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看待劳伦斯及其作品的另一种方式

极致:看待劳伦斯及其作品的另一种方式

论文摘要

本文以劳伦斯作品中对人物的评价为切入点,从对作品语言及其主题的领悟与分析入手,来概括总结劳伦斯的创作和作者对于艺术本身和人的意识等方面的揭示和探求。 Intensity是作者对于作品中人物的评价用语,借以描述人物性格的强烈程度,当然词语的意义以“复义”的面貌出现,在不同人物身上表现出不同的特质,从而使人物个性鲜明。通过近距离解读可知,作者描摹人物之所以成功,语言的力量功不可没,作者对词语的选择和对语句的斟酌,“近乎苛刻”。而经过对劳伦斯作品的解读,却发现其主题从不同角度看来,有不同的指向,见证了作者为自身也同时为人类寻求出路的不懈过程:人最大的悲剧不在外部世界,而在于他的内心。正是外部世界作用于作者内心而引起的共振,使作品最终成型。“或许就是这种苦难,这种对自己的心灵绝不放过的苛求,造就了文字的力量”。因此也就认同并理解了劳伦斯临终前对自己一生的概括:残酷的朝圣之旅。正是在对生活和文字的强烈感受和体悟的过程中,作者生活和创作的达到了一种“极致”。 本文试图援引新批评主义的理论来论证这一点。然而,由于本文并非要借作品来印证理论,而只是借助理论来为文本的解读指明方向和线索,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对某一理论体系的擅越和延引。它虽然建立在以文本为中心的细读理论基础之上,却涉及到劳伦斯本人几部作品,与新批评主义致力于某一部专门作品的主旨相拗,而且目的是要发掘“不同的意义表层下面”,给本文作者印象最深的东西。

论文目录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Intensity in the Characters—A Diagrammatic Representation
  • A. Intensity in Woman Characters
  • B. Intensity in Lawrentian Characters
  • Chapter Two. Intensity in Language and techniques—A Sharpening of Perception
  • A. Intensity in Wording and Phrasing
  • B. Intensity in Symbolic Usages
  • C. Intensity Behind Repetition
  • Chapter Three: Intensity in Themes: A Pilgrimage of Soul
  • A. Returning to Nature Against Modern Civil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 B. Complex Toward Rectification
  • C. Killing as Repentance
  • D. The Mythological Theme for Redemption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劳伦斯作品中统治型男性气质的成因和变化及研究意义[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2].浅谈性道德观在劳伦斯作品中的体现[J]. 劳动保障世界 2017(32)
    • [3].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评述[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S5)
    • [4].论劳伦斯作品中的自然主义和女性主义[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8)
    • [5].劳伦斯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现代启示[J]. 作家 2008(16)
    • [6].后现代语境下劳伦斯作品中的性属观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7].劳伦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解读[J]. 电影评介 2013(06)
    • [8].浅析劳伦斯作品中的两性观和自我意识的具体体现[J]. 语文建设 2012(14)
    • [9].劳伦斯作品中的语言特色[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01)
    • [10].劳伦斯作品中的两性观探讨[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05)
    • [11].劳伦斯作品在中国的翻译综述[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2)
    • [12].相聚·共振·和谐——对雪莱和劳伦斯的“爱的哲学”比较分析[J].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1)
    • [13].D·H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意蕴[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4].劳伦斯作品的语言特色探究[J]. 作家 2015(02)
    • [15].论劳伦斯作品的女性形象[J]. 芒种 2013(19)
    • [16].浅析劳伦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J]. 名作欣赏 2011(09)
    • [17].劳伦斯作品中的原始主义倾向[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1(10)
    • [18].劳伦斯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历史和展望[J].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7(02)
    • [19].劳伦斯作品中的生态思想解读[J]. 山海经 2015(24)
    • [20].黑马对劳伦斯的译介与研究述评[J]. 商 2013(16)
    • [21].劳伦斯笔下流变的原始主义倾向——通过对比劳伦斯不同时期的作品看其中原始主义倾向的流变[J]. 雪莲 2015(09)
    • [22].在自然美中获得新生——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作品的主题[J]. 作家 2012(10)
    • [23].论劳伦斯作品的叙事风格[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8)
    • [24].象征主义视域下劳伦斯作品的语言意象[J]. 语文建设 2017(30)
    • [25].老庄学说与劳伦斯作品中的和谐思想[J]. 电影评介 2010(21)
    • [26].D.H.劳伦斯的作品在中国的译介与接受[J].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9(01)
    • [27].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劳伦斯作品《虹》的人性纠结[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1)
    • [28].意识形态下劳伦斯作品在我国“十七年”时期的缺席[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03)
    • [29].两性之间的斗争——评劳伦斯作品中的两性观[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03)
    • [30].磁石般的爱情——劳伦斯作品赏析[J]. 飞天 2010(04)

    标签:;  ;  ;  ;  

    极致:看待劳伦斯及其作品的另一种方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