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传统文化传承的产业联动模式研究 ——以温州泽雅镇传统造纸工艺文化为例

地域传统文化传承的产业联动模式研究 ——以温州泽雅镇传统造纸工艺文化为例

论文摘要

21世纪,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型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是社会各界讨论最多的话题之一。社会对文化尤其是地域传统文化的再审视,促使了各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兴起。并逐渐呈现了文化遗产保护方式多样化、保护途径科学化,保护模式地域化等特征。与此同时,传统文化在市场的逻辑下,正走向产业化发展道路,这对传统文化传承而言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另一方面,从国家到地方政府,文化建设及文化事业的不断推进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域传统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引入产业经济学的“产业联动”发展理论,通过研究特定地域传统文化传承的产业联动模式,有利于引导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保护与传承落到实处,也有利于探索出良性思路和对策,促进传统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完成本文的研究,作者查阅、梳理了大量的文献基础资料,并于2009年3月和6月赴温州市泽雅镇传统手工造纸村落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访谈等活动。考察发现:一是泽雅地区的传统造纸工艺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二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手工造纸产业衰弱得很快,当前正面临着造纸工具设施破坏、纸农数量急剧下降、艺人断档、机械造纸竞争、保护资金缺乏等困难;三是当地社会对传统文化(纸山文化’)的文化认同度较低,各项保护与开发措施落不到实处,传统造纸工艺文化的传承困难重重。在上述实地考察基础上,整理前人研究成果和调研资料,深化了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本文由绪论和正文六个章节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选题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研究创新点;第二章回顾和梳理了国内外与选题有关的研究理论和研究动态,包括国内外几种传统文化传承模式和产业联动的基本理论;第三章根据充分的理论阐述,构建了一个基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产业联动理论模式,分别从条件、动力、途径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第四章,理清泽雅传统手工造纸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界定纸山文化的内涵,通过分析野外考察资料,得出当前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困难;第五章,根据产业联动理论模式,实证分析泽雅传统造纸工艺文化的传承模式:即根据泽雅当地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社会经济文化基础,发展以文化商品生产为主的传统工艺品制造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动的文化服务业,以及屏纸制作技艺传承保护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市场机制、文化政策和金融管理等在内的保障体系构建,积极促成当地文化产业链的构建和产业集聚的形成;第六章,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同时提出一些需要深入的问题。地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一个既互补又矛盾的统一体,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保护基础上积极创新,争取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推进泽雅传统造纸工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1.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2.1 传统文化传承的模式研究
  • 2.2 产业联动内涵及相关概念
  • 2.3 产业联动理论研究
  • 2.3.1 产业关联理论
  • 2.3.2 产业分工与合作理论
  • 2.3.3 价值链与产业链理论
  • 2.3.4 产业集聚理论
  • 2.4 产业联动的国内外研究
  • 2.5 小结
  • 3 基于文化传承的产业联动模式构建
  • 3.1 产业联动的基本问题
  • 3.2 基于文化传承的产业联动模式
  • 3.2.1 产业联动的条件
  • 3.2.2 产业联动的动力
  • 3.2.3 产业联动的途径
  • 3.2.4 产业联动的保障机制
  • 3.3 产业联动中的地域文化传承
  • 4 温州泽雅纸山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困境
  • 4.1 纸山文化概况
  • 4.2 泽雅纸山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困境
  • 4.2.1 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发展的现状
  • 4.2.2 影响传统造纸工艺传承的因素
  • 4.2.3 纸山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 4.3 纸山文化产业化发展的现代意义
  • 5 泽雅纸山文化传承的产业联动分析
  • 5.1 传统造纸工艺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 5.2 纸山文化产业联动的条件分析
  • 5.3 纸山文化产业联动的动力来源
  • 5.4 纸山文化产业联动的操作途径
  • 5.4.1 发展传统工艺产品制造业
  • 5.4.2 发展文化服务业
  • 5.4.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 5.5 纸山文化产业联动的保障机制
  • 6 结论与讨论
  •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温州泽雅镇的地理位置
  • 附录2 泽雅造纸古村落分布情况
  • 附录3 建国至今泽雅各村落的手工造纸从业户数变化
  • 附录4 泽雅传统村落的机械造纸情况
  • 附录5 泽雅镇手工造纸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论南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困境和机遇[J].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 [2].基于传统文化传承视角探析艺术设计的创新[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4)
    • [3].新媒体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 2019(12)
    • [4].基于地域传统文化传承与艺术设计校本课程开发分析[J]. 低碳世界 2020(01)
    • [5].传统文化传承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探索——以《戏曲鉴赏》课程为例[J]. 大众文艺 2020(09)
    • [6].精神根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J].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2)
    • [7].新时代广东瑶族传统文化传承与活化的实践探索[J]. 韶关学院学报 2020(05)
    • [8].西藏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9(06)
    • [9].从《这就是中国》谈高校图书馆传统文化传承[J]. 传媒论坛 2020(15)
    • [10].脱贫攻坚战背景下文艺人才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20)
    • [11].互联网时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路径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12].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J].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11)
    • [13].我校成功入选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J].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03)
    • [14].五大发展理念下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问题探微[J]. 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9(02)
    • [15].传统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育人模式创新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1)
    • [16].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互动探论[J]. 惠州学院学报 2019(05)
    • [1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新探索——马新教授主编《中国文化四季》丛书评介[J].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1)
    • [18].刍议傣族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意义[J]. 中国民族博览 2016(12)
    • [19].公共文化空间下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贵阳孔学堂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模式研究[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6(05)
    • [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构建:理论、实践与路径[J]. 南京社会科学 2016(11)
    • [21].藏族传统文化传承与社会教育关系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11)
    • [22].创新设计教学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以汝瓷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 2017(05)
    • [23].本期话题: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如何发力[J]. 中国民族教育 2017(05)
    • [24].青年发展与传统文化传承的路径研究——基于高校共青团工作视阈[J]. 青年发展论坛 2017(02)
    • [25].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社区教育作用的研究——以昆山顾炎武文化传承为例[J].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2)
    • [26].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城市建设研究——以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为例[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6)
    • [27].教师节拟改期与传统文化传承[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8].中华文化的历史定位和时代坐标——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 孔子研究 2017(03)
    • [29].关于沈阳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对策建议[J]. 智库时代 2017(08)
    • [30].“文化强国”战略下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建立[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5)

    标签:;  ;  ;  ;  ;  

    地域传统文化传承的产业联动模式研究 ——以温州泽雅镇传统造纸工艺文化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