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空间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论文摘要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因其优良的性能而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梁-柱组合节点是组合结构的关键部件,其受力性能直接关系到结构体系在强震作用下的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关于组合节点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平面节点,缺少对节点在双向加载条件下空间耦合作用的研究,也缺少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标准。本论文通过模型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手段,对方钢管混凝土柱-组合梁空间节点的受力性能,特别是双向加载条件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完成了6个空间组合节点的抗震性能模型试验,重点研究了不同加载路径和加载模式下空间组合节点的破坏机理、破坏特征和滞回关系,比较了平面节点和空间节点受力性能的异同,分析了节点双向受力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加载路径、混凝土楼板、柱类型及节点位置等因素对空间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可为完善空间组合节点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提供试验依据。同时,对节点双向加载拟静力试验的合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包括加载制度、荷载路径和控制方式等。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验节点试件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方法分析此类节点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空间组合节点进行了参数分析,比较了轴压比、楼板厚度、楼板宽度、楼板的配筋率、腹板厚度、钢管厚度、双向加载比例、梁柱强度比等参数对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最后,基于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发展了空间组合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和剪切变形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空间组合节点的剪力-剪切恢复力模型及滞回准则,通过将理论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 1.2.1 组合节点的基本受力性能
  • 1.2.2 影响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
  • 1.2.3 组合节点计算模型及设计方法
  • 1.3 空间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 1.3.1 钢筋混凝土空间节点试验研究
  • 1.3.2 空间节点的受力性能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 1.4 空间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 1.5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 1.5.1 研究目标和技术路线
  • 1.5.2 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空间组合节点试验设计及过程
  • 2.1 试验概况
  • 2.1.1 主要目的
  • 2.1.2 基本构件的选取
  • 2.1.3 主要试验参数
  • 2.2 试验方案
  • 2.2.1 试件设计
  • 2.2.2 材料性能
  • 2.2.3 试验装置及加载方案
  • 2.2.4 测点布置及量测方案
  • 第3章 空间组合节点试验结果分析
  • 3.1 试验过程及主要试验现象
  • 3.1.1 试件J101
  • 3.1.2 试件J201
  • 3.1.3 试件J202
  • 3.1.4 试件J203
  • 3.1.5 试件J301
  • 3.1.6 试件J401
  • 3.1.7 试件破坏形态及模式
  • 3.1.8 混凝土板裂缝
  • 3.2 主要试验结果及分析
  • 3.2.1 基本受力性能
  • 3.2.2 耗能能力
  • 3.2.3 变形分析
  • 3.2.4 应变分析
  • 3.3 空间组合节点抗震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 3.3.1 加载路径的影响
  • 3.3.2 混凝土楼板的影响
  • 3.3.3 节点核心混凝土的影响
  • 3.3.4 节点位置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空间组合节点非线性数值模拟
  • 4.1 概述
  • 4.2 有限元模型
  • 4.2.1 模型的简化
  • 4.2.2 单元类型
  • 4.2.3 材料本构模型
  • 4.2.4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4.3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验证
  • 4.3.1 梁端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4.3.2 单调加载的梁端荷载-位移曲线
  • 4.3.3 节点剪力-剪切变形曲线
  • 4.3.4 内隔板应力分析
  • 4.3.5 节点极限变形分析
  • 4.3.6 节点裂缝分布对比分析
  • 4.3.7 钢结构部分应力分析
  • 4.4 参数分析
  • 4.4.1 轴压比
  • 4.4.2 楼板厚度
  • 4.4.3 楼板宽度
  • 4.4.4 钢梁腹板厚度
  • 4.4.5 钢管管壁厚度
  • 4.4.6 楼板配筋率
  • 4.4.7 双向加载比例
  • 4.4.8 梁柱强度比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空间组合节点计算模型和设计方法研究
  • 5.1 概述
  • 5.2 组合节点受剪过程分析
  • 5.3 空间剪切变形计算方法
  • 5.3.1 平面节点剪切变形计算方法
  • 5.3.2 空间节点剪切变形计算方法
  • 5.4 平面组合节点剪力-剪切变形曲线模型
  • 5.5 空间组合节点剪力-剪切变形曲线模型
  • 5.5.1 节点域钢管剪力-剪切模型
  • 5.5.2 核心区混凝土剪力-剪切模型
  • 5.5.3 空间组合节点剪力-剪切计算模型
  • 5.6 空间组合节点剪力-剪切恢复力模型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完成的主要工作及结论
  • 6.1.1 空间组合节点抗震性能模型试验
  • 6.1.2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6.1.3 组合节点抗剪计算模型和设计方法
  • 6.2 关于开展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乡镇空间组合[J]. 建筑与文化 2020(04)
    • [2].世贸天阶 体验时尚的休闲娱乐[J]. 旅游 2017(11)
    • [3].空间组合[J]. 海峡影艺 2012(01)
    • [4].现代住宅建筑空间组合设计的探讨[J]. 郑铁科技通讯 2011(04)
    • [5].集装箱建筑的空间组合设计探讨[J].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12)
    • [6].浅谈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J]. 广东建材 2016(11)
    • [7].居家养老室内空间组合模式探析[J]. 现代城市研究 2013(10)
    • [8].贵州西江苗寨传统民居空间组合模式更新研究[J]. 建筑学报 2014(S2)
    • [9].谈建筑设计空间组合的处理手法[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02)
    • [10].9/7小波空间组合推举体制的块结构实现[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13)
    • [11].一种改进的空间组合推举体制算法[J].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08(05)
    • [12].预应力空间组合桁架的模态分析[J]. 甘肃科学学报 2008(01)
    • [13].简谈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及户型配置[J]. 居舍 2019(14)
    • [14].关于黑龙江省“十一五”区域发展空间组合格局的理论思考[J]. 商业经济 2008(03)
    • [15].层楼式石碹窑洞空间组合方式探析——以太原店头村郭家东西院及紫竹林寺为例[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3(05)
    • [16].多城市空间组合理论研究述评[J]. 城市问题 2009(07)
    • [17].“空间组合”设计思想溯源——华东水利学院工程馆[J]. 建筑与文化 2019(03)
    • [18].探讨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J]. 建材与装饰 2016(27)
    • [19].基于“空间组合体模型设计大赛”实施课程一体化培养贯通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研究[J].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8(04)
    • [20].外倾角对异形空间组合拱肋拱桥受力性能影响的研究[J]. 公路 2009(11)
    • [21].空间组合节点抗震试验方法的研究[J]. 结构工程师 2011(S1)
    • [22].空间组合在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 建材与装饰 2019(11)
    • [23].郭建祥自述[J]. 世界建筑 2017(05)
    • [24].现代教学与传统庭院的空间组合——长安大学渭水校区教学主楼群设计[J]. 陕西建筑 2017(08)
    • [25].购物公园空间组合模式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26].半湿润流域蓄满超渗空间组合模型研究[J]. 人民黄河 2015(10)
    • [27].综合体建筑设计浅析——以某项目为例[J]. 江西建材 2017(21)
    • [28].基于ABAQUS的RCS空间组合节点有限元分析[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29].基于静动态的空间组合结构损伤识别方法[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20(02)
    • [30].简谈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空间组合及户型配置[J]. 智能城市 2018(09)

    标签:;  ;  ;  ;  ;  

    空间组合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