增益调度控制论文-陈健,陈丽兵,周浩

增益调度控制论文-陈健,陈丽兵,周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增益调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风力发电,最大功率追踪,永磁同步发电机,增益调度比例积分

增益调度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陈健,陈丽兵,周浩[1](2019)在《基于增益调度比例积分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捕获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风力发电系统所捕获的风能随风速的改变而变化。实现最大风能捕获是现代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的主要目标之一。本文在最优转矩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设计了增益调度比例积分控制来实现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的最大风能捕获。通过控制永磁同步发电机的定子电流跟踪其参考值,从而实现最大风能捕获。所采用的的控制策略不需要知道风速,可以省去风速仪装置。本文将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测试来验证所提出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3期)

朱美印,王曦,张松,但志宏,裴希同[2](2019)在《基于LMI极点配置的高空台飞行环境模拟系统PI增益调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空台飞行环境模拟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在整个工作包线内的鲁棒性能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MI极点配置的PI增益调度控制设计方法。在考虑变比热容腔微分方程、管道热传导、调节阀流量特性、液压伺服动态、传感器增益对飞行环境模拟系统造成的建模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准确的飞行环境模拟系统非线性模型;对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并根据线性模型推导了基于LMI极点配置的PI控制器设计算法;在飞行环境模拟系统的工作包线内选取了36个稳态点设计了基于LMI极点配置的PI增益调度控制器;设计了两种飞行环境模拟试验来验证设计的PI增益调度控制器的鲁棒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飞行环境模拟系统温度的稳态误差和动态误差均小于0.1%,压力的稳态误差小于0.5%,动态误差小于0.7%。(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黄宜庆,江岩,李志琨,葛愿[3](2019)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增益调度切换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运动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 Varying, LPV)观测器的输出反馈增益调度切换跟踪控制方法。首先,设计一种LPV状态观测器在线观测飞行器的未知状态,针对划分的飞行包线参数子区域和观测得到的状态,设计子区域输出反馈增益调度控制器;其次,以调度参数的值定义切换信号,使设计的子区域增益调度控制器产生相应的切换,从而使飞行器在整个飞行包线内全局稳定和满足指定的跟踪性能指标;通过多Lyapunov函数分析方法证明了系统的跟踪误差和观测误差最终将趋向于一个小的区域。最后,仿真结果说明了所设计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跟踪控制性能。(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9年03期)

朱美印,王曦,但志宏,张松,裴希同[4](2019)在《高空台进气控制系统压力PI增益调度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空台进气控制系统压力在整个工作范围内的精确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高空台进气系统压力的PI增益调度控制设计方法,基于管道热流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一种变比热的管道容腔建模方法,相对于定比热建模方法能够减少建模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在考虑变比热的管道容腔、调节阀流量特性、液压伺服动态、传感器增益等对进气系统造成的建模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准确的高空台进气系统模型;在进气系统工作范围内采用24个稳态点小偏差范围内设计的最优PI控制器作为大范围过渡态工作的基底进行控制增益调度。数字仿真表明,采用这一方法一致性好,性能明显地优于传统PI控制方法;半物理仿真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稳态误差不大于0.1%。(本文来源于《推进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潘慕绚,曹良进,黄金泉[5](2018)在《基于增益调度的航空发动机分散鲁棒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航空发动机全包线大范围非线性变化动态特性下的跟踪控制问题,设计分散鲁棒跟踪控制器。引入动态响应指数收敛参数,使得控制器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同时跟踪误差收敛速率可调。在飞行包线内选择一系列设计点,以油门杆角度(PLA)表征发动机功率水平,每隔5°选取一个PLA作为一个设计功率水平,针对从一个设计功率水平过渡到另一个设计功率水平的设计阶跃过程,采用递进法设计分散鲁棒跟踪控制器。采用线性插值的方法调度非设计阶跃过程分散鲁棒跟踪控制器参数。针对某型涡扇发动机部件级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刘霄,张振,李海军[6](2018)在《泵阀联合EHA鲁棒增益调度分级压力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泵阀联合电静液作动器(EHA)分级压力控制带来系统特性改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增益调度的控制方法.该方法依据不同泵源压力把泵阀联合EHA分为不同的工作模式,在每种工作模式下,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PID控制器作为初始控制器,以克服定量反馈理论(QFT)初始控制器设计的盲目性,然后在QFT框架下基于参数不确定范围和性能指标要求对系统进行整形设计.为削弱不同工作模式切换瞬间引起的抖动,引入模糊控制,将每种工作模式下控制器的输出作为输入建立模糊切换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在分级压力下系统性能得到改善且实现了不同工作模式切换的平稳过渡.(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李宽广[7](2018)在《模糊增益调度内模PID控制污水PH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国内用水紧张以及水污染严重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对污水进行处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污水处理涉及到多个复杂控制过程,PH中和反应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过程之一,PH对其它出水指标有着重要影响,它的稳定控制将直接影响污水处理整个过程是否达标。为此,本文提出了PH中和过程的模糊增益调度内模PID的控制策略。本文研究污水处理整个工艺流程,对关键的工艺构造与功能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污水处理关键的PH酸碱中和反应过程进行机理分析,依据电离平衡与物质守恒规律,建立PH中和反应的近似数学模型。分析中和过程的基本特性,研究稳定控制PH的难点所在。由于污水处理现场中和反应过程中,PH的控制具有强非线性、大滞后性、不确定性以及鲁棒性差的特点,本文针对以往单闭环PID对PH的控制品质存在不足,提出将内模控制策略应用在污水处理PH中和过程,设计内模PID控制器来稳定调节PH值。为了验证所设计控制器的可行性,利用软件仿真与实验,与常规的控制方式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对比,内模PID控制能够明显的改善被控对象的目标值跟踪特性,提高抑制干扰能力,系统的动态特性可以很好的满足。即使发生模型失配,也能实现很好的控制。并且能够减少参数调整的个数,结构设计上也算简单。不足之处是,整定参数的随机性仍然存在,出现异常情况需要改变参数时,控制器的自适应性能力不够。针对内模PID参数调整存在缺陷,为进一步优化控制器,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在线调整参数的模糊增益调度内模PID控制策略。设计了二维模糊控制器,将系统偏差及偏差变化作模糊输入,由模糊输出在线调整内模PID控制器参数。把优化后的控制器应用到被控对象PH上,利用软件进行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更好的改善控制系统的性能,同时可以实时在线调整参数,增强了控制器及其参数自适应能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4)

