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 ——以山西省Y地为例

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 ——以山西省Y地为例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形成的社会弱势群体,已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随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不断深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之一的农村低保对象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是改善和提高弱势群体生存质量的关键,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包括正式的社会支持和非正式的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因此,对于低保对象的关注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其社会支持的现状。如何更好地为农村低保对象构建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网,使农村低保制度能够达到效用最大化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本研究在参阅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社会支持理论和马斯洛需求理论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山西省Y地的农村低保对象为调查对象,对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结论一,农村低保对象的正式社会支持包括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农合”制度这些理性制度以及村委会的支持,具有初级性和不完善性;结论二,农村低保对象的非正式支持包括来自血缘、亲缘和地缘关系的支持,具有偶然性和不稳定性;结论三,理性制度支持与个体感性支持相协调才能使农村低保制度的效用最大;结论四,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受到国家、社区和个人因素的交集影响。基于上述研究,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完善国家制度设计:加强政府责任意识,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统筹层次;联系农民生活实际,适当改变新农合的一些制度规定;转变扶持方式,增强农民应对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2.改进村民委员会工作方式:搞好宣传工作,提高国家各项政策在农村的“知名度”;充分利用村落资源,合理界定低保对象;增强服务职能,加强生活关怀;3.转变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其他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提高农村低保对象政策关注度和社会保障意识;加强“孝道”建设,紧密家庭内部支持;互惠互利,增强家庭外部支持。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简要述评
  •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的创新点
  • 2 研究设计
  • 2.1 理论依据
  • 2.1.1 社会支持理论
  • 2.1.2 需求层次论
  • 2.2 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研究思路
  • 2.2.1 研究内容
  • 2.2.2 研究假设
  • 2.2.3 研究思路
  • 2.3 基本概念
  • 2.3.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 2.3.2 农村低保对象
  • 2.3.3 社会支持
  • 2.4 研究方法
  • 2.4.1 资料收集方法
  • 2.4.2 资料分析方法
  • 3 调查区域概况及调查样本特征分析
  • 3.1 调查区域基本情况
  • 3.1.1 晋中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概况
  • 3.1.2 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
  • 3.2 调查样本的构成及其基本特征
  • 3.2.1 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 3.2.2 调查样本的现实特征
  • 4 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现状的实证分析
  • 4.1 农村低保对象的正式的社会支持的现状
  • 4.1.1 农村低保制度的支持现状
  • 4.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支持现状
  • 4.1.3 村落社区组织的支持现状
  • 4.1.4 小结
  • 4.2 农村低保对象的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现状
  • 4.2.1 血缘关系的社会支持
  • 4.2.2 亲缘关系的社会支持
  • 4.2.3 地缘关系的社会支持
  • 4.2.4 非正式社会支持的网络特征
  • 4.2.5 小结
  • 5 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现状的影响因素
  • 5.1 国家层面
  • 5.1.1 制度政策设计
  • 5.1.2 国家的整体经济环境
  • 5.2 社区层面
  • 5.2.1 地方性知识规范
  • 5.2.2 基层政权组织结构
  • 5.3 个体层面
  • 5.3.1 年龄因素
  • 5.3.2 健康因素
  • 5.3.3 收入因素
  • 5.3.4 观念因素
  • 6 结论与对策
  • 6.1 结论与讨论
  • 6.1.1 结论
  • 6.1.2 讨论
  • 6.2 构建完善农村低保对象社会支持网的对策
  • 6.2.1 完善国家制度设计
  • 6.2.2 改进村民委员会工作方式
  • 6.2.3 转变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其他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
  • 6.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相关论文文献

    • [1].惠东县民政局 “四个到位”打造阳光低保[J]. 大社会 2015(Z1)
    • [2].农村低保环境净化 “关系保”“人情保”减少[J]. 山西农经 2019(21)
    • [3].城市居民低保制度“福利依赖”问题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19(12)
    • [4].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漏保”问题——贫困村民领到低保了[J]. 中国纪检监察 2019(22)
    • [5].现行低保制度缓解贫困问题作用分析[J]. 现代盐化工 2019(06)
    • [6].积极福利理念下城市低保对象的就业救助探究[J]. 现代交际 2019(24)
    • [7].城乡低保档案管理策略研究[J]. 办公室业务 2019(23)
    • [8].“后脱贫攻坚时代”背景下农村低保对象精准识别的实现困境和路径优化——以安徽省S县为例[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9].城市低保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管理措施[J]. 黑龙江科学 2020(05)
    • [10].民族地区农村精准扶贫中低保瞄准的分析[J]. 西北民族研究 2020(01)
    • [11].农村低保退出人口返贫风险防范探析[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9)
    • [12].低保档案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及管理策略[J]. 黑龙江科学 2020(07)
    • [13].山东潍坊 被“截和”的低保款还给了村民[J]. 中国纪检监察 2020(08)
    • [14].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体系的有效衔接——基于甘肃省“两州两市”的实证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09)
    • [15].7月起全省低保标准再提高[J]. 江苏农村经济 2020(05)
    • [16].抚顺地区低保边缘户援助问题探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7].激发低保对象脱贫主动性的四个着力点[J]. 人民论坛 2020(Z2)
    • [18].低保制度是近贫人口的福利悬崖吗?——基于贫困脆弱性视角的实证研究[J]. 商业研究 2020(04)
    • [19].农村低保制度保障对象瞄准:错位与矫正——基于F市Q村的实地调研[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0].基于质的精准与农村低保瞄准偏差的矫正[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1].孝义城乡低保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J]. 山西财税 2020(06)
    • [22].低保救助八问[J]. 当代广西 2020(14)
    • [23].博弈论视角下的低保救助制度分析[J]. 中国产经 2020(09)
    • [24].在逆境中勇敢前行——社工助力低保家庭儿童提升抗逆力[J]. 中国社会工作 2020(24)
    • [25].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中按户施保与单人入保的比较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0(04)
    • [26].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低保动态管理研究——以安徽省Y县为例[J]. 宿州学院学报 2020(07)
    • [27].广州完善低保对象就业服务常态化机制的对策思考[J]. 探求 2020(05)
    • [28].基于博弈视域下的农村低保对象识别研究[J]. 南方农村 2020(05)
    • [29].我国农村低保政府治理研究[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04)
    • [30].黑龙江省连续12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J]. 农村百事通 2019(03)

    标签:;  ;  ;  

    农村低保对象的社会支持研究 ——以山西省Y地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