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地理初探

西夏地理初探

论文题目: 西夏地理初探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历史地理

作者: 杨蕤

导师: 葛剑雄

关键词: 西夏,地理,研究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地理研究是西夏学中基础性的课题,地理不明会给其他问题的深入讨论带来诸多不便。拙文《西夏地理初探》通过对西夏不同地理要素的剖析,试图展现西夏立国的地理基础。文章共分为五部分,分别讨论了西夏的疆域、政区、气候、生态和植被、以及经济区的形成及其相关问题。 第一章梳理了从唐定难军五州之地到西夏灭亡近四个世纪中西夏疆域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文章具体分为宋夏、夏辽、夏金、西夏西缘疆界等部分进行论述,较为翔实地展现了西夏疆域的盈缩、考订了疆界的具体划分。同时就疆界划分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二章通过对黑水城出土文献——《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的解读,来说明西夏的政区状况。文章认为,西夏政区与“汉式”政区存在着一定差别,如层级关系不明显,政区的设置较为灵活,将州降级为与城寨同级的地位等等。西夏中后期的政区状况应为:五府、十州、两郡、九县、十军、十七监军司、二十六城寨。此外,文章还对《天盛律令》中有关西夏地方官制的资料进行了整理。 第三章主要讨论了西夏气候的冷暖和干湿状况。对冷暖状况的分析主要依据西夏文献《月月乐诗》、《圣立义海·月之名义》中物候现象的古今对比,发现西夏具有早霜等气候寒冷的迹象,与现在西北地区的物候大致相差一旬到半月的时间;干湿状况则是通过对西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的分析,发现西夏是一个早象严重的国家。 第四章试图对西夏时期的鄂尔多斯高原、宋夏沿边、河套平原、阿拉善高原、河西走廊等区域的生态面貌进行了复原。文章还就西夏境内的野生动物状况、西夏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其朴素的环保意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第五章重点分析了西夏经济区形成的人口因素。指出了西夏具体的经济区划:鄂尔多斯、阿拉善高原为畜牧区,宋夏沿边、河西走廊为半农半牧区、宁夏平原为农耕区。同时就党项内迁对区域文化的作用、宋夏沿边生产方式的环境后果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论文目录:

绪论

一 关于选题、研究资料和基本思路

二 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 疆域的形成及其演变

第一节 定难军的五州之地

第二节 宋夏疆界

一 西夏建国初期的宋夏疆界

二 宋神宗亲政与“元祐分疆”

三 “绍圣罢议”与北宋对西夏疆土的进一步蚕食

四 余论

第三节 夏辽疆界

一 夏辽的东段疆界

二 夏辽的西段疆界

第四节 夏金疆界

一 西夏东北缘的夏金疆界

二 西夏南缘的夏金疆界

第五节 西夏的西缘疆界

一 沙州及沙州回鹘的问题

二 伊州问题

第二章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与西夏政区

第一节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的地名翻译及其地望考证

一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西夏地名的翻译

二 有关地望考证

第二节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反映的西夏政区

一 关于西夏政区的类型和数目

二 关于西夏政区的排序和层级问题

三 西夏政区的边界

四 西夏政区特点之归析

第三节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反映的西夏地方官制

一 学术背景

二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司序行文门》中西夏地方官制的信息

第三章 自然地理(上):气候状况

第一节 相关的学术背景和汉文史料所反映的西夏气候信息

一 唐宋时期中国气候变迁的相关讨论

二 汉文史料所反映的西夏气候信息

第二节 《月月乐诗》和《圣立义海·月之名义》所反映的西夏气候

一 关于资料反映的地理范围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二 《月月乐诗》和《圣立义海·月之名义》所反映的物候现象

三 从古今物候现象的对照中看西夏的气候特点

第三节 水旱等气象灾害与西夏气候的干湿状况

一 西夏的水旱灾害概况

二 西夏气候干湿状况的初步估计

第四节 相关问题的讨论

一 气象灾害与西夏社会

二 气候与北方民族南下——以西夏为例

第五节 简短的结论

第四章 自然地理(下):生态与植被

第一节 关于研究资料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分区的植被和生态状况

一 鄂尔多斯地区

二 宋(金)夏沿边地区

三 河套平原

四 阿拉善高原

五 河西走廊地区

第三节 西夏境内的野生动物

第四节 西夏(宋)对环境的破坏和朴素的环保意识

一 西夏(宋)对环境的破坏

二 朴素的环保意识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经济区的形成及其相关问题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经济区形成的诸因素分析

一 自然条件

二 宋夏沿边的居民结构

三 党项内附以及宋夏双方对沿边人口的争夺

第三节 经济区的形成

一 鄂尔多斯干草原区和阿拉善荒漠区

二 宋夏沿边和河西走廊地区

三 宁夏平原

第四节 相关问题的讨论

一 内附党项从“客人”——“主人”的转变

二 宋夏沿边的生产方式与黄河泛滥

结语

附录

一 《圣立义海》

二 《月月乐诗》

三 西夏文资料中的西夏地名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西夏职官制度研究[D]. 翟丽萍.陕西师范大学2013
  • [2].西夏职官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 魏淑霞.宁夏大学2016

相关论文

  • [1].流动的空间:清代江南的市镇和农村关系研究[D]. 吴滔.复旦大学2003

标签:;  ;  ;  

西夏地理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