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制备优化、表征及对良恶性淋巴结MRI诊断评价

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制备优化、表征及对良恶性淋巴结MRI诊断评价

论文摘要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而对肿瘤诊断的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病人预后具有重大的意义,淋巴结的局部和远处转移是恶性肿瘤特别是上皮类恶性肿瘤的重要转移途径,如何正确判断恶性肿瘤病人体内淋巴结是否转移是当前研究的重点和要点。现在临床上常规使用的超声、CT、MR及PEC/CT对于淋巴结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局限,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已转移的淋巴结,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方法当务之急,MR虽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很好的检测出淋巴结,但是由于临床常规Gd-DTPA造影成像与CT增强相似,其对淋巴结内微小转移灶特异性和敏感性较低,超顺磁性氧化铁负性对比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目前已经在国外运用于临床的USPIO纳米粒,明显提高了对转移性淋巴结的诊断率,其是一种在体内被内皮网状细胞被动摄取的对比剂,注射入体内后,循环到淋巴结时被其髓质内的巨噬细胞吞噬,从而导致负性增强效果。转移性淋巴结由于被增生的肿瘤占据,不具备巨噬细胞,因此注射USPIO造影剂后信号不发生改变或仅局部信号下降,可提示其为转移性肿瘤。肿瘤细胞进入淋巴结首先通过淋巴结的被膜下窦,部分沉积于此并增生,在此生长并形成转移灶,而反应增生性淋巴结常常有皮质及皮质旁增生导致淋巴结皮质的增厚,巨噬细胞主要集中在淋巴结的髓质内,被吞噬的USPIO产出的磁化率效应,表现为淋巴结中心的低信号,而转移性一般表现为偏心性的高信号。L-选择素(核心抗原结构式MECA-79或称为外周淋巴结血管定居素,PNAd)配体,该结构表达于淋巴结高血管内皮、淋巴结迷路中,MECA-79单抗具有与L-选择素相似的作用,能特异性与高内皮微静脉、淋巴迷路等L-选择素配体表达区结合,可作为携带超顺磁性物质高度靶向淋巴结正常结构的探针,在前期工作中,已经合成了抗MECA-79-PBCA-USPIO纳米颗粒并成功靶向淋巴结,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制备具有特异性靶向淋巴结的抗MECA-79-PBCA-USPIO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对其表征并在动物模型上考察其对良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效果。目的1、优化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制备工艺,并对其终产物进行表征,在体外评价其对细胞的毒性作用;2、在动物模型上初步评价抗MECA-79-PBCA-USPIO对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一、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的制备优化、表征及体外细胞毒性检测1三步法合成抗MECA-79-PBCA-USPIO共沉淀法合成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USPIO),用BCA单体包裹USPIO形成PBCA-USPIO纳米颗粒并其在表面修饰制备出抗MECA-79-PBCA-USPIO。1.1采用共沉淀法,在碱性条件下与月桂酸反应合成月桂酸稳定的USPIO纳米微粒。1.2对所合成工艺采用正交析因设计进行处理优化其合成主体PBCA-USPIO的影响因素dextran-70浓度、BCA浓度、PH值等对合成PBCA的影响,选择最佳的合成条件。1.3将优化条件下获得的PBCA-USPIO碱化1h使纳米粒表面产生羧基,然后通过EDC作用与链霉亲和素上氨基形成稳固的酰胺键,链霉亲和素化的PBCA-USPIO纳米溶液中加入生物素化的抗MECA-79单抗,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系统使抗MECA-79单抗结合到PBCA-USPIO上形成我们需要的抗MECA-79-PBCA-USPIO纳米颗粒。2PBCA-USPIO、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的表征2.1PBCA-USPIO、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在Malvern-3000HS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水合粒径及分散度取上述两种纳米微粒悬浊液1ml,稀释后置于激光散射粒度分析仪中测试,所选激光光源波长为633.0nm,测试温度为25.00±0.05℃,经样品散射后的光是在90°范围内变化不同的角度来测定的。光信号用256通道、高速数字相关器进行处理。2.2PBCA-USPIO、抗MECA-79-PBCA-USPIO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形态。取少量的PBCA-USPIO及抗MECA-79-PBCA-USPIO纳米粒悬浊液稀释后滴少许于铜网上,待干燥后用滴加磷钨酸负染,静置充分干燥,置于透射显微镜下观察。2.3PBCA-USPIO、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的X-ray粉末衍射分析将冷冻干燥后两种纳米粒取少量置于研磨皿中研磨呈粉末状,置于X-ray衍射仪中检测,将所得X-ray图与Fe3O4标准图相比较,确定其具备的晶体结构。2.4抗MECA-79-PBCA-USPIO在HH-15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定其磁学特征精密称取一定量经真空干燥后的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置于HH-15振动样品磁强计中,绘制其磁滞曲线并测定该纳米粒的磁饱和强度。2.5抗MECA-79-PBCA-USPIO的T2磁豫率测定称取一定量的抗MECA-79-PBCA-SPIO纳米粒悬浊液适量,加水稀释成铁浓度为0.04、0.06、0.08、0.10、0.12、0.14和0.16mmol/L的溶液,分装于7支试管中,进行T2map序列扫描,后处理得出的T2弛豫时间后可计算出所得纳米悬浊液的T2磁豫率。3.体外评价抗MECA-79-PBCA-USPIO的细胞毒性先将正常肝细胞(LO2)复苏培养,LO2细胞复苏后常规传代培养后,以5×103个细胞/孔接种于96孔板上,培养24h后,使用不同浓度的裸SPIO及抗MECA-79-PBCA-USPIO与正常肝细胞孵化24h,MTT法检测其细胞生存率。