任晓彤[8](2018)在《基于增益调度自适应的叁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随着一次能源日渐枯竭和带来的环境等问题,可再生能源作为替代资源快速发展起来,使得作为分布式发电与电网之间接口的并网逆变器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微电网可以把分布式电源及其负荷看作一个完整的电网,通过消纳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资源构成的储能等可控设备维持系统稳定。微电网通过公共耦合点(PCC)与大电网进行并网,既可以孤岛运行也可以并网运行。当微电网功率不足时通过并网从大电网补充,功率过剩时再将多余能量馈送至大电网。由于微电网不同于传统的大电网,其阻抗不可忽略,故当微电网阻抗发生变化时,传统的控制器很难满足系统的期望性能指标,更甚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本文以并网逆变器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当微电网阻抗发生变化时,对并网逆变器进行增益调度自适应控制,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工作于最优并且具备鲁棒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采用叁相LCL型并网逆变器为电路拓扑,通过电容电流和入网电流的双闭环有源阻尼方法抑制LCL滤波器谐振尖峰,对叁相并网逆变器系统进行小信号分析,得出系统的稳定条件。通过对微网阻抗和逆变器输出阻抗进行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验证了增益调度自适应控制的可行性。以相位裕度为主要指标,通过simulink仿真得到不同阻抗区间的控制器参数,制成调度表。并搭建了叁相LCL型并网逆变器的仿真模型和实验平台,从理论和实际验证该研究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8-06-01)

周黎,叶志锋,肖玲斐,丁润泽[9](2018)在《基于保护映射理论的航空发动机增益调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具有强非线性特性的航空发动机控制问题,提出将基于保护映射理论的控制方法用于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中。首先,基于某型涡扇发动机非线性模型建立线性变参数LPV(linear parameter varying)模型。然后,采用基于保护映射理论的控制方法设计调度参数变化范围内的增益调度控制器,在设计过程中,只需通过任意给定的初始控制器参数就可以自动得到满足性能要求的控制器参数集合,避免了在多个平衡点进行控制器设计。最后,以非线性模型为被控对象,在飞行包线内的不同工作点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保护映射理论的控制方法在解决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的非线性问题时具有显着的效果。(本文来源于《机械与电子》期刊2018年05期)

刘国海,陈旭芳,张多[10](2018)在《基于LPV增益调度技术的4WID电动汽车容错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变参数(LPV)增益调度技术的容错控制方法,从而降低执行器故障对车辆运行的影响。首先将执行器左右两侧故障因子作为调度参数,基于LPV凸分解方法,将故障状况下的车辆模型转化为具有凸多面体结构的LPV模型,并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对凸多面体各个顶点分别设计满足H∞性能和闭环极点配置的控制器;然后利用各顶点设计的反馈控制器综合得到最终LPV容错控制器;最终采用Car 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式,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LPV增益调度技术可以成功地应用于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容错控制,在存在故障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动态性能。(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8年04期)

增益调度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高空台飞行环境模拟系统的温度和压力在整个工作包线内的鲁棒性能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LMI极点配置的PI增益调度控制设计方法。在考虑变比热容腔微分方程、管道热传导、调节阀流量特性、液压伺服动态、传感器增益对飞行环境模拟系统造成的建模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准确的飞行环境模拟系统非线性模型;对非线性模型进行了线性化,并根据线性模型推导了基于LMI极点配置的PI控制器设计算法;在飞行环境模拟系统的工作包线内选取了36个稳态点设计了基于LMI极点配置的PI增益调度控制器;设计了两种飞行环境模拟试验来验证设计的PI增益调度控制器的鲁棒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飞行环境模拟系统温度的稳态误差和动态误差均小于0.1%,压力的稳态误差小于0.5%,动态误差小于0.7%。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增益调度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陈健,陈丽兵,周浩.基于增益调度比例积分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最大风能捕获控制策略[J].科技视界.2019

[2].朱美印,王曦,张松,但志宏,裴希同.基于LMI极点配置的高空台飞行环境模拟系统PI增益调度控制研究[J].推进技术.2019

[3].黄宜庆,江岩,李志琨,葛愿.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增益调度切换控制[J].控制工程.2019

[4].朱美印,王曦,但志宏,张松,裴希同.高空台进气控制系统压力PI增益调度控制研究[J].推进技术.2019

[5].潘慕绚,曹良进,黄金泉.基于增益调度的航空发动机分散鲁棒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8

[6].刘霄,张振,李海军.泵阀联合EHA鲁棒增益调度分级压力控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李宽广.模糊增益调度内模PID控制污水PH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

[8].任晓彤.基于增益调度自适应的叁相LCL型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D].广西大学.2018

[9].周黎,叶志锋,肖玲斐,丁润泽.基于保护映射理论的航空发动机增益调度控制[J].机械与电子.2018

[10].刘国海,陈旭芳,张多.基于LPV增益调度技术的4WID电动汽车容错控制[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8

标签:;  ;  ;  ;  

增益调度控制论文-陈健,陈丽兵,周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