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 ——以铜川市为例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 ——以铜川市为例

论文摘要

矿业城市为我国地区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几年来,有不少矿业城市面临着矿竭城衰的威胁。如果按照市场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任意发展下去,这些城市将会由于人口的流动、产业的衰退、产业集聚经济的消失而萧条。因此,对于矿业城市的发展,我们必须促进其产业的转型,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对于正在衰退的产业,我们必须建立起相应的产业补偿和生态补偿机制,寻求合适的接续产业,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探讨最佳的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本文共九章,第一章作为导言,阐明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及研究的方法与创新,从第二章开始,文章首先对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重点对我国近些年来关于矿业城市转型模式的研究进行了述评,在此基础上,界定了矿业城市的涵义,明确了矿业城市产业结构特征及产业演进特征。鉴于矿业城市产业结构的单一性及演进上的突发性、分散性和阶段性,引申证明了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为此深入探讨了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理论依据,如主导产业选择理论、资源产业关联理论和循环经济及生态经济理论等。其次,文章重点就矿业城市现有模式进行研究。在比较分析国内外较为典型的转型模式如美国休斯敦模式、法国鲁尔模式、日本九洲模式、我国阜新模式和恒山模式等模式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现有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共有五种,分别是企业能力再造模式、产业区位转移模式、产业延伸模式、产业创新模式以及复合模式。为了确保模式选择和模式界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文章还对影响模式选择的因素一一进行了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包括资源开发的阶段因素、资源开发的规模因素、产业政策因素、区位因素以及产业转型的外部性因素等。随之,文章就如何促进矿业城市产业转型进行了对策分析,依次提出了矿业产业前期开发、增产期、稳定期及衰退期实施转型的策略;提出城市发展与资源生产区位适当的分离,具体包括资源生产区位的非城市化和资源开发行为的企业化;还提出对衰退产业应当给予退出援助,对新兴产业发展应给予支持和诱导,同时强调必须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建设。最后,文章依托前面对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铺垫性研究,针对铜川市实际,就铜川市产业转型模式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探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铜川市的产业转型模式,即“产业延续+接替产业+新区城乡一体化”复合型模式,并随后就如何实施这一模式使其真正发挥效益提出针对性政策与建议。文章末尾还就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总结,如接替产业的选择标准问题等。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本文认为,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本质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不是形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以往的研究认为,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是基于矿竭城衰而不得已的选择。这种解释是从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来认识这一问题的,有些片面。本文认为,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更应该从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即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是基于科学发展观、谋求可持续发展而展开的。因此,矿业城市的产业转型不能在矿竭城衰的时候开始,而是在矿业城市的开发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都应给予重视。尤其在我国整体技术水平不高,整体矿业开发和利用水平处于国际同产业低端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第二,明确界定了主要几种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特点、适用对象及优缺点。文章在对现有具体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影响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现有的全部主要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包括企业能力再造模式、产业区位转移模式、产业延伸模式、产业创新模式、复合模式等,明确界定了主要这几种转型模式的特点、适用对象及优缺点。第三,创新性地构建出了铜川市产业转型新模式,即“产业延续+接替产业+新区城乡一体化”复合型模式。在大量规范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密切结合铜川市矿业产业现状,尤其针对煤炭及载能产业的衰退成因,利用铜川近十年来的产业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创造性地构建了铜川市产业转型的基本模式,即“产业延续+接替产业+新区城乡一体化”复合型模式。第四,本文重点运用了数理模型的分析方法。如对铜川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以及矿业产业外部性博弈分析,都运用了数理模型,从而增强了研究的严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论文主要结论包括,第一,认为导致矿业城市产业转型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路径依赖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呈现非均衡性;沉淀成本的存在导致产业结构具有刚性;非资源型产业发育不足,同时缺乏产业集聚的效应。第二,产业模式的科学合理选择必须综合考虑资源开发的阶段、规模、产业政策和外部性等因素。特别是外部性因素涉及矿业城市转型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对于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可能在转型过程中依靠市场机制得以自发解决,但是如果能在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协调和完善政府职能,有意识地、前瞻性地处理和解决“资源配置的不可逆性”导致的难题,能更有力地推进城市衰退产业转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方法
