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比较

初诊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比较

黄丹张冲胡晓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糖尿病中心江苏南京211100)

【中图分类号】R78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8-0224-02

【摘要】目的对肥胖与非肥胖的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短期素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效果比较。方法将10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BMI≥25kg/m2分为肥胖组(OB组)与非肥胖组(NOB组),每组50例。两组均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检测入院时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C肽(FCP),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腰臀比(WHR),比较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两组FBG、2hPG,血糖达标天数及达标时胰岛素日用量的差异。结果OB组较NOB组WHR、BMI、FINS、FC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均可使两组血糖达标,OB组较NOB组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1),但OB组胰岛素用量高于NOB组(P<0.05)。结论初诊肥胖型T2DM患者胰岛素分泌及储备功能较好,经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较非肥胖型T2DM能在较短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体质指数胰岛素泵

2型糖尿病(T2DM)由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促发,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T2DM发生发展的两大基本原因。而不同体质指数(BMI)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仅胰岛素抵抗程度不同,而且胰岛素分泌状况也存在明显差异。非肥胖患者以胰岛分泌功能减退为主要特征;肥胖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更加严重,对外源性胰岛素需要量较大,这可能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并使体重增加[1]。研究证实,胰岛素泵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对控制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不同BMI的T2DM患者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观察这两种人群CSII临床应用的差异,并分析影响胰岛素用量的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院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100例,均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T2DM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严重感染及应激状态;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③心肝肾功能衰竭;④恶性肿瘤。按2000年WHO亚太地区肥胖诊断标准(BMI≥25kg/m2)分为OB组与NOB组(18.5<BMI<25kg/m2)。其中OB组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30~66岁,平均(48±10)岁;NOB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4~63岁,平均(47±9)岁。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使用优泌乐作为泵用胰岛素,用量根据病史、体重及饮食习惯等评估。初始量按0.5~0.7U/(kg·d),其中50%为基础量,另50%为餐前大剂量。入院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胰岛素(FINS)和C肽(FCP),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腰臀比(WHR)。血糖监测:治疗过程中采用ACCU-CHEK血糖仪(德国罗氏公司)测定手指末梢血糖,每天监测8次: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凌晨03:00,根据血糖变化调整各时段胰岛素的基础量和餐前量,直至血糖控制达标(FBG<7mmol/L,2hPG<9mmol/L,睡前血糖<8mmol/L)。记录血糖达标时间和达标时胰岛素用量。

1.3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行成组t检验。

2结果

2.1临床特征两组FBG、2hP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B组的BMI、WHR、FINS与C肽水平明显高于NOB组(P<0.01)。见表1。

表1治疗前两组临床特征比较(x-±s)

组别BMIWHRHbA1CFBG2hPBGFINSFPC

(kg/m2)(%)(mmol/l)(mmol/l)(pmol/l)(nmol/l)

OB组28.2±1.50.96±0.0510.2±1.5812.65±2.8823.10±2.8963.94±32.90.87±0.34

NOB组23.0±1.42*0.90±0.04*11.0±1.9212.92±2.8024.72±4.3935.36±21.38*0.59±0.20*

*与OB组比较:P<0.01

2.2两组治疗后FBG及2hPG比较

两组治疗后FBG及2hP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后FBG及2hPG比较

组别nFBG2hPG

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

OB组5014.65±2.886.24±0.68*25.50±2.898.87±0.84*

NOB组5013.92±2.805.95±0.61*24.72±4.398.49±1.15*

*与OB组比较:P<0.01

2.3血糖达标时间及胰岛素用量OB组血糖达标时间(4.19±0.51)d,NOB组(5.33±0.65)d,OB组达标时间早于NOB组(P<0.01),胰岛素用量OB组明显高于NOB组(P<0.05)。见表3。

表3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及达标时胰岛素用量比较

组别n血糖达标时间(d)达标时胰岛素用量[U/(kg•d)]

OB组506.19±2.120.56±0.08

NOB组506±0.65②0.51±0.07①

与OB组比较:①P<0.05;②P<0.01

3讨论

国内外研究证实肥胖与T2DM发病率呈正相关,中度肥胖者T2DM的发生率高于同年龄正常体重者的4倍,而高度肥胖者为正常体质量者的21倍,T2DM患者90%呈肥胖状态。肥胖首先引起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呈代偿性,当胰岛β细胞无法代偿趋于衰竭时,就会损伤胰岛功能,最终导致T2DM的发生,这就说明肥胖是T2DM发病的一个始动环节[2]。而非肥胖型T2DM早期发病的中心环节是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它推动着T2DM的发展。从本研究资料看,选择均为初诊的肥胖与非肥胖T2DM患者,肥胖组的BMI、WHR、TINS与FCP明显高于非肥胖组,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两组均能有效、安全地控制血糖。胰岛素泵采用基础量和餐前量相结合的输注方式,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3],既可持续24h基础胰岛素输注,抑制肝糖生成,又可每餐给予追加释放量胰岛素以控制餐后血糖高峰,因而更易获得稳定的血糖控制,血糖变异性小。T2DM患者进行早期强化治疗使血糖较快控制,可以防止发生被称为“葡萄糖毒性”的不可逆的β细胞功能改变,使DM患者的胰岛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型初诊T2DM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较好,但胰岛素抵抗明显,表现为胰岛素水平可能高于正常,但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减低。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得到缓解,胰岛素分泌及储备功能较好的肥胖型患者较非肥胖型患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另外,研究结果还显示肥胖组胰岛素用量较非肥胖组显著增加,分析是由于肥胖患者BMI和WHR水平较高,胰岛素抵抗较重,可能会导致胰岛素的用量增加[5]。随着患者BMI值的增加,DM伴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也在增加。胰岛素泵的合理使用,可以使胰岛素用量减少,在较少的胰岛素用量下达到稳定的血糖控制,从而使胰岛素抵抗,体重增加及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降低。总之,肥胖使外源性胰岛素的需要量增加,但胰岛素泵通过生理性胰岛素输注,可在较少的胰岛素用量下达到更稳定的血糖控制水平。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T2DM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模式,为以后的长期良好控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超,狄福松.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356.

[2]YoonKH,LeeJH,KimJW,etal.Epidemicobesityandtype2diabetesinAsia[J].Lancent,2006368(9548):1681-1688.

[3]LenhandMJ,ReevesGD.Continuoussubcutaneousinsulininfusion:acomprehensivereviewofinsulinpumptherapy[J].ArchInternMed,2001,161(19):2293-2300.

[4]LiYB,XuW,LiaoZH,elal.Inductionoflong-termglycemiccontrolinnewlydiagnosedtype2diabeticpatientsisassociatedwithimprovementofβcellfunction[J].DiabetesCare,2004,27(11):2597-2602.

[5]WainsteinJ,MetzgerM,WexlerID,etal.Theuseofcontinuousinsulindeliverysystemsinseverelyinsulinresistantpatients[J].DiabetesCare,2001,24(7):1299.

标签:;  ;  ;  

初诊肥胖与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效果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