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网络环境下的入侵检测研究

IPv6网络环境下的入侵检测研究

论文摘要

以Internet为基础的全球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其开放性、共享性和互联程度不断扩大,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而网络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入侵检测是检测和识别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或者更广意义上的信息系统非法攻击,或者违反安全策略事件的过程,它从网络环境中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发现可疑攻击行为或者异常事件,并采取一定的响应措施拦截攻击行为,降低可能的损失。目前,基于IPv4的入侵检测系统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由于IPv6网络还未开始大范围部署,因而基于IPv6的入侵检测系统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在阐述入侵检测的概念及其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入侵检测技术进行了分类,说明了入侵检测的实现过程,并讨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和评价标准。本文通过比较IPv6报头与IPv4报头,分析了IPv6的地址结构和IPv6的安全性设计,指出了其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研究入侵检测的必要。最后在snort入侵检测系统的基础上,讨论了如何在IPv6环境下进行入侵检测中的协议分析,在IPv6环境下借助snort软件,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的设计框架,包括数据包捕获模块、解码模块、预处理模块、检测模块、报警与日志模块,同时对入侵检测系统在IPv6网络环境下的部署方法给出了说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互联网应用现状及安全的必要性
  • 1.1.2 网络安全技术
  • 1.1.3 安全网络的设计思想及相关策略
  • 1.2 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入侵检测的相关技术
  • 2.1 入侵检测的概念及其必要性
  • 2.2 入侵检测技术分类
  • 2.2.1 按入侵检测的手段分类
  • 2.2.2 按入侵检测的技术基础分类
  • 2.2.3 信息收集
  • 2.2.4 信号分析
  • 2.2.5 告警与响应
  • 2.3 入侵检测系统分类
  • 2.4 入侵检测系统的评价标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IPv6 的相关研究
  • 3.1 IPv6 概述
  • 3.2 IPv6 的报头与IPv4 报头的比较
  • 3.3 IPv6 的地址结构
  • 3.4 IPv6 的安全性设计及其不足
  • 3.4.1 IPSec—IPv6 的安全性设计
  • 3.4.2 IPv6 网络在安全性方面的不足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IPv6 网络环境下改进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设计
  • 4.1 Snort 系统简介
  • 4.2 IPv6 环境下入侵检测中的协议分析
  • 4.3 入侵检测系统的改进设计
  • 4.3.1 处理流程
  • 4.3.2 数据包捕获模块
  • 4.3.3 解码模块
  • 4.3.4 预处理模块
  • 4.3.5 检测模块
  • 4.3.6 报警/日志模块
  • 4.4 IPv6 网络环境下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
  • 4.4.1 IPSec 协议在安全方面的问题
  • 4.4.2 IPSec 协议在网络安全方面的影响
  • 4.4.3 IPSec 协议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系统调用的交互式入侵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J]. 仪表技术 2020(03)
    • [2].一种基于红外探测技术的住房入侵检测系统[J]. 软件工程 2017(03)
    • [3].数据挖掘算法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08)
    • [4].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安全中的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7(14)
    • [5].网络安全中混合型入侵检测系统设计[J]. 通讯世界 2016(01)
    • [6].基于改进K均值算法的入侵检测系统设计[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6(01)
    • [7].大数据环境下入侵检测系统概述[J]. 软件 2016(05)
    • [8].基于数据分流的并行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25)
    • [9].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综述[J]. 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6(05)
    • [10].基于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联动的设计[J]. 计算机安全 2014(11)
    • [11].人工免疫系统在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J]. 信息通信 2015(01)
    • [12].病虫害综合信息网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5(01)
    • [13].浅析入侵检测系统的应用部署[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5(02)
    • [14].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联动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5(05)
    • [15].入侵检测系统与防火墙联动技术研究[J]. 信息通信 2015(09)
    • [16].入侵检测中的多样性和冗余——DiSIEM项目及其研究成果(四)[J]. 中国教育网络 2020(08)
    • [17].关于误用与异常技术结合下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J]. 电脑迷 2016(11)
    • [18].基于朴素贝叶斯的入侵检测优化设计[J]. 数码世界 2017(09)
    • [19].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在电力企业信息网络中的应用[J]. 知音励志 2017(08)
    • [20].简析入侵检测系统性能测试与评估[J]. 科技信息 2013(26)
    • [21].入侵检测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5)
    • [22].入侵检测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未来发展方向[J]. 考试周刊 2009(44)
    • [23].基于自动编码器集合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中国新通信 2019(24)
    • [24].数字化校园中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01)
    • [25].基于特征选择算法的网络实时入侵检测系统研究[J]. 现代信息科技 2019(20)
    • [26].提升入侵检测系统效率的设计与实现[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4)
    • [27].入侵检测系统浅析[J]. 网友世界 2014(08)
    • [28].入侵检测系统的发展方向[J]. 中国教育网络 2013(06)
    • [29].信息安全入侵检测系统进展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05)
    • [30].面向虚拟化平台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03)

    标签:;  ;  ;  

    IPv6网络环境下的入侵检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