二、抗MECA-79-PBCA-USPIO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MRI研究(一)实验对象实验动物: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24只,体重2.0-2.5kg,雌雄不限,采用随机法分为2组建立模型:淋巴结炎性反应增生组(n=12):用于建立蛋黄乳胶刺激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模型;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组(n=12):用于VX2肿瘤建立淋巴结转移瘤模型。(二)动物模型建立1、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动物模型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12只)麻醉完毕后,在其一侧后肢股外直肌区,注射约0.5ml的蛋黄溶液(生理盐水:蛋黄=1:1),3-4天后重上述操作一次,注射后3-4天即可在胭窝处触及1cm左右的肿大淋巴结,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模型建成。2、淋巴结VX2肿瘤转移组模型的建立:新西兰大白兔(12只)进行麻醉后,用注射器吸取约0.5ml所制备得VX2肉瘤组织悬液肿瘤注射接种至一侧后肢外直肌区,2-3周后接种后腿肿块形成,可触及胭窝淋巴结,VX2肉瘤淋巴结转移模型造模建成。(三)、MRI扫描1、平扫:将模型动物麻醉后,选用专用小动物兔线圈,扫描序列及参数为:T1WI(TR/TE:633/20ms,NEX:2),脂肪抑制T2WI(TR/TE=5000/65ms, NEX:2),T2WI(TR/TE=6860/62ms,NEX:2).T2*WI(TR/TE=450/12ms,翻转角=20°,NEX:2).以冠状位和矢状位扫描为主,FOV=160mm,层厚=1.5mm,层间距=0mm。2、增强扫描(1)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采用随机法将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组的新西兰白兔分成SPIO组增强Ⅰ组(Ⅱ=6)和抗MECA-79-PBCA-USPIO组增强Ⅱ组(n=6)。在平扫完毕后,在增强Ⅰ组新西兰白兔淋巴结增大侧后脚掌注射20umol Fe SPIO,在增强Ⅱ组注射20umol Fe抗MECA-79-PBCA-USPIO,扫描时间点为给药后第12小时,扫描参数同平扫;肿瘤淋巴结转移增生组:采用随机法将淋巴结转移组新西兰白兔分成SPIO组增强Ⅰ组(n=6)和抗MECA-79-PBCA-USPIO组增强Ⅱ组(n=6)。在平扫完毕后,在增强Ⅰ组新西兰白兔淋巴结增大侧后脚掌注射20umol Fe SPIO,在增强Ⅱ组注射20umol Fe抗MECA-79-PBCA-USPIO,扫描时间点为给药后第12小时,扫描参数同平扫。3、图像评估1、测量淋巴结大小在MRI后处理工作站中测量淋巴结大小,T1WI像上,测量各组胭窝淋巴结的长径和短径,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与淋巴结病理解剖标本的实测值作对照。2、测量平扫及增强后各组淋巴结信号强度在不同序列上分别测量平扫胭窝淋巴结的信号强度,计算各组淋巴结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 SNR),评价增强扫描后SPIO、抗MECA-79-PBCA-USPIO对鉴别良恶性淋巴结的准确性。3、病理组织学检查所有实验动物在完成MRI增强扫描后,在麻醉情况下,用空气注入法处死动物,仔细暴露胭窝淋巴结,摘除并测量淋巴结的长径和短径,计算淋巴结数目。然后用10%中性福尔浸泡、固定,石蜡包埋,行H-E染色及普鲁士蓝染色,以观察胭窝淋巴结炎性反应增生及肿瘤浸润情况,病理组织学与MRI图像相对照。结果1、正交实验析因分析及极差分析结果显示(F=1595.667,P=0.001),选择制备抗MECA-79-PBCA-USPIO纳米粒的最佳合成工艺是dextran-70浓度为15%、BCA浓度为3%、PH值为6.0。2、Malvern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PBCA-USPIO、抗MECA-79-PBCA-USPIO的强均粒径和多分散系数分别为90nm和0.20、96nm和0.34nm,证明制备纳米粒径<100nm,分散性好。3、透射电镜下PBCA-USPIO、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的形态大小均匀,呈球形,包壳完整,可见壳-核结构,部分纳米粒聚集,测量得出PBCA-USPIO、抗MECA-79-PBCA-USPIO粒径约为25±5nm,30±5nm。4、PBCA-USPIO、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样本的X-ray衍射各特征峰位置与Fe304晶体标准X-ray图谱中的位置完全一致,证明了我们最终合成的PBCA-USPIO、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经各种反应过程对其中的Fe304晶型没有影响,符合超顺磁性氧化铁的要求。5、抗MECA-79-PBCA-USPIO具有超顺磁性,抗MECA-79-PBCA-USPIO质量饱和磁化强度分别为22emu/gFe。6、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的弛豫率结果显示抗MECA-79-PBCA-USPIO的T2弛豫率为0.159×106mol-1s-1。7、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证明了所制备的抗MECA-79-PBCA-USPIO对细胞毒性较低,当其达到1000ug/ml时,细胞生存率约为70%,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安全性。8、MRI平扫各不同序列难以准确鉴别炎性增生淋巴和恶性肿瘤转移性淋巴结。9、与SPIO相似,抗MECA-79-PBCA-USPIO能通过组织间隙注射来进行MRI淋巴结成像。10、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能较准确的诊断炎性淋巴结和转移性淋巴结,正确诊断率约为91.7%,高于SPIO组,其诊断正确率为83.3%。结论1、通过正交析因分析,确定了制备超顺磁性USPIO-PBCA纳米微粒的最佳条件,保证了PBCA-USPIO合成的纳米粒径,合成的PBCA-USPIO颗粒大小尚均匀,呈圆形或类圆形,表面光整,液态分散性好,电镜下粒径约为25-30nm,流水粒径约90nm, X-Ray衍射显示其具备Fe304晶体结构。2、通过链霉亲和素-生物素系统,成功制备出抗MECA-79-USPIO-PBCA靶向性对比剂,且具有超顺磁性,质量饱和磁化强度约为22emu/g,经过X-Ray衍射得出其Fe304晶体良好,最终所得抗MECA-79-USPIO-PBCA纳米流体粒径约为96nm,其弛豫率为0.159×106mol-1s-1。3、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对细胞毒性小,生物安全性高,生物相容性好,为临床使用提供了安全保障。