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中国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评价

基于GIS的中国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评价

论文题目: 基于GIS的中国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评价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作者: 宋绪钦

导师: 王家耀

关键词: 资本市场区域差异,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质心分析,对策,中国

文献来源: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基于GIS的空间分析理论与技术,围绕资本市场区域差异这一主题,从理论、方法、模型、表达等对中国资本市场差异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一、分析认为GIS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对于分析区域资本市场发展这一多属性、多时态、大波动性的特征地理现象具有独特优势,分析了运用GIS技术对资本市场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的技术特点、方法模型。通过构建我国区域资本市场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资本市场区域差异进行综合评价。基于GIS技术,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出我国资本市场的区域差异正在不断扩大,且表现为东西差异、南北差异和城乡差异均十分显著,并呈现空间上的极化集中上海、北京、广东(深圳)现象。 二、通过多属性、多时态资本、资金质心分布与变动趋势分析,认为我国不同属性资金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国内资金流动总体上由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 三、依靠系统聚类法的结果将我国资本市场划分为三个大区九个区域,即南方大区(包括东部沿海、南部沿海、长江中游)、北方大区(包括东北、京津、黄中下游)以及西部大区(包括西部内陆、西部沿黄、西南)。 四、上市公司发展要尤其重视区域特色的发挥,区域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是区域资本形成能力的形成,我国二板市场建设选址的合理区位是武汉市。

论文目录: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切入点

一、选题的背景——GIS的广泛应用与区域经济决策科学化

(一) GIS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

(二) 资本市场区域政策的制定需要运用GIS技术进行科学分析

二、研究的切入点——以GIS视点看区域经济发展决策支持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一、国内基于GIS的资本市场差异的研究缺失

(一) GIS在社会经济统计领域的应用

(二) 国内基于GIS的资本市场差异研究状况

(三) 研究缺乏的原因分析

二、国内外区域经济差异研究评述

(一) 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二) 关于基于GIS的区域差异评价

三、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意义

(一) 学术意义

(二) 实践价值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关键问题

(一) 技术路线

(二) 关键问题

四、论文的组织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于GIS的资本市场区域差异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 资本市场区域差异

一、资本市场的概念

二、资本市场的组成

(一) 资本市场的参与者

(二) 金融工具

三、区域差异

(一) 区域差异的概念

(二)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理论

(三) 我国关于区域差异的研究

四、资本市场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的影响

(一) 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二) 区域资本市场差异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

第二节 基于GIS的资本市场区域差异评价的技术基础

一、GIS的特点

(一) 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

(二) 独特的空间分析功能

(三)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完美结合

二、基于GIS的资本市场区域差异评价的目

三、资本市场区域差异度量指标

(一) 统计指标方法

(二) 区位熵

四、基于GIS的资本市场区域差异评价的技术基础

(一) 资本市场的特点

(二) 资本市场区域差异评价数据的特点

(三) 基于GIS的资本市场区域差异评价的技术要点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IS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分布与区域资本市场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第一节 基于GIS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分布

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

二、基于GIS的中国证券市场分布现状描述

(一) 上市公司分布状况

(二) 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分布

(三) 投资者分布状况

三、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对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的作用

第二节 我国资本市场区域差异及其评价体系

一、我国资本市场区域差异概述

二、区域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评价指标的选择

(一) 相关研究中评价指标的选择

(二) 笔者确定的评价指标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GIS的中国地区资本市场发展差异评价的实现

第一节 区域资本市场评价数据

一、区域资本市场评价数据的特点

(一) 空间特征

(二) 多属性特征

(三) 时间特征

二、地区资本市场发展数据的来源

(一) 图形数据

(二) 资本市场相关专题数据

第二节 评价数据的管理

一、数据模型

二、本论文所设计评价系统的数据结构

第三节 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综合评价的技术实现与显示

一、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选择

(一) 综合评价发展过程

(二) 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三) 基本评价方法

(四)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过程

二、基于GIS的资本市场评价模型的实现

(一) 主成分选择

(二) 计算地区资本市场发展指标主成分得分

(三) 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综合指数的计算

(四) 专题图输出

第四节 基于GIS的资本市场区域差异评价讨论

一、资本市场区域差异的结果分析

(一) 资本市场区域差异评价的总体评价

(二) 区域差异结构

二、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 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差异的基础

(二) 政策调控是区域资本市场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

(三) 资本市场的空间配置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区域差异

(四) 基于GIS的资本市场空间布局对地区资本市场发展差异的影响的验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GIS的中国区域资本市场结构分布差异评价

