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底物下瘤胃微生物的发酵特性及细菌菌群变化的分子描述

不同底物下瘤胃微生物的发酵特性及细菌菌群变化的分子描述

论文题目: 不同底物下瘤胃微生物的发酵特性及细菌菌群变化的分子描述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预防兽医学

作者: 孙云章

导师: 朱伟云

关键词: 瘤胃真菌,瘤胃细菌,发酵,附着,细菌菌群

文献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瘤胃微生物区系主要由瘤胃细菌、古菌、原虫和真菌组成。相对细菌而言,真菌数量少,繁殖慢,在瘤胃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无疑处于劣势。但经数百万年的演化,瘤胃真菌和瘤胃细菌能共存于同一系统中,这不仅与瘤胃的生理特点有关,还与瘤胃真菌的底物利用特性及与其它微生物的营养互作有关。为此,本试验集中研究了不同底物(不同木质素含量底物和不同精粗比底物)下瘤胃真菌和细菌的发酵特性及菌群变化。试验共分6部分进行。 1 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发酵特性研究 体外发酵法研究了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花生壳,木质素含量依次上升)的发酵特性。结果表明:瘤胃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不同底物时的96h累计产气量、底物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差异均不显著,瘤胃细菌体外发酵时的干物质消失率和纤维素消失率均随底物木质素含量的上升而显著下降(P<0.05)。此外,各真菌培养组中,稻草秸组96h发酵液中的木聚糖酶酶活显著高于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P<0.05),发酵相同底物时,真菌产生的木聚糖酶酶活是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的23-65倍。各细菌培养组中,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96h发酵液中的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酶活显著高于稻草秸(P<0.05)。 2 厌氧真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附着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结合体外发酵和瘤胃尼龙袋法,研究了瘤胃厌氧真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花生壳,木质素含量依次上升)的附着及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随体外发酵的进行,真菌数量逐渐增加,以黑麦草叶、黑麦草茎、稻草秸为底物时,瘤胃真菌数量均在48h达到最大值,且真菌数量的最大值随底物木质素含量的上升呈下降趋势。显微观察显示,体外发酵前72h附着于稻草秸表面孢子囊数量均显著高于黑麦草叶和黑麦草茎(P<0.05),而附着于黑麦草叶、黑麦草茎和稻草秸切缘的孢子囊数量差异不显著。瘤胃内培养结果表明,稻草秸切缘和表面孢子囊数量均在48h时最大,72h后数量显著下降(P<0.05),而黑麦草茎切缘和表面上的孢子囊数量均在24h时最大,72h后数量显著下降(P<0.05);稻草秸切缘和表面上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单位符号缩写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瘤胃微生物概述

第二节 瘤胃中真菌和细菌的数量变化

第三节 瘤胃真菌与细菌对植物纤维的降解

第四节 基于16S rDNA技术研究瘤胃微生物

第五节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一章 瘤胃厌氧真菌和细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发酵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英文摘要

第二章 厌氧真菌对木质素含量不同底物的附着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英文摘要

第三章 DGGE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研究附着于不同底物的山羊瘤胃细菌区系组成和动态变化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英文摘要

第四章 不同精粗比底物下瘤胃厌氧真菌体外发酵特性及其对粗料的附着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英文摘要

第五章 瘤胃真菌和纤维降解细菌在不同精粗比底物下菌群变化及其共培养发酵特性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英文摘要

第六章 日粮精料水平逐渐提高条件下山羊瘤胃发酵特性及细菌区系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英文摘要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附录Ⅱ

附录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6-10-20

参考文献

  • [1].瘤胃微生物Real Time PCR定量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D]. 赵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 [2].牦牛瘤胃微生物基因组文库构建与16S rDNA生物多样性研究[D]. 安登第.甘肃农业大学2003
  • [3].孕酮在瘤胃的转化及其对微生物消化代谢的调节作用[D]. 任清长.中国农业大学2014
  • [4].饲料果胶对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和微生物蛋白合成影响的研究[D]. 刘晶.浙江大学2014
  • [5].芒草驯养湘西黄牛(Bos taurus)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及β-葡萄糖苷酶新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 李亚丹.湖南农业大学2012
  • [6].茶皂素调控肉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及甲烷生成的研究[D]. 谭翠.四川农业大学2016
  • [7].集约化羊舍的环境控制及热应激对山羊瘤胃发酵的影响[D]. 蔡丽媛.华中农业大学2015
  • [8].泌乳奶牛瘤胃微生物饲料细胞壁阿魏酸和香豆酸消化代谢研究[D]. 曹斌斌.中国农业大学2015
  • [9].山羊瘤胃原虫与细菌之间氮周转规律与机制的研究[D]. 王欢莉.扬州大学2014
  • [10].瘤胃微生物对植物细胞壁降解的相对贡献及其附着与降解的关系研究[D]. 高巍.中国农业大学2004

相关论文

  • [1].牦牛瘤胃微生物基因组文库构建与16S rDNA生物多样性研究[D]. 安登第.甘肃农业大学2003
  • [2].瘤胃微生物对植物细胞壁降解的相对贡献及其附着与降解的关系研究[D]. 高巍.中国农业大学2004
  • [3].虎粪细菌区系16SrDNA动态[D]. 图雅.南京农业大学2005
  • [4].不同品质粗饲料日粮及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绵羊瘤胃发酵及纤维分解菌的影响[D]. 刘大程.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
  • [5].不同日粮精粗比及氮源对绵羊瘤胃纤维降解菌群和纤维物质降解的影响[D]. 王海荣.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
  • [6].甘露寡糖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的影响[D]. 杭苏琴.南京农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不同底物下瘤胃微生物的发酵特性及细菌菌群变化的分子描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