  • 1.3 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 1.3.1 基本思路
  • 1.3.2 框架结构
  • 1.4 创新之处
  • 2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 2.1 矿业城市产业及产业转型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矿业城市产业及产业转型文献综述
  • 2.1.2 国内矿业城市产业及产业转型文献综述
  • 2.1.3 矿业城市产业及产业转型文献研究总体评述
  • 2.2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文献综述
  • 3 矿业城市的界定及产业特征
  • 3.1 矿业城市的界定及其划分
  • 3.1.1 矿业城市的界定
  • 3.1.2 界定矿业城市的指标体系
  • 3.2 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
  • 3.2.1 产业结构单一
  • 3.2.2 就业结构单一
  • 3.2.3 所有制结构单一
  • 3.2.4 企业规模结构单一
  • 3.3 矿业城市的产业演进特征
  • 3.3.1 矿业城市的形成具有突发性
  • 3.3.2 矿业城市布局具有分散性
  • 3.3.3 矿业城市的发展具有阶段性
  • 4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依据
  • 4.1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内涵和本质
  • 4.1.1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内涵
  • 4.1.2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本质
  • 4.2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理论依据
  • 4.2.1 主导产业选择理论
  • 4.2.2 资源产业经济关联理论
  • 4.2.3 循环经济及生态经济理论
  • 4.2.4 产业链理论
  • 4.2.5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标准体系
  • 4.3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现实依据
  • 4.3.1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必要性
  • 4.3.2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必然性
  • 5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分析
  • 5.1 产业转型模式的基本理论
  • 5.1.1 产业转型模式的含义及特征
  • 5.1.2 产业转型模式的使用原则
  • 5.1.3 产业转型模式的分类
  • 5.2 我国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总结
  • 5.2.1 阜新模式
  • 5.2.2 枣庄模式
  • 5.2.3 平顶山模式
  • 5.2.4 恒山模式
  • 5.3 国外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总结
  • 5.3.1 美国休斯敦模式
  • 5.3.2 日本九州模式
  • 5.3.3 德国鲁尔区模式
  • 5.3.4 法国洛林模式
  • 5.3.5 前苏联和委内瑞拉模式
  • 5.4 国内外相关经验对构建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启示
  • 6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选择
  • 6.1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基本特征
  • 6.2 构建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的目标方向
  • 6.2.1 提升传统产业水平
  • 6.2.2 带动下游产业
  • 6.2.3 发展相关产业
  • 6.2.4 培育新兴产业
  • 6.3 影响产业转型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 6.3.1 资源开发的阶段因素
  • 6.3.2 资源开发规模因素
  • 6.3.3 产业政策因素
  • 6.3.4 企业战略因素
  • 6.3.5 区位因素
  • 6.3.6 外部性因素
  • 6.4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 6.4.1 企业能力再造模式
  • 6.4.2 产业区位转移模式
  • 6.4.3 产业延伸模式
  • 6.4.4 产业创新模式
  • 7 铜川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与例证分析
  • 7.1 铜川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转型探索
  • 7.2 铜川市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 7.2.1 三大产业结构冲突
  • 7.2.2 经济投入产出之间的矛盾
  • 7.2.3 非国有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滞后
  • 7.2.4 生产与建设的矛盾
  • 7.2.5 环境与资源的矛盾
  • 7.3 铜川市产业转型模式选择
  • 7.3.1 铜川市产业转型基本模式设定
  • 7.3.2 “产业延续+接替产业+新区城乡一体化”复合型模式
  • 7.4 铜川市复合转型模式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定量分析
  • 7.4.1 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及方法
