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冠脉CTA在冠心病中的诊疗价值评价

双源CT冠脉CTA在冠心病中的诊疗价值评价

论文摘要

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冠心病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的危险性疾病,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因此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早期预防成为临床的首要任务。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一直是评价冠脉狭窄的“金标准”,但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CAG检查冠脉无明显狭窄患者亦可发生急性冠脉事件,并且尸检发现患者已存在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能直接观察血管壁和粥样硬化斑块,并能准确判断斑块性质,因此,IVUS已被认为是评价斑块性质的“金标准”。然而,CAG和IVUS均为有创性的操作,存在一定的并发症,IUVS又因为费用昂贵难以在临床广泛推广。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ual-Source ComputedTomography Angiography, DSCTA)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检查,具有极高的时间及密度分辨率,不仅能很好的显示冠脉狭窄程度且能分辨管壁斑块特征,对于高心率容忍度高,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对临床疑是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DSCTA、CAG、IVUS及CMRA四项检查,对四项检查结果进行自身对比分析,探讨DSCTA在冠心病诊断与治疗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的:1、对临床疑是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DSCTA、CAG、IVUS及CMRA四项检查,对四项检查结果进行自身对比分析,评价DSCTA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双源CT冠脉动脉CTA在冠脉粥样硬化中的诊疗价值。2、对临床PCI术后复查疑似管腔再狭窄患者进行DSCTA、CAG、IVUS三项检查,以IVUS结果为参照,评价DSCTA诊断冠脉PCI术后管腔再狭窄的准确性,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1、收集2009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共15例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DSCTA、CAG、IVUS和CMRA的4项检查资料。①以CAG结果为参照,分别进行DSCTA与CAG、CMRA与CAG的管腔狭窄程度诊断准确性对比评价;②以CAG为金标准,进行DSCTA及CMRA的诊断效能评价;③以IVUS为金标准,进行DSCTA对病灶斑块成分诊断准确性评价。2、收集2009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共15例PCI术后复查疑似管腔再狭窄患者的DSCTA、CAG、IVUS的检查资料,以IVUS结果为参照,评价DSCT对冠脉PCI术后管腔再狭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1、15例患者有60处冠脉,57个测量位置参与了统计分析:①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上,以CAG为标准,DSCTA判断正确53处,4处轻判,0处重判;CMRA判断正确52处,5处轻判,0处重判;②以CAG为金标准,CMRA、DSCTA的诊断准确性对>50%冠脉狭窄的符合率均在90%以上。③DSCTA与IVUS在检出冠脉斑块上无明显差异(k=0.759,k>0.75);DSCTA诊断钙化斑块的准确性高于非钙化斑块。经统计学处理,均采用效度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无明显差异。。2、15例患者DSCT、CAG及IVUS分别诊断支架内再狭窄<50%的患者10例、13例、11例;支架内冠状再狭窄>50%患者为5例、2例、4例。三者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439,p>0.05)。结论:1、DSCTA可以清楚的显示管径>2mm的冠状动脉,可以准确判断狭窄程度,尤其对正常冠脉及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是非侵袭诊断CAD的良好方法。又因DSCTA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对斑块的显示和测量更为精确,对管壁钙化或非钙化斑块检出率非常高,并可以判断斑块性质。因此DSCTA可以作为是一种无创、操作简单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检查方法,是高危人群筛查的首选方法。2、DSCTA可以安全无创显示支架的位置、长度、有无再狭窄及内膜增生等情况,能准确评估PCI术后再狭窄,与IVUS结果无明显差异,是排除支架内再狭窄随访的良好工具。但受支架直径、厚度、运动伪影等多种因素,可能影响图像质量,造成对支架内管腔再狭窄度高估。

论文目录

  •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一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二、冠心病早期诊断的检查方法及特点
  • 三、双源 CT 冠脉成像在冠心病中应用
  • 试验一 DSCTA 对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诊断准确性的研究
  •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试验二 DSCTA 对冠脉 PCI 术后管腔再狭窄诊断准确性的研究
  •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综合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4)
    • [2].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5)
    • [3].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要点及心得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8)
    • [4].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 2019(24)
    • [5].人性化护理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2)
    • [6].精神分裂症患者冠心病风险的因素分析[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01)
    • [7].研究冠心病肥胖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个性化饮食的临床意义[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7)
    • [8].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远期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9)
    • [9].促进老年冠心病患者身心康复的综合化护理方案及护理效果观察[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04)
    • [10].同期手术治疗老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02)
    • [11].房颤合并冠心病,细数从诊断到治疗[J]. 江苏卫生保健 2020(03)
    • [12].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效果及对不良反应影响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9)
    • [13].认知重构护理对冠心病患者感知控制态度及心境状态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08)
    • [14].观察无缝隙护理应用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心绞痛控制效果、预后的影响情况[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2)
    • [15].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02)
    • [16].探讨护理干预在体外反搏治疗中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2)
    • [17].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6)
    • [18].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14)
    • [19].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13)
    • [20].多元化护理在冠心病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10)
    • [21].饮食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11)
    • [22].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肾功能的预测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7)
    • [23].跨理论模型建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吸烟行为的影响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24)
    • [24].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19)
    • [25].老年综合评估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住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智慧健康 2020(17)
    • [26].无创正压通气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0(09)
    • [27].基于综合评估的健康管理措施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管理效果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 2020(13)
    • [28].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方式和生命质量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20(14)
    • [29].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冠心病患者心电参数昼夜调节的作用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20(07)
    • [30].危险因素分析在老年冠心病护理的应用探讨[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3)

    标签:;  ;  ;  ;  ;  

    双源CT冠脉CTA在冠心病中的诊疗价值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