4、MRI平扫各序列难以准确鉴别炎性增生淋巴和恶性肿瘤转移性淋巴结;5、抗MECA-79-PBCA-USPIO能较准确的诊断炎性淋巴结和转移性淋巴结,正确诊断率约为91.7%。 SPIO组诊断正确率为83.3%。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的制备优化、表征及体外细胞毒性检测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抗MECA-79-PBCA-USPIO对良恶性淋巴结的MRI初步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不足之处及待解决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统计学证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超声、X线及MRI在膝骨关节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19(22)
    • [2].高频超声与MRI检查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对比分析[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12)
    • [3].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结合体积测算在评估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中的应用[J]. 中国现代医生 2019(32)
    • [4].结节性筋膜炎的MRI表现1例[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11)
    • [5].脑静脉窦血栓形成MRI表现[J]. 中外医疗 2019(33)
    • [6].MRI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 中国乡村医药 2019(24)
    • [7].肝细胞腺瘤的MRI诊断——2019年读片窗(11)[J]. 安徽医学 2019(11)
    • [8].MRI鉴别诊断儿童后颅窝髓母细胞瘤及室管膜瘤价值评价[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24)
    • [9].椎间盘炎的MRI诊断及临床表现探究[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24)
    • [10].乳腺炎与乳腺癌的MRI诊断与鉴别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24)
    • [11].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和MRI表现特征[J].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19(12)
    • [12].脐尿管癌MRI诊断分析及价值[J]. 新疆医学 2019(11)
    • [13].MRI诊断胎盘植入的临床应用价值[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24)
    • [14].动态增强MRI在骨关节中的热点研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15)
    • [15].流程导向的标准化沟通程序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MRI检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 2020(02)
    • [16].结节间沟入口形态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相关性的MRI研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17].术前MRI定位技术对于复杂性肛瘘手术效果的评估[J]. 中外医学研究 2020(02)
    • [18].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03)
    • [19].MRI功能成像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01)
    • [20].钆塞酸二钠增强MRI在评估肝功能中的参数选择研究[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12)
    • [21].肝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头颅MRI表现特点[J].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9(06)
    • [22].三叉神经痛的MRI序列选择及影像学表现[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86)
    • [23].MRI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1)
    • [24].睡眠剥夺联合水合氯醛镇静对提高婴幼儿MRI检查成功率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12)
    • [25].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中的临床表现及应用价值观察[J]. 双足与保健 2019(24)
    • [26].研究MRI对颅内结核的诊断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35)
    • [27].肛瘘的MRI诊断[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02)
    • [28].MRI纹理分析在前列腺癌诊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磁共振成像 2019(12)
    • [29].PET/CT和MRI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像表现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12)
    • [30].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MRI表现[J]. 放射学实践 2019(12)

    标签:;  ;  ;  ;  ;  

    抗MECA-79-PBCA-USPIO纳米微粒制备优化、表征及对良恶性淋巴结MRI诊断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