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不同社会阶层体育行为的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山东省不同社会阶层体育行为的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

社会分层是一种决定人们在社会位置中的群体等级和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本文以山东省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分层结构的角度透视城镇不同社会阶层居民的体育行为特征,并提出发展对策,旨在为推动本省社会体育协调发展,促进人们进行体育运动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做出贡献,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1)山东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防病治病、提高运动能力、减轻压力、调节情绪和减肥健美;体育锻炼频率选择5次及以上频率的人数较多,特别是成年乙组人群、锻炼时间选择30-60分钟的人数比例最高、选择中等强度的人数占多数,体育人口所占比例不高,仅为14.3%,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而非体育人口占总人数的55.9%,表明大多数居民体育参与意识淡薄,缺乏体育行为,应引起各级政府及体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2)体育行为在各社会阶层间有所差别。体育锻炼动机和体育项目职业间差异变化不大,差异表现在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第三位体育锻炼动机为减肥、健美,专业技术人员和商业、服务业人员选择球类作为第二位体育锻炼项目;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和强度的选择主要集中在5次以上、30-60分钟与中等强度,各职业间体育人口比例的差别非常明显,专业技术人员最高23.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最低仅为5.3%,不同的职业体育锻炼意识的差别较大,农林牧渔水利业人员的体育锻炼意识最差;商业、服务业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和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体育锻炼的第一位主要障碍是家务忙,其他各社会阶层主要是工作忙。(3)建议相关政府部门针对不同职业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宣传力度和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并把规划体育场馆和培养体育指导员等工作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从制度上建立保障体系,从而让居民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健身的科学性,形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社会分层的内涵
  • 1.2.2 转型期社会分层的研究
  • 1.2.3 体育行为概念的界定
  • 1.2.4 体育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层面
  • 1.2.5 体育行为的研究
  •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山东省居民体育行为的实测过程与数据采集
  • 2.1 抽取监测对象
  • 2.1.1 基本要求
  • 2.1.2 样本类别及年龄分组
  • 2.1.3 抽样实施
  • 2.2 组织进行测试
  • 2.2.1 测试时间
  • 2.2.2 内容及方法
  • 2.2.3 测试流程
  • 2.2.4 测试场地
  • 2.2.5 测试人员
  • 2.2.6 器材使用
  • 2.2.7 受试者
  • 2.3 检验汇总数据
  • 2.3.1 数据登录书检验
  • 2.3.2 随机复测检验
  • 2.3.3 数据登录书汇总
  • 2.3.4 数据录入
  • 第三章 山东省居民体育行为的现状分析
  • 3.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 3.2 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
  • 3.3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 3.4 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
  • 3.5 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 3.6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
  • 第四章 山东省居民各阶层体育行为的基本特征
  • 4.1 居民阶层的划分
  • 4.2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体育行为特征
  • 4.2.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 4.2.2 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
  • 4.2.3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 4.2.4 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
  • 4.2.5 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 4.2.6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
  • 4.3 专业技术人员体育行为特征
  • 4.3.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 4.3.2 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
  • 4.3.3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 4.3.4 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
  • 4.3.5 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 4.3.6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
  • 4.4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体育行为特征
  • 4.4.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 4.4.2 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
  • 4.4.3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 4.4.4 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
  • 4.4.5 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 4.4.6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
  • 4.5 商业、服务业人员体育行为特征
  • 4.5.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 4.5.2 参与体育运动的频率
  • 4.5.3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 4.5.4 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
  • 4.5.5 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 4.5.6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
  • 4.6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体育行为特征
  • 4.6.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 4.6.2 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
  • 4.6.3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 4.6.4 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
  • 4.6.5 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 4.6.6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
  • 4.7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体育行为特征
  • 4.7.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 4.7.2 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
  • 4.7.3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 4.7.4 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
  • 4.7.5 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 4.7.6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
  • 4.8 军人及其它从业人员体育行为特征
  • 4.8.1 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
  • 4.8.2 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
  • 4.8.3 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
  • 4.8.4 参加体育锻炼的强度
  • 4.8.5 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
  • 4.8.6 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
  • 4.9 山东省不同社会阶层体育行为的对比分析
  • 4.9.1 体育锻炼动机的对比
  • 4.9.2 体育锻炼频率、时间、强度的对比
  • 4.9.3 体育锻炼项目的对比
  • 4.9.4 体育锻炼主要障碍的对比
  • 第五章 完善山东省居民体育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 5.1 提高居民体育锻炼的参与度,改善体育人口所占比例
  • 5.2 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提高居民体育锻炼意识,纠正不科学的体育健身思想
  • 5.3 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力度,提高群众体育锻炼的科技含量
  • 5.4 加快体育场馆与器材建设,满足居民体育健身需要
  • 5.5 进一步动员和依托社会力量,加强和完善群众体育组织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山东省不同社会阶层体育行为的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