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追求—庞德与许渊冲中国古诗英译思想比较研究

美学追求—庞德与许渊冲中国古诗英译思想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翻译界一直对中国古诗的翻译予以重视,诗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珍贵遗产,在中国的文学发展中占有显著位置。诗歌之所以难以翻译,是因为它们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中国古典诗歌兼意美、音美和形美于一体,更加加大了翻译的难度。然而中外翻译家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不遗余力地致力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庞德和许渊冲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他们的翻译理论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在翻译中强调对美的追求。美学与翻译的渊源已久,一直围绕真与美展开争论。美学对翻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古典诗歌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质,其翻译可以用美学理论来进行分析和探索。将美学理论运用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翻译活动。本文以庞德和许渊冲为研究对象,以翻译美学理论为框架,详细分析中诗英译过程中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并结合翻译目的论,对译者的翻译目的,读者的期望进行分析,试图清晰地展示庞德和许渊冲中诗英译思想的异同及影响他们翻译活动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美学的基本要素──内容和形式对他们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中国古典诗歌的特色,将内容和形式在诗歌的层面上延伸为意、音和形。通过探讨庞德和许渊冲译文中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来生动的展示他们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再现原诗的美,遵照自己的翻译目的采取了相同或不同的翻译方法。通过比较研究庞德和许渊冲的中诗英译思想,本文将提出一些中诗英译的建议,期望能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者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Study
  • 1.2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 2.1 Western and Chinese Aesthetic Translation Theories
  • 2.1.1 Western Aesthetic Translation Theories
  • 2.1.2 Chinese Aesthetic Translation Theories
  • 2.2 Skopos Theory
  • Chapter 3 Aesthetic Subjects and Aesthetic Objects
  • 3.1 Aesthetic Subjects
  • 3.1.1 Translator
  • 3.1.2 Reader
  • 3.2 Aesthetic Objects
  • 3.2.1 Original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 3.2.2 Translated Poems
  • Chapter 4 Comparative Study on Ezra Pound’s and Xu Yuanzhong’s Thoughts and Practices on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al Poems
  • 4.1 Reproduction of Beauty in Meaning
  • 4.1.1 Image Presentation
  • 4.1.2 Allusions
  • 4.2 Reproduction of Beauty in Sound
  • 4.2.1 Beauty in Rhyme
  • 4.2.2 Beauty in Rhythm
  • 4.3 Reproduction of Beauty in Form
  • 4.3.1 Line Structure
  • 4.3.2 Antithesis
  • Conclusions
  • References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详细中文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介绍《中国古典诗歌英文及其他西文语种译作及索引》——兼有索引和中国古典诗歌译作集双重功能的一部新工具书[J]. 中国索引 2009(04)
    • [2].中国古典诗歌的西语译介出版与传播[J]. 甘肃社会科学 2020(04)
    • [3].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困境[J]. 海外英语 2019(12)
    • [4].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隐喻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03)
    • [5].分析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美的两种思路和方法[J]. 大众文艺 2017(21)
    • [6].中国古典诗歌的民族魅力[J]. 大众文艺 2015(02)
    • [7].发生现象学视域下的古典诗歌教学[J]. 中学语文 2020(08)
    • [8].探脉点穴,由言及意——中国古典诗歌“炼句”艺术的鉴赏(上)[J]. 中学生百科 2020(29)
    • [9].“山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隐喻[J]. 艺术家 2019(11)
    • [10].论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意境传达[J]. 文教资料 2008(35)
    • [11].庞德与中国古典诗歌[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8(01)
    • [12].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生命境界[J]. 语文学刊 2010(23)
    • [13].论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8(04)
    • [14].传统吟诵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方法论意义[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8(07)
    • [15].中国古典诗歌模糊美的鉴赏与翻译[J]. 知识窗(教师版) 2016(11)
    • [16].“给语言一副新的身体”[J]. 诗歌月刊 2017(07)
    • [17].叶嘉莹谈中国古典诗歌[J].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2017(03)
    • [18].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以《游子吟》为例[J]. 校园英语 2017(16)
    • [19].流水中的诗情[J]. 明日风尚 2017(19)
    • [20].让生命浸润诗意让成长沐浴智慧——关于中国古典诗歌被置之课外的思考[J]. 吉林教育 2015(10)
    • [21].浅谈对中国古典诗歌的鉴赏[J]. 河南教育(职成教版) 2014(03)
    • [22].“三审”法鉴赏中国古典诗歌[J]. 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 2009(10)
    • [23].浅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亲人送别[J]. 长城 2010(02)
    • [24].谈初级中学的中国古典诗歌教学[J]. 中学语文 2008(Z1)
    • [25].符号学视角下《江雪》翻译中模糊性的传达[J]. 名作欣赏 2020(08)
    • [26].中国古典诗歌分类研究[J]. 文学教育(上) 2020(10)
    • [27].二十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诗歌的法语译介探微[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05)
    • [28].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古典诗歌的模糊机制与翻译[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5(08)
    • [29].美读、赏析、展示——中国古典诗歌教学设计举隅[J]. 语文天地 2019(13)
    • [30].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女性隐喻研究[J]. 艺术家 2019(10)

    标签:;  ;  ;  ;  ;  ;  

    美学追求—庞德与许渊冲中国古诗英译思想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