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肌聚糖蛋白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关系的探讨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肌聚糖蛋白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关系的探讨

论文摘要

目的:分析DMD、BMD患者肌纤维膜上肌聚糖蛋白(sarcoglycans,SGs)的表达特点,探讨dystrophin与SGs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蛋白质水平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探讨临床、病理病变程度与SGs表达程度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SG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肱二头肌行肌肉活检术,行组织染色和酶学染色,光镜下分析结果。根据抗dystrophin-N,-C,-R单克隆抗体染色结果,肌细胞膜dystrophin表达完全缺失患者21例入选DMD组;肌细胞膜dystrophin部分表达患者12例入选BMD组。对照组为临床及骨骼肌病理确诊的其他肌病患者,包括脊髓性肌萎缩10例,多发性肌炎7例、皮肌炎7例、包涵体肌炎8例,正常骨骼肌标本3例。DMD组、BMD组和对照组骨骼肌标本同时进行抗α-,β-,γ-,δ-sarcoglycan单克隆抗体染色,光镜下观察不同肌病肌纤维膜上SGs有无缺失及缺失程度,与正常对照显色情况进行对比,按分级标准进行定性分析,分析结果采用χ2检验。结果:1、临床、病理结果:33例病例组临床病变程度1-3级16例,SGs的缺失率为60.93%,病变程度4-5级17例,SGs的缺失率为80.88%,病变程度越重,SGs的缺失也越重(P﹤0.05);33例病例组肌营养不良程度为10%-40%者14例,SGs的缺失率为55.36%,40%-70%者19例,SGs的缺失率为82.90%,肌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显示的病变程度越重,SGs的缺失也越重(P﹤0.05)。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21例DMD SGs缺失率为78.60%,12例BMD SGs缺失率为54.20%,DMD比BMD SGs的缺失的更严重(P﹤0.05);病例组α-SG比β-,γ-,δ-SG的缺失比例高(P﹤0.05),β-,γ-,δ-SG三者的缺失未发现有差异(P﹥0.05)。结论:1、临床病变程度和肌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显示的病变程度越重,SGs的缺失也更重,推测SGs参与了肌纤维变性、坏死的过程。2、DMD与BMD部分伴有SGs缺失,DMD中SGs缺失更严重,提示dystrophin的缺失会影响到SGs的表达,完全缺失时SGs的表达更少;α、β、γ和δ-SG四个亚基蛋白中,α-SG的缺失更严重,其他三种无差异,这可能与亚复合体的结构特点有关。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药品及生化试剂
  • 2.1.3 主要设备
  • 2.2 方法
  • 2.2.1 临床观察指标
  • 2.2.2 实验室方法
  • 2.2.3 统计方法
  • 2.2.4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3.1 DMD、BMD 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
  • 3.2 组织化学染色病理结果
  • 3.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结果
  • 3.4 临床病理结果分析
  • 附表
  • 附图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In vitro study of micro-dystrophin gene-modifi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J].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0(07)
    • [2].皮肤成纤维细胞中Dystrophin基因的表达研究[J].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01)
    • [3].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中国家系相关基因Dystrophin的突变的检测[J]. 医学研究杂志 2013(08)
    • [4].dystrophin基因常见易缺失外显子片段的克隆和鉴定(英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46)
    • [5].骨髓胚胎样干细胞体内重建dystrophin的表达[J]. 西南国防医药 2015(08)
    • [6].中国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相关致病基因Dystrophin突变检测结果分析[J]. 山东医药 2013(34)
    • [7].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1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家系Dystrophin基因突变[J]. 临床检验杂志 2014(03)
    • [8].中国西南地区170例杜氏/贝氏肌营养不良症dystrophin基因变异谱分析[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02)
    • [9].转基因修饰后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mdx鼠后成肌调节因子的表达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 2010(03)
    • [10].抗肌萎蛋白缺陷型肌营养不良症25例临床和病理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 2008(06)
    • [11].抗肌萎缩蛋白免疫组化在青少年肌肉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05)
    • [12].杆状病毒修饰后的脂肪干细胞移植治疗mdx鼠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04)
    • [13].The PDZ-Containing Unconventional Myosin XVIIIA Regulates Embryonic Muscle Integrity in Zebrafish[J].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2014(08)
    • [14].经micro-dystrophin基因修饰后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mdx鼠的实验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10(01)
    • [15].Micro-dsytrophin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mdx鼠腓肠肌病理改变及micro-dystrophin的表达[J].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8(06)
    • [16].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mdx鼠体内分化为骨骼肌细胞及其dystrophin/utrophin蛋白的表达[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05)
    • [17].白藜芦醇联合电针治疗运动性骨骼肌肉损伤的实验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18(05)
    • [18].DMD/BMD患者的dystrophin基因表达研究[J]. 临床检验杂志 2016(02)
    • [19].Micro-dsytrophin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mdx鼠膈肌病理改变[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16)
    • [20].Locomotive System[J]. 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 2008(03)
    • [21].治疗杜兴肌肉萎缩症的新药及其开发[J]. 中国新药杂志 2020(02)
    • [22].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家系的缺陷基因检测[J].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03)
    • [23].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基因突变检测方法的应用比较[J].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0(05)
    • [24].河南省杜氏肌营养不良患者dystrophin基因突变的MLPA检测[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6)
    • [25].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的干细胞治疗研究进展[J].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6(01)
    • [26].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的肌肉病理及dystrophin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的临床意义[J]. 实用临床医学 2009(08)
    • [27].Golodirsen(Vyondys 53)[J].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020(11)
    • [28].3号外显子缺失后dystrophin蛋白空间结构和功能改变[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8(06)
    • [29].中国人群中抗肌萎缩蛋白基因突变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J]. 遗传 2011(03)
    • [30].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小鼠模型鉴定及干细胞移植后dystrophin的变化[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4(06)

    标签:;  ;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肌聚糖蛋白表达特点及与临床病理关系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