第一节 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空间分析的概念

二、空间分析的类型

(一) 空间数据的空间特性分析

(二) 空间数据的非空间特性分析

三、空间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 空间特性分析方法

(二) 非空间特性的分析方法

第二节 基于GIS中国区域资本空间分布变化特征分析

一、评价指标的选择

二、基于GIS的评价的实现

(一) 方法选择

(二) 结果展示

三、质心分布与移动结果的讨论

(一) 资本市场质心的移动方向——北上、东移

(二) 相关质心位置的比较判断

第三节 基于GIS的资本流动分析

一、相关指标选择

二、相关分布图

三、我国当代资本流动态势的评价

(一) 目前多数研究对我国资本流动方向的看法

(二) 我国目前资本流动方向的特点

四、我国当代资本流动态势的成因分析

(一) 我国资本形成机制的历史考察

(二) 不同地区融资制度创新差异导致地区资本形成能力差异

(三) 非国有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是金融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进而是区域资本形成差异的根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GIS的中国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分布特征分析

第一节 聚类分析的基本理论

一、聚类分析的基本概念

二、聚类分析的一般方法

(一) 聚类分析分类

(二) 常用的聚类方法

第二节 中国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差异聚类分析

一、聚类方法选择——系统聚类法

(一) 系统聚类法的一般过程

(二) 系统聚类分析中的距离

二、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区域聚类

(一) 聚类方法选择

(二) 聚类分类结果

三、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差异分布专题图

四、区域资本市场差异聚类基本评价

第三节 基于GIS的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区划

一、基于GIS的区划方法

二、中国现有综合经济区划的基本情况

三、前中国主要金融部门的监管区域划分

(一) 中国证券监管部门监管体系区域划分

(二) 中国人民银行的区域管理体系

(三)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区域管理体系

四、基于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资本市场区划

(一) 资本市场区划方案

(二) 各资本市场区域特点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关于缩小区域资本市场差异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基于GIS的资本市场区域结构体系建立

一、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过程

三、其他国家和地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借鉴

(一) 美国资本市场体系

(二) 英国资本市场体系

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

(一) 其他国家和地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借鉴

(二) 我国资本市场体系建设设想

五、基于GIS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空间布局

(一) 主板市场的空间布局

(二) 区域性市场的布局

(三) 基于GIS的我国二板市场的位置选择

第二节 区域资本市场发展要发挥地区优势

一、资本市场的基础是公众公司

二、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要体现地区特色

(一) 区域上市公司的发展决定了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

(二) 区域上市公司的发展要紧密结合区域优势

三、区域上市公司的发展要立足于地区经济优势

第三节 增强区域资本形成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资本形成能力是区域资本市场、区域经济发展发展的关键

二、采取综合措施,促使落后地区资本形成

(一) 观念更新

(二)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经济发展结构

(三) 在金融制度创新方面给中西部地区以更大的支持

三、强化人力资源的区域配置

(一)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

(二) 采取各种激励措施,吸引人才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改进

第一节 论文总结

第二节 主要创新点

一、理论创新

二、技术创新

第三节 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博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科技查新报告

发布时间: 2007-05-15

参考文献

  • [1].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1980-2004[D]. 刘剑锋.复旦大学2007
  • [2].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 刘学侠.中共中央党校2000
  • [3].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D]. 赵保国.东北财经大学2004
  • [4].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与中国的现实选择[D]. 魏巍.东北财经大学2004
  • [5].资本市场价格泡沫与市场规模适度性分析[D]. 黄小玉.东北财经大学2005
  • [6].资本成本缺位与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缺陷[D]. 宋琳.厦门大学2006
  • [7].商业银行进入资本市场问题研究[D]. 徐加胜.中共中央党校2007
  • [8].资本市场不完美、不确定性与公司投资[D]. 刘康兵.复旦大学2007
  • [9].中国资本市场宏观效应研究[D]. 王铁铭.吉林大学2007
  • [10].政治关联与中国资本市场估值差异[D]. 肖永慧.中央财经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基于GIS的区域可持续经济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 赵书茂.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
  • [2].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 刘学侠.中共中央党校2000
  • [3].中国资本市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D]. 赵保国.东北财经大学2004
  • [4].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与中国的现实选择[D]. 魏巍.东北财经大学2004
  • [5].资本市场价格泡沫与市场规模适度性分析[D]. 黄小玉.东北财经大学2005
  • [6].基于GIS的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 师学义.南京农业大学2006
  • [7].资本成本缺位与我国资本市场功能缺陷[D]. 宋琳.厦门大学2006
  • [8].机构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效率影响研究[D]. 魏巍.西南财经大学2007
  • [9].商业银行、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研究1980-2004[D]. 刘剑锋.复旦大学2007
  • [10].中国资本市场宏观效应研究[D]. 王铁铭.吉林大学2007

标签:;  ;  ;  ;  ;  ;  

基于GIS的中国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