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的身份共犯研究

职务犯罪的身份共犯研究

论文摘要

在刑法的理论研究中,共同犯罪始终是一个带有大量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的学术命题。而在共同犯罪问题的研究中,职务犯罪的共同犯罪问题又是个特别重要的理论问题。由于立法上对职务身份犯共犯没有明确,于是在司法实践中就出现了因时制宜、因案制宜的司法解释。而这些司法解释只是为了完成特定的任务于是有倾向于地采取行为无价值说或者结果无价值说。不同的学说在分别针对不同的职务共犯发生作用,这种学说上的变化,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司法的进程和司法的倾向。但身份与共犯的问题在具体的案件中又是千差万别,身份共犯又是一个历史的命题,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于是在理论学界和司法实践操作上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种种乱象。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中对专属职务行为的研究很深入,他们把身份犯罪分为两个子项概念,即具备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利用职权犯罪的公权职务犯罪与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是具有特定职务或职业身份,利用职务便利犯罪的技术职务犯罪。这样的分类是基于职务犯罪行为的基本特性—职务行为专属性。把利用职权便利和利用职务便利区分开来,基于两者不同的行为特征和法律属性,概括提炼出职务身份犯罪的共性和特性,从理论上提供职务共犯认定标准的重要路径,从而准确的认识犯罪的复杂形态和正确的定罪量刑,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司法实践中利用共犯罪名任意入罪的现象。因此,完善职务身份犯共犯的立法,避免现实司法实践对职务身份犯共犯研究中出现的逻辑循环问题,在理论研究中,应该借助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在立法实践中,应该引鉴《联合国发腐败公约》对腐败犯罪尤其是影响力交易罪和滥用职权罪的立法原则,将复杂的职务类型和可被恶意利用的公共权力的外部环境及其外部表现统一于合理的、相对简单的模式,将各种无关大局的心理要素和难以把握的心理过程排除在构成要件之外。

论文目录

  •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职务身份犯共犯理论中存在的混乱
  • 第一节 有关职务共犯的理论乱象
  • 一、立法中的职务共犯
  • 二、立法和司法解释中的职务共犯身份关系
  • 第二节 立法和司法解释中身份共犯乱象的理论分析
  • 一、共犯与正犯概念的混同
  • 二、行为无价值和结果无价值命题的混同
  • 第二章 职务犯罪中身份犯罪的区分
  • 第一节 职务犯罪的身份要件分析
  • 一、刑法中的身份犯解析
  • 二、专属身份犯问题研究
  • 第二节 公权职务犯罪的共犯问题
  • 一、公权职务共犯与共同正犯的相互关系
  • 二、公权职务共犯的行为分工
  • 三、公权职务犯罪共犯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 四、公权职务犯罪的主体认定原则
  • (一) 客观要件中具有复合性行为的职务犯罪
  • (二) 客观要件中具有可替代性行为的职务犯罪
  • (三) 职务犯罪的犯罪构成中的客观行为与一般主体之罪的客观行为存在重合情形的犯罪
  • 第三节 技术职务犯罪的共犯问题
  • 一、技术职务共犯在刑法上的地位
  • 二、技术职务共犯的对合犯问题
  • 三、几类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的对合行为是否成立共犯的问题
  • 第三章 职务身份犯共犯问题的立法完善建议
  • 第一节 职务共犯研究的类型学方法
  • 一、职务共犯的类型学分析
  • 二、职务犯罪立法完善的考察
  • 第二节 职务犯罪立法完善与联合国反腐公约的立法思想
  • 一、影响力交易罪体现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基本原则
  • 二、滥用职权罪体现的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立法思想
  • 三、关于腐败犯罪的比较法研究——以联合国公约为核心
  • (一) 同类犯罪的比较研究
  • (二) 定义和专门用语的比较研究
  • 小结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严查国家工作人员“假离婚”[J]. 理论与当代 2019(12)
    • [2].大数据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平台的应用探析[J]. 中国新通信 2019(24)
    • [3].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定义的个别化解释[J]. 清华法学 2019(01)
    • [4].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从基层国家工作人员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J]. 法制与社会 2018(25)
    • [5].国家工作人员定向高息放贷应如何定性[J]. 中国检察官 2017(06)
    • [6].宪法宣誓以后[J]. 方圆 2017(05)
    • [7].宪法宣誓制度应遵循“四个统一”[J]. 时代主人 2014(11)
    • [8].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人民政府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细则的通知[J]. 贵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13)
    • [9].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的通知[J].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7(01)
    • [10].国家工作人员作风建设初探[J]. 知音励志 2016(21)
    • [11].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的通知[J]. 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21)
    • [12].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的通知[J]. 河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02)
    • [13].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武汉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方案的通知[J]. 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13)
    • [14].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办法的通知[J]. 青海政报 2016(17)
    • [15].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人民政府及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任命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J]. 湖北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08)
    • [16].热点[J]. 新民周刊 2017(27)
    • [17].时事点击[J]. 江淮法治 2017(13)
    • [18].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人民政府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J]. 山东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7(25)
    • [19].浅谈国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J]. 青年文学家 2010(13)
    • [20].浅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J]. 大家 2011(24)
    • [21].投资入股型受贿的认定[J]. 人民司法 2019(20)
    • [22].如何认定国家工作人员指定请托人捐款的行为[J]. 法制与社会 2020(09)
    • [23].国家工作人员的刑法认定[J]. 法制与社会 2018(36)
    • [24].“国家工作人员”认定范围的再解释[J]. 法学 2019(05)
    • [25].国家工作人员涉黑犯罪案件的侦查对策[J]. 法制与社会 2018(30)
    • [26].关于中介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事先预谋后送钱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J]. 法制博览 2017(08)
    • [27].在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国家工作人员政策的施行与完善[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6(09)
    • [28].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6(23)
    • [29].国家工作人员与亲属共同受贿问题研究[J]. 法制博览 2015(11)
    • [30].浅析国家工作人员离职后受贿的认定[J]. 犯罪研究 2014(02)

    标签:;  ;  ;  

    职务犯罪的身份共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