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组织演进的两种路径选择 ——集团化与集群化比较研究

企业组织演进的两种路径选择 ——集团化与集群化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20世纪中后期,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组织出现了从单体企业组织向中间性组织演进的趋势,主要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路径:企业集团化与企业集群化。然而,当前对二者的理解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都还存在很大缺陷。从理论上看,当前理论界对二者的研究还只是单线条的,或就企业集团研究企业集团,或就企业集群研究企业集群,缺少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的视角,尽管也有人尝试将二者结合起来分析,但也只是蜻蜓点水,未加深入研究。从实践上看,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关经济政策时,要么推行大企业集团战略,要么实施中小企业集群政策,很少将二者结合起来考虑,不仅不利于企业集团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由此可见,对二者开展对比分析不仅有利于加深对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理论认识,而且有利于促进二者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因此,本文在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基础上,开展对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关系的比较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如下观点:第一,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两种不同的中间性组织,既有同质性,也有异质性,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在组织本质、内部竞合关系、经济性、发展机制和内部文化建设等方面展示着共性,而又因企业组织形式、组建方式、竞争优势、运行机制、产权整合度等的不同而成为不同的发展路径。第二,企业集团化与企业集群化不是企业组织演进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而是并行的两种演进路径,它们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实现着关系的失衡与平衡。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对立性决定了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存在内在矛盾,引起一种张力或离合力,驱动二者的关系及其组织边界不断变动,力量对比处于失衡状态,或者是企业集团的发展压倒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或者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淹没了企业集团的发展。二者的统一性又引起一种收缩力或向心力,驱使二者的关系不断向平衡状态靠拢,或者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相互学习,彼此吸收各自的优势,实现自身的组织演变,或者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之间通过一定的联系实现合作,建立起互补关系。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就是在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变动中演绎着动态平衡与发展。第三,在信息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影响下,企业组织演进的方向将呈现虚拟化、多元化的特点。不仅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组织边界会发生变动,而且在这两种组织形态的基础上演化出其他多种组织形式,如:虚拟企业集群、企业战略联盟等形式。它们彼此之间的互动与渗透将更加频繁,利益矛盾冲突更加激烈,预示着企业组织演进的一般方向与趋势。第四,企业集团化与企业集群化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集团化,一手抓集群化,积极推行集团化与集群化相结合的策略。在制定经济计划时,坚持以集群化为依托,以集团化为推动力,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经济,推动区域经济集聚,同时不断提升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并积极推动企业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国际名优品牌,以企业集团化与企业集群化双战略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区域经济实力和国家竞争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 选题的背景
  • (二) 研究的方法
  • (三) 论文的框架结构
  • (四) 概念界定
  • 一、企业组织演进的理论述评
  • (一) 企业集团成因理论与企业集群成因理论述评
  • (二) 当前对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关系的研究
  • 二、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模式比较分析
  • (一) 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同质性分析
  • (二) 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异质性分析
  • 三、企业集团化与企业集群化:历史演进分析
  • (一) 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局部化形成阶段
  • (二) 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规模扩大化阶段
  • (三) 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共生与互动发展阶段
  • (四) 企业集团化与企业集群化由演进到共生的原因分析
  • (五) 企业组织的演进方向
  • 四、启示
  • (一) 从政府定位看,为集团化与集群化的动态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 (二) 从企业角度看,企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互动合作关系,共同应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 (三) 从中介机构看,强化其协调功能,润滑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的发展
  • (四) 从组织模式看,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集群化与集团化的结合模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与发展途径分析[J]. 纳税 2019(34)
    • [2].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 时代金融 2020(12)
    • [3].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17)
    • [4].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优势、条件与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16(29)
    • [5].中小企业集群互助担保机构研究——基于嘉兴市互助担保机构的调研[J]. 商业会计 2016(22)
    • [6].浅析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互助担保模式[J]. 财经界(学术版) 2017(02)
    • [7].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以山西为例[J]. 山西财税 2017(04)
    • [8].后危机时代中小企业集群营销的策略创新[J]. 中外企业家 2017(19)
    • [9].渝北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J]. 统计与管理 2017(08)
    • [10].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实现策略探讨[J]. 中国商论 2017(23)
    • [11].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探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3)
    • [12].广东中小企业集群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 时代经贸 2015(17)
    • [13].“块状”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融资模式之创新——基于“三流一池”融合[J]. 财会月刊 2016(20)
    • [14].中小企业集群成长动力机制探析[J]. 特区经济 2014(12)
    • [15].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探讨[J]. 科技经济市场 2014(11)
    • [16].基于风险控制的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分析[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5(02)
    • [17].黑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研究[J]. 中国市场 2015(21)
    • [18].中小企业集群融资问题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29)
    • [19].山东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J]. 商 2015(36)
    • [20].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条件与对策[J]. 北京金融评论 2016(04)
    • [21].中小企业集群成长中的政府作用机理探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30)
    • [22].中小企业集群组团融资模式设计方法分析[J]. 山西农经 2020(18)
    • [23].湖南中小企业集群生成路径探讨——以湖南某食品加工产业为例[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28)
    • [24].中小企业集群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问题研究[J]. 现代商业 2017(32)
    • [25].基于两阶段博弈的中小企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经济问题 2018(02)
    • [26].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新模式探究——基于动态理论视角的研究[J]. 中国市场 2016(16)
    • [27].江苏省中小企业集群创新能力研究[J]. 现代商业 2015(07)
    • [28].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研究[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12)
    • [29].《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新模式论》[J]. 金融论坛 2014(11)
    • [30].中小企业集群竞争机理及优势探析[J]. 当代经济 2014(18)

    标签:;  ;  ;  ;  

    企业组织演进的两种路径选择 ——集团化与集群化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