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 ——全球治理的制度性分析

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 ——全球治理的制度性分析

论文摘要

当我们认真审视二十世纪最后几十年以来国际政治现实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许多超越主权国家政治的新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或许真正可称得上对国际政治具有里程碑式变革意义的,则是全球治理的兴起。全球治理理论对解决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问题带来新的理念和期望。本文以制度的视角,将全球治理看做是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制度变革需求。论文对全球治理的制度变迁、效能基础、非政府组织的责任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论证了全球治理在国际实践中的可能性和有效性。并对全球治理制度变迁过程中非国家行为体与主权国家、制度与霸权、多元化趋势与国家体系等多组相互交叉的关系进行辩证的思考。虽然全球治理在国际实践中是可能的,但全面治理的时代并没有到来。由于霸权对全球治理的控制和制约,导致了全球治理制度的局部失效。全球治理在国际现实中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依然受西方大国所主导,是一种有限的治理,可以被称为是扭曲的全球治理。然而,全球治理给国际社会试图摆脱历史性的权力政治与霸权主义的怪圈提供了选择。以全球治理的多元政治体系制约霸权,以制度创造秩序,建立一个公平、正义、合作与和平的全球新秩序,构建一个和谐的新世界将是全球治理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论文目录

  • 导言
  • 第一章 全球化时代的制度变革与全球治理
  • 一、传统国际制度的作用与局限
  • (一) 国际无政府的制度需求
  • (二) 国际制度的作用
  • (三) 国际制度的局限性
  • 二、全球化时代制度变革的需求
  • (一)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浪潮
  • (二) 全球政治的当代发展
  • (三) 全球治理的时代选择
  • 三、全球治理制度的变迁
  • (一) 全球治理的概念解析
  • (二) 无政府的治理
  • (三) 多元中心与合作机制
  • (四) 多层治理体系
  • 第二章 全球治理制度效能的基础架构
  • 一、时代需求与制度的合理性
  • (一) 全球公共问题与共同发展的需求
  • (二) 公民自治的需求
  • (三) 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需求
  • 二、权力认同与制度的合法性
  • (一) 制度合法性的争论
  • (二) 全球治理制度合法性的来源
  • (三) 霸权支持的内在因素
  • 三、多元责任与制度的有效性
  • (一) 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责任
  • (二) 市场在全球治理中的责任
  • (三) 公民社会在全球治理中的责任
  • 第三章 全球治理结构中的非政府组织
  • 一、非政府组织对世界发展的作用
  • (一) 非政府组织的界定
  • (二) 对全球发展的促进
  • (三) 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
  • 二、非政府组织对世界和平的维护
  • (一) 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
  • (二) 缓解国际冲突与开展和平对话
  • 三、非政府组织在联合国体系中的角色
  • (一) 在联合国体系中的地位
  • (二) 参与联合国活动的形式
  • (三) 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的互动关系
  • 第四章 全球治理的有限性现实
  • 一、霸权对全球治理的制约
  • (一) 全球治理的价值取向
  • (二) 霸权与全球治理的冲突
  • (三) 全球治理的局部失效
  • 二、全球治理的有限形式
  • (一) 国家主义
  • (二) 区域主义
  • (三) 社团主义
  • 三、全球治理的时代局限性
  • (一) 传统国际机制危机的转嫁
  • (二) 体系的延续与西方主导
  • (三) 发展中国家在变革中的思考
  • 第五章 全球治理的选择:创造多元制度秩序
  • 一、多元体系制约霸权
  • (一) 霸权体系的结构变迁
  • (二) 多元全球治理体系的理论假设
  • 二、多元制度秩序的建构
  • (一) 制度对霸权的反制
  • (二) 制度与秩序的结合
  • (三) 构建全球新秩序
  • 三、创建和谐的新世界
  • (一) 重视发展中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作用
  • (二) 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和促进文明间对话
  • (三) 推动多边合作应对全球问题
  • (四) 提倡人类基本价值原则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 论文摘要(中文)
  • 论文摘要(英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际制度设计视角下的澜湄合作[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20(03)
    • [2].崛起国改革国际制度的路径选择[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0(06)
    • [3].理性偏好、共同体意象与国际制度性话语权的建构[J]. 欧洲研究 2020(03)
    • [4].崛起国创建国际制度的策略[J]. 社会科学文摘 2017(11)
    • [5].“一带一路”战略与国际制度体系的变革[J]. 理论探索 2017(03)
    • [6].西方如何隐蔽性建构国际制度性话语权——“世界治理指数”的剖析及其启示[J]. 探索 2017(03)
    • [7].国际制度转型与中国的应对[J]. 当代世界 2016(05)
    • [8].国际制度变迁的动力机制分析[J]. 理论观察 2015(09)
    • [9].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原理[J].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 2016(00)
    • [10].国际制度的功能及建构[J]. 今日财富 2017(14)
    • [11].新时期国际制度的挑战[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4(03)
    • [12].系统效应及制度互动的系统性后果——兼论国际制度体系何以可能[J]. 国际关系研究 2020(05)
    • [13].美国的国际制度领导与多边贸易制度变迁[J]. 美国研究 2020(03)
    • [14].国际制度压力与中国自贸区战略[J]. 国际政治科学 2016(03)
    • [15].国际制度互动与制度有效性关系研究[J]. 国际论坛 2014(01)
    • [16].构建和谐国际制度:缘起、构想与中国战略定位[J]. 社会主义研究 2013(02)
    • [17].论北极地区区域性国际制度的非传统安全特性——以北极理事会为例[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8].国际组织与国际和平关系的理论考察——兼评“国际制度和平论”[J]. 新视野 2011(04)
    • [19].国际制度变迁与东亚体系和平转型——一种制度主义视角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04)
    • [20].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政府间国际制度与国际非政府组织[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 [21].身份、规范与利益——理解中国国际制度行为转变的理念途径[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9(03)
    • [22].国际制度的困境与重构[J]. 当代世界 2008(12)
    • [23].国际制度与中国同欧盟的关系——以纺织品贸易摩擦为例[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4].国际制度设计中的规范与理性[J]. 国际观察 2008(04)
    • [25].国际制度转型与中国的应对[J]. 党政视野 2016(06)
    • [26].外交保护国际制度的发展及演变[J]. 国际观察 2009(02)
    • [27].论文化对国际制度创新的影响[J]. 东北亚论坛 2008(05)
    • [28].《国家的选择:国际制度、国内政治与国家自主性》[J].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5(01)
    • [29].试析遵守问题与国际制度的理性设计[J]. 天津社会科学 2008(01)
    • [30].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制度起源与实施机制[J]. 学习与探索 2012(10)

    标签:;  ;  ;  ;  ;  

    多元责任与制度秩序 ——全球治理的制度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