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间质性膀胱炎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

分析间质性膀胱炎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间质性膀胱炎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间质性膀胱炎病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药物灌注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术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CSI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药物治疗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仅适用于早期患者;如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又因为膀胱挛缩而变得十分严重时,可以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

【关键词】间质性膀胱炎;手术治疗;药物治疗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urgicaltreatmentandtheeffectofdrugtreatmentforthetreatmentofinterstitialcystitis,choosethebesttreatmentplan,andspeeduptherehabilitationprocess.MethodsfromJune2014toSeptember2012,52casesofinterstitialcystitiswererandomlyselectedfromourhospital,pidedinto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26casesineachgroup,thecontrolgroupwastreatedwithdruginfusion,theobservationgroupwastreatedwithsurgicaltreatment.Theclinicaleffectsofdifferenttreatmentmethodsareanalyzed.Resultsintheobservationgroup,10casesweremarkedlyeffective,14caseswereeffective,2caseswereineffective,thetotaleffectiveratewas92.3%,thecontrolgroupwas7cases,11caseswereeffective,8caseswereinvalid,thetotaleffectiveratewas69.2%.Theeffectoftheobservationgroupwas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Therew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CSI)betweenthetwogroupsbeforetreatment(P>0.05),and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betweenthetwogroups.Conclusiondrugtherapyhasitsownadvantages,butitcanonlybeusedintheearlystage,suchaspatientswith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andthebladdercontractureandbecomeveryserious,itcanbeconsideredforsurgicaltreatment.

[Keywords]:interstitialcystitis;surgicaltreatment;drugtherapy

间质性膀胱炎(IC)是一种慢性非细菌性膀胱炎症,以尿频、尿急、夜尿和(或)盆腔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尿培养无细菌生长。许多患者即使没有问质性膀胱炎的膀胱镜下典型变化,但其膀胱疼痛仍可能来自于膀胱壁的病变。近期研究提示,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和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可能是IC的不同形式。由于其可引起多种严重并发症,因此愈发得到大众的关注。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年龄在28--52岁。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手术治疗26例,患者平均年龄38.9岁;药物治疗26例,患者平均年龄37.6岁。

1.2治疗

1.2.1临床表现[1]

发病较急,进展较快,但在出现典型症状后病情通常维持稳定而不会进一步加剧。即使不经治疗,有超过一半的患者会出现自然缓解的情况,但很快叉会再次发作。表现为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和耻骨上区疼痛,也可有尿道疼痛、会阴和阴道疼痛,60%患者有性交痛。疼痛十分剧烈,与膀胱充盈有关,排尿后症状可缓解。一些不典型的患者症状可表现为下腹坠胀或压迫感,月经前或排卵期症状加重。体格检查通常无异常发现,部分患者有耻骨上区压痛,阴道指诊膀胱有触痛。症状与其他的膀胱炎症相似但更顽固、持续时间更长。

1.2.2治疗方式

观察组即手术组: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进行膀胱神经切断术、膀胱松解术、膀胱扩大成形术治疗。

对照组即药物治疗组:对患者采用二甲基亚砜与肝素进行膀胱内药物灌注。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ICSI评分改善幅度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治疗效果评价

显效:症状显著缓解或完全消失,ICSI评分下降超过7分;有效:症状部分得到缓解,ICSI评分下降没有达到7分;无效:症状没有明显缓解,ICSI评分基本没有变化,甚至进一步增加。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2结果

2.1两组一般疗效

观察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9.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治疗前后两组ICSI评分改善幅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ICSI评分为(11.84士0.63)分,治疗后为(8.52士0.58)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ICSI评分为(11.62士0.76)分治疗后为(5.47士0.84)分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ICSI评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IC亦称膀胱黏膜下纤维化或Hunner溃疡,其发病机制不清楚。有学者认为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膀胱壁内淋巴管或血管栓塞或痉挛,或是神经因素,或是内分泌因素,或是自身免疫因素。主要症状为严重尿频、夜尿、耻骨上区疼痛,膀胱充盈时加重,亦可有尿道或会阴部疼痛,排尿后减轻,强制性控尿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因其症状与泌尿系其他疾病相似而易误诊

