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干制过程中苦辣味形成原因探讨

枣干制过程中苦辣味形成原因探讨

论文摘要

以新鲜哈密大枣为原料,采用自然干制和热风干制两种方式,设定不同的干制条件,通过研究干制过程中枣果物理变化、营养物质及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对枣干制过程中苦辣味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结论:1、干枣的质地、口感可通过剪切力来衡量:干制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使剪切力增加而影响口感;剪切力与水分率密切相关,相同水分范围内,45℃干制枣剪切力最低,质地柔软、口感最好。2、干制条件对干枣风味品质影响较大,低温长时间或高温短时干制对枣风味品质的形成不利,特别是自然干制的枣苦辣味最突出,焦糊味明显,甜味欠佳。较低温度的热风干制可以避免苦辣味的产生,40℃烘干的枣苦辣味最淡。3、干制过程中,果糖、葡萄糖与还原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蔗糖等非还原糖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干制初期变化显著。干制条件对糖含量影响较大,热风干制条件下,干制温度越高,蔗糖降解越快;自然干制条件下,阴制枣蔗糖含量下降较快。还原糖含量与焦糊味呈显著正相关(P<0.05),蔗糖含量与焦糊味呈显著负相关(P<0.05):含糖量与甜味、苦味、辣味没有直接相关性。4、干制条件对总酸含量有较大影响,65℃干制条件下整个干制过程中的总酸含量均高于鲜枣,且始终高于其它干制条件,糖酸比始终处于最低水平;其他干制条件下枣果的总酸含量均低于鲜枣。总酸含量与酸味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糖酸比与甜味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与辣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苦味呈一定负相关(R=0.53)。5、干制使枣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干制前期,干制温度越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越快;干制结束时,40℃烘干的含量最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苦味呈一定正相关(R=0.62)。6、干制条件对维生素C有较大影响,干制前期均急剧下降,降至较低值后基本不变。维生素C与风味的关系不大。7、干制过程中无氧呼吸代谢相关酶活性及代谢物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乙醇脱氢酶活性与乙醛含量的变化一致,丙酮酸脱羧酶的活性与乙醛积累量呈正相关,干制前期,乙醛和丙酮酸含量的变化同步。乙醛、丙酮酸的积累量与酸味、甜昧、苦味、辣味没有显著的相关性。8、干制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干制条件对酶活性及持续的时间有影响:干制温度低(自然干制),酶活性也相对较低,但持续时间长。40℃和45℃烘干枣的酶活性较高,持续时间较长(40h-48h),感官评定无苦辣味,风味较好。9、干制过程中,总酚与类黄酮含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褐变度变化与总酚含量和水分率有关,除45℃干制条件外,其它干制条件的褐变度值与总酚含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水分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10、干枣的苦味、辣味和焦糊味互相呈显著的正相关;甜味与苦味、辣味和焦糊味呈极显著负相关;酸味与其它味之间直接相关性不大;其苦辣味的产生受干制条件、糖酸比、可溶性蛋白质、β-葡萄糖苷酶等的综合影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红枣
  • 1.1.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1.1.2 红枣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 食品风味研究进展
  • 1.2.1 滋味与味感物质
  • 1.2.2 味感的相互关系
  • 1.2.3 风味的形成途径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干制过程中物理变化与品质的关系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仪器设备
  • 2.1.3 处理方法
  • 2.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1.5 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自然干制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 2.2.2 不同干制条件干制过程中水分率的变化
  • 2.2.3 干制过程中剪切力的变化
  • 2.2.4 干制条件与干枣风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2.3 小结
  • 第3章 干制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与品质的关系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仪器设备
  • 3.1.3 试验试剂
  • 3.1.4 处理方法
  • 3.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1.6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的测定
  • 3.2.2 鲜枣中营养成分的含量
  • 3.2.3 干制过程中可溶性糖类含量的变化
  • 3.2.4 干制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3.2.5 干制过程中总酸含量的变化
  • 3.2.6 干制过程中糖酸比的变化
  • 3.2.7 干制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 3.2.8 干枣营养物质含量与风味品质的关系
  • 3.3 小结
  • 第4章 干制过程中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与干枣品质关系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仪器设备及试剂
  • 4.1.3 处理方法
  • 4.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1.5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鲜枣中各生理生化指标
  • 4.2.2 干制过程中无氧呼吸代谢有关指标的变化
  • 4.2.3 干制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
  • 4.2.4 干制过程中总酚含量的变化
  • 4.2.5 干制过程中褐变度的变化
  • 4.2.6 干制过程中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 4.2.7 干枣丙酮酸、乙醛含量与风味的关系
  • 4.3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5.1 干制过程中物理变化与品质的关系
  • 5.2 干制过程中营养物质变化与品质的关系
  • 5.3 干制过程中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品质的关系
  • 5.4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西林钢铁300m~2烧结自动加水专家系统研究[J]. 黑龙江冶金 2015(02)
    • [2].体脂称开启智能健康新时代[J]. 家用电器 2019(01)
    • [3].针织物吸汗速干功能的评价[J]. 上海纺织科技 2010(04)
    • [4].近红外技术在纸张水分率测量中的应用(英文)[J]. 光子学报 2013(06)
    • [5].农户玉米储藏对比试验与分析[J]. 粮食加工 2014(03)
    • [6].涤棉织物吸湿排汗整理[J]. 印染 2013(20)
    • [7].玉米堆摩擦角的测定与研究[J]. 粮食储藏 2014(03)
    • [8].电针对胃肠腑热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内脏脂肪的作用[J]. 中国针灸 2016(09)
    • [9].涟钢360m~2烧结机混合加水控制系统设计优化[J]. 科技风 2011(10)
    • [10].PLC在单组分酸性硅酮玻璃胶生产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12)
    • [11].广西百色壮族大学生体脂肪率及其年龄变化研究[J]. 解剖学研究 2012(01)
    • [12].《羽绒服装》新旧标准差异分析[J]. 上海纺织科技 2012(12)

    标签:;  ;  ;  ;  

    枣干制过程中苦辣味形成原因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