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泰额尔齐斯带东段酸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阿尔泰额尔齐斯带东段酸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论文摘要

阿尔泰造山带是中亚地区显生宙大陆地壳增生明显的地区之一,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前人主要通过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岩浆岩等多方面研究阐述了阿尔泰造山带的形成机制,但是对阿尔泰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仍有争论。作为阿尔泰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额尔齐斯构造带海西期的构造属性和变形特征是阿尔泰造山带地质演化历史的研究关键问题之一。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在阿尔泰额尔齐斯构造带东段、额尔齐斯活动断裂与富蕴-锡泊渡断裂之间发育了一套未变形的酸性岩墙群,侵位于海西晚期的片麻岩化花岗岩和上石炭统深变质的额尔齐斯组岩层中。由于岩墙群代表着特定的区域构造背景,也是造山带变形作用结束的标志,因而保留了造山带构造演化历史的大量信息。本论文主要就是通过岩墙群的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同位素测年分析,确定岩墙的形成时代,阐述其地质构造意义,进而探讨阿尔泰造山带的晚海西期的构造属性,划分地质演化阶段。通过三年的努力,在野外实地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测试的基础上,经室内综合分析处理,取得了如下主要认识:1)酸性岩墙群岩石的SiO2含量为70.9~75.38%,K2O+Na2O含量为7.55~8.99%;大部分样品N>K,里特曼指数值为1.8~2.5之间,Al2O3=12.80~14.53%,A/CNK=0.9~1.1,NK/A=0.7~0.9。具有高SiO2、过铝质、低镁、低钙和锶、高钾和钠、高n(Fe)/n(Mg)的岩石化学特点,为亚碱性流纹斑岩脉,属于A型花岗岩类。2)岩墙群岩石轻稀土富集,具有明显的中等负铕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富集不相容元素Rb、Ba和产热元素U、Th以及高场强元素Zr、Hf。亏损Nb、Sr及Cr、Ni,表现出壳源物质特征。3)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酸性岩墙群侵位于277286Ma之间。4)阿尔泰地区海西期造山运动结束后,在早二叠世存在局部拉张构造环境。5)本区酸性岩墙群是上地壳局部熔融的产物,是阿尔泰海西期造山作用结束出现局部拉张环境的标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阿尔泰造山带研究
  • 1.2 A 型花岗岩研究
  • 1.3 选题依据、主要研究思路及内容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二章 区域概况
  • 2.1 交通地理位置
  • 2.2 地层
  • 2.2.1 元古宇
  • 2.2.2 古生界
  • 2.2.3 中生界
  • 2.2.4 新生界
  • 2.3 构造活动与变质作用
  • 2.3.1 构造单元划分
  • 2.3.2 构造热事件阶段划分
  • 2.3.3 变质作用类型与地壳演化的关系
  • 第三章 酸性脉岩野外和岩石学特征
  • 3.1 野外地质特征
  • 3.2 岩石学特征
  • 第四章 酸性脉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4.1 测试方法与手段
  • 4.2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
  • 4.3 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 第五章 酸性脉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
  • 5.1 同位素年代学介绍
  • 5.2 常用锆石U-PB定年方法的原理和特点
  • 5.3 样品采集与测试
  • 5.4 测试结果
  • 第六章 酸性岩墙群形成环境与构造演化
  • 6.1 酸性岩墙群形成环境讨论
  • 6.2 区域构造演化
  • 6.2.1 元古宙—寒武纪
  • 6.2.2 寒武纪—中奥陶世
  • 6.2.3 晚奥陶世—志留纪
  • 6.2.4 早泥盆世—中泥盆世
  • 6.2.5 晚泥盆世—早二叠世
  • 6.2.6 晚二叠世—中-新生代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附图版说明
  • 个人简历、参加科研项目及在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阿尔泰额尔齐斯带东段酸性岩墙群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