膀胱内灌注直接作用于膀胱的药物浓度较高;不易经由膀胱吸收,全身不良反应少;且不经由肝、肠胃、肾的吸收或排泄,因而药物交互作用少。缺点是有导尿的并发症,如疼痛、感染等。常用药物有二甲基亚砜与肝素:二甲基亚砜(DMSO)具有抗炎、止痛、抑菌作用[2],可迅速穿透细胞膜。肝素可增强GAG层的保护作用,同时有抑制细胞增殖和抗炎、抗黏附作用。ATP是膀胱损伤性神经递质,由膀胱扩张后上皮细胞伸张时激活释放来传递膀胱感觉,在间质性膀胱炎时,ATP释放增加,这个过程可以被二甲基亚砜与肝素阻断。故可以解释二甲基亚砜与肝素对间质性膀胱炎超敏症状的治疗作用,而且肝素比二甲基亚砜具有更加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以50%-甲基亚砜50ml加生理盐水50ml,每2周灌注一次,每次15分钟,疗程在8周以上。一组研究资料显示,经过治疗2个月后间歇1个月,试验组93%表现客观好转,53%主观好转,相应地仅用盐水灌注的结果为35%与18%。停止治疗复发率为35%一4o%,再继续治疗有效,应在尿路感染被控制及行膀胱活检间隔一段时间后进行。肝素25000U加人生理盐水10ml膀胱灌注,每周3次每次保留1小时。许多患者治疗4--6个月后才出现疗效,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没有出现凝血障碍。现在主张采用由50%DMSO50ml、NaHCO310ml(浓度75mg/ml)、曲安西龙40mg、肝素1万一2万单位配制而成。膀胱灌注30--50ml溶液,保留30--60分钟后排空。

IC外科治疗方法较多.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前应系统地进行药物治疗。腔内外科治疗有溃疡电切术、激光切除等,开放手术有骶骨脊神经根切断术、膀胱周围去神经术、膀胱部分切除、膀胱松解术、膀胱扩大术及尿流改道术等[3]。IC晚期或膀胱挛缩可考虑膀胱扩大术。膀胱输尿管返流或输尿管狭窄导致肾积水或肾盂肾炎,引起肾功能受损,且发展迅速者,应及时行尿流改道术。经尿道行膀胱黏膜溃疡电灼,能使疼痛暂时缓解[4]。

如果患者已经变成慢性间质性膀胱炎同时其膀胱容量已经缩小至150ml以下,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又因为膀胱挛缩而变得十分严重时,可以考虑行外科手术治疗:

膀胱神经切断术起初的神经切断术包括髓交感神经链切断术,腹下神经节切除术,髓前神经切断术,髓前外侧柬切断术,神经后根切断术。因这些手术常会有会阴感觉神经切除术的后果和影响括约肌的功能,而且也未产生明显效果,因而被放弃。主要操作方法为在下腹部正中切口,游离膀胱。显露膀胱后,将腹膜上推,游离膀胱顶后部,亦可切开腹膜,保留部分覆盖膀胱的腹膜,然后关闭腹腔。继续游离膀胱后壁至膀胱颈部。游离输尿管将两侧输尿管分出并游离。沿膀胱壁两侧切断两侧侧后韧带,并贯穿结扎,其中包括膀胱上动脉及其分支。继续游离输尿管至进入膀胱处。放置引流耻骨后间隙放置橡皮管或橡皮条引流。尿道留置气囊导尿管。

膀胱松解术优于其他神经切断术,是因为它不损伤膀胱底的感觉或括约肌的功能,可以安全地应用麻醉下能扩张膀胱到正常适当容量的患者。膀胱扩大成形术不仅扩大了膀胱[5],而且置换了大部分病变的膀胱壁,膀胱病变部分切除应充分彻底,必须紧靠三角区与膀胱颈,使剩下的边缘仅够与肠管吻合。短期治疗效果较好,但有较高的复发率,最终需膀胱全切术。经过以上数字对比,膀胱挛缩严重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姜先洲,张建伟.间质性膀胱炎16例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02):108--110.

[2]柯鑫文,张雁钢,冯少勇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11:2133--2137.

[3]ElbadawiA.Interstitialcystitis:acritiaueofcurrentconceptswithanewproposalforpathologicdiagnosisandpathogenisis.Urology.1997,49(5Asupp1):14—40.

[4]吴阶平.主编.泌尿外.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08--909

[5]褚凝萍,唐彩虹.间质性膀胱炎行膀胱水囊扩张联合膀胱灌注25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4;04:89—90.

标签:;  ;  ;  

分析间质性膀胱炎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