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

论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

论文题目: 论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教育学原理

作者: 沈又红

导师: 孙俊三

关键词: 幸福,教师幸福,幸福能力,师德,师德修养

文献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追求幸福是个体人生乃至人类族群的全部目的。从主体的角度界说幸福,可以形成关于幸福的几点基本认识:①幸福是主体的一种生存状态。②幸福是个体的情感体验和主观感受。③幸福是主体的一种心性能力。④幸福是主体达至完善的一种德性。教师幸福是以教师为职业的人凭借自己的心性能力在教育生涯中积极创造和享用幸福资源,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的一种生存状态。由于教师职业的独特性,教师幸福带有明显的职业色彩,表现出以下四个特点:①精神性。②教育性。③关系性。④无限性。 大量事实表明,教师真实的幸福体验在“神往”中失落,内在自主的幸福标准在外部规定中失落,追求人生幸福的积极态度在幸福病态中失落。我们在呼吁全社会给予教师更多理解与关怀的同时,不能不深思教师自身的幸福能力问题。教师幸福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师具有积极追求个体人生幸福的主观态度。教师对于个体人生幸福的积极追求是教师生命价值的体现,是教师职业使命的要求,更是教师内在心性能力的展示。 师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是教师幸福的心性基础。教师幸福能力首先是一种价值生活的能力,是一种德性能力。师德作为教师道德实践的一种品性,是德性与师性的契合。教师幸福能力提升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德性能力培养的过程。师德修养是教师德性能力培养的必要和主要的途径,也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由之路。进而,在师德修养的方法上提出了原则性的建议:师德修养必须以教师幸福为价值指引;坚持师德与师能并重;确立合宜的师德发展目标和修养重点;紧贴教育教学生活,在具体实践中砺炼品行;把交流与慎独作为师德修养的有效方式。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教师幸福界说

1.1 幸福的内涵

1.2 教师幸福及其特征

2.教师幸福的失落与寻思

2.1 教师幸福的失落

2.2 教师应当积极追求人生幸福

3.师德:教师幸福的心性基础

3.1 师德是德性与师性的契合

3.2 师德是实现教师幸福的必要条件

3.3 教师幸福的德性内涵

4.师德修养:走向教师幸福的必由之路

4.1 师德修养是教师幸福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4.2 师德修养的困境及其对教师幸福的威胁

4.3 走向教师幸福的师德修养方法

结语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8-29

参考文献

  • [1].论教师的幸福[D]. 杨钦芬.华中师范大学2007
  • [2].师德建设制度化本体研究[D]. 石功鹏.武汉工程大学2014
  • [3].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师德建设研究[D]. 刘春艳.曲阜师范大学2008
  • [4].社会主义荣辱观视角下的师德建设研究[D]. 武小鹿.郑州大学2007
  • [5].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师德建设:现代、问题与对策[D]. 杨晓.华中师范大学2015
  • [6].教师教育中师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理性分析与对策探讨[D]. 房敏.东北师范大学2006
  • [7].师德教育与教师发展——我国教师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对策研究[D]. 刘文华.山东师范大学2003
  • [8].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探赜[D]. 孟桂芹.山东师范大学2006
  • [9].在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问题的现实审视[D]. 王迎.东北师范大学2015
  • [10].师德建设是育师为本的关键[D]. 邓乐君.华东师范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师德建设是育师为本的关键[D]. 邓乐君.华东师范大学2006
  • [2].论中华传统师德与当代师德教育[D]. 周艳.广西师范大学2006
  • [3].追求教师幸福的教育管理[D]. 谭甲文.华东师范大学2007
  • [4].论教师的幸福[D]. 杨钦芬.华中师范大学2007
  • [5].社会主义荣辱观视角下的师德建设研究[D]. 武小鹿.郑州大学2007
  • [6].当前我国高校师德问题研究[D]. 梁庆周.广西民族大学2007
  • [7].试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D]. 李徽.东北师范大学2006
  • [8].教师教育中师德教育实效性低下的理性分析与对策探讨[D]. 房敏.东北师范大学2006
  • [9].师德教育与教师发展——我国教师发展的不均衡性及对策研究[D]. 刘文华.山东师范大学2003
  • [10].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研究[D]. 杨志强.武汉大学2004

标签:;  ;  ;  ;  ;  

论师德修养与教师幸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