  • 7.4.2 铜川市主导产业选择的数理模型
  • 7.4.3 主导产业选择的衡量指标确定
  • 7.4.4 铜川市主导产业选择结果的分析
  • 7.5 转型过程中的政策支持与建议
  • 7.5.1 煤电铝一体化发展
  • 7.5.2 建立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特色产业群
  • 7.5.3 扶持医药、食品、旅游、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 7.5.4 构建科技农业产业链
  • 7.5.5 塑造生态化新区,构建市、县、镇城乡一体化经济区
  • 7.5.6 引教入市,自主创新
  • 8 促进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政策建议
  • 8.1 前期开发和增产期的对策
  • 8.1.1 加强城市规划,促进非矿产业布局和发展
  • 8.1.2 推动城市化进程
  • 8.2 稳产期和衰退期的对策
  • 8.2.1 大力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 8.2.2 转岗培训和个人创业
  • 8.2.3 实施转移支付
  • 8.3 城市发展与资源生产区位相分离
  • 8.3.1 资源生产区位的非城市化
  • 8.3.2 资源开发行为的企业化
  • 8.4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的政策援助
  • 8.4.1 对衰退产业的退出援助
  • 8.4.2 对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和诱导
  • 8.4.3 实施城市发展的优势再造工程
  • 8.5 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
  • 8.5.1 鼓励生态脆弱区人口外迁
  • 8.5.2 控制城市环境污染
  • 8.5.3 加快城市生态系统建设
  • 9 结论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9.1 主要结论
  •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能源消费的矿业城市二氧化碳排放多维度比较研究[J]. 中国矿业 2018(04)
    • [2].用阶梯式发展论指导矿业城市转型[J]. 国土资源 2014(11)
    • [3].中国矿业城市的几个问题[J]. 中国矿业 2015(08)
    • [4].浅析我国矿业城市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民商 2018(12)
    • [5].矿业城市转型及其阶段识别的理论与应用[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8(03)
    • [6].基于因子分析的矿业城市转型能力统计分析与测评[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7].矿业城市的兴与衰[J]. 矿业装备 2013(06)
    • [8].矿业城市:现状、存在问题、应对措施[J]. 现代商业 2012(08)
    • [9].矿业城市效率研究进展[J]. 资源与产业 2012(05)
    • [10].矿业城市软权力作用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 2010(01)
    • [11].权力对矿业城市转型作用的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 2009(10)
    • [12].国内矿业城市接续产业研究进展与展望[J]. 煤炭经济研究 2008(12)
    • [13].构建矿业城市发展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 理论导报 2008(10)
    • [14].我国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 农家参谋 2018(02)
    • [15].德国鲁尔区转型对四川矿业城市华蓥转型的启示[J]. 经贸实践 2016(13)
    • [16].如何避免“矿尽城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校长雷涯邻谈矿业城市绿色转型[J]. 地球 2016(02)
    • [17].辽宁矿业城市经济系统应对能力分析及其脆弱性评价[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02)
    • [18].矿业城市转型:挑战、机遇与对策[J]. 中国矿业 2010(07)
    • [19].转型期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约束与调控策略[J]. 生产力研究 2009(17)
    • [20].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以铜陵市为例[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2(03)
    • [21].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资源型矿业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安徽省铜陵市的实践为例[J]. 中国科技信息 2009(03)
    • [22].基于共抓大保护视角的长江经济带矿业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 [23].矿业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耦合评价—以安徽铜陵市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07)
    • [24].基于区域背景——斑块状态的矿业城市资源型生态关键地段识别[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17(11)
    • [25].矿业城市转型的重要意义与发展战略分析[J]. 中国矿业 2011(09)
    • [26].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实证分析[J]. 煤炭经济研究 2010(08)
    • [27].实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10(07)
    • [28].好书推荐[J]. 露天采矿技术 2015(03)
    • [29].让老矿城再续花样年华——域外矿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经验谈[J]. 资源导刊 2014(09)
    • [30].矿业城市阜新走出中国特色转型之路[J]. 采矿技术 2009(03)

    标签:;  ;  ;  ;  ;  ;  

    矿业城市产业转型模式研究 ——以铜川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