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光电器件效率研究

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光电器件效率研究

论文摘要

近几十年来,有机光电领域的发展非常迅速,这是由于有机光电器件具有便携、制备成本低和大面积等优点,同时还具有无机光电器件不具备的柔性和透明等特点。但是在真正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之前,有机光电器件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效率和稳定性问题尤为关键。本论文的工作主要围绕顶发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TOLEDs)的效率和稳定性无法兼顾的问题,以及有机光伏器件(OPVs)光电转换效率低的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器件的微纳结构化制备,实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激发与调控,利用其共振场增强特性有效提高TOLEDs和OPVs的效率和稳定性。主要创新工作归纳为以下三部分:(1)利用SPPs模式与微腔模式耦合增加“厚”金属电极透过率,给出解决TOLEDs中效率和稳定性矛盾的一个有效方案。传统TOLEDs一般采用厚度小于20nm的金属作为顶电极。由于厚度太薄使得金属薄膜不连续,产生针孔形成水氧透过的通道,影响TOLEDs的稳定性。如果使用厚的金属膜作为电极,虽然薄膜连续性好,保证了TOLEDs的稳定性,但是厚金属膜的透过率低,导致TOLEDs的外量子效率显著下降。这就造成了TOLEDs中效率和稳定性相互制约的矛盾问题。本文通过在TOLEDs中引入周期性光栅结构,利用光栅诱导金属阴极/折射率匹配层界面SPPs与TOLEDs器件内部微腔模式的交叉耦合,增加了厚金属电极的透过率,使得TOLEDs的电流效率提高了40%。同时通过采用厚度为45nm的金属作为透明的电极,使得TOLEDs的寿命从90小时增加到了165小时(起始亮度1000cd/m2)。(2)利用SPPs场增强效应提高有源材料的光吸收效率,大幅度提高OPVs的光电转化效率。OPVs由于其具有廉价、便携、制备工艺简单和柔性等优点,有希望取代Si基太阳能电池成为下一代能源器件。然而,OPVs的光电转换效率仍然低于商业需求。主要的限制因素是光子吸收效率和激子捕获效率之间的相互制约。由于有机材料的的激子扩散长度比较短,小于10纳米,限制了有源层的厚度,进而限制了电池对太阳光的有效吸收。增加有源层厚度虽然可以增强光吸收,但会降低激子的捕获效率。本论文通过在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中引入光栅结构,激发金属电极和有源层界面的SPPs,再通过改变光栅周期将SPPs的共振峰调节到材料的本征吸收峰处,在最优的光栅周期条件下,电池的光电流从平板器件的4.1mA/cm~2增加到了5.5mA/cm~2,能量转化效率提高了近35%。随后,我们又在双结叠层太阳能电池中引入周期性光栅结构,利用内层电池与金属阴极界面的SPPs的场增强作用,增加内层电池的吸收,从而实现了外层电池与内层电池光吸收的匹配。同时,通过调节SPPs的共振与电池微腔模式实现交叉耦合,进一步提高了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整体吸收,使得叠层电池的光电流增加了10%,能量转化效率提高到了近12%,达到了6.1%。(3)利用SPPs作为天线层能量转移的媒介,拓宽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光谱范围。一般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如小分子和聚合物,光吸收带宽较窄,这也是限制OPVs光电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论文针对这个问题,在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顶电极引入外天线层结构,并选择与有源材料吸收谱互补的荧光染料作为天线层材料。利用光栅微结构激发天线层与顶电极界面的SPPs作为天线层向有源层能量转移的中间媒介,拓宽电池的吸收光谱范围,由此提高有源层的光吸收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天线结构电池与普通结构电池相比,光电流从6.07mA/cm~2增加到了6.98mA/cm~2,光电转换效率提高了近16%。综上所述,我们系统研究了微纳结构金属电极表面SPPs激发,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和有机光伏器件的应用。利用SPPs和微腔模式的交叉耦合,解决TOLEDs效率和稳定性的矛盾问题;利用SPPs场增强效应,提高机光伏器件的光吸收效率。以上工作为优化有机光电器件性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有机光电器件的研究背景
  • 1.1.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展现状
  • 1.1.2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发展现状
  • 1.2 有机发光及有机光伏技术
  • 1.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工作原理及表征
  • 1.2.2 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及表征
  • 1.2.3 有机发光及有机光伏技术中存在问题
  • 1.3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 1.3.1 表面等离子激元的特性
  • 1.3.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色散关系及耦合方式
  • 1.3.3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提高 TOLEDs 效率及寿命研究
  • 2.1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提高 TOLEDs 效率的原理
  • 2.1.1 TOLEDs 器件简介
  • 2.1.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增强发光效率机理
  • 2.2 无掩膜干涉光刻制备微结构衬底
  • 2.2.1 双光束干涉技术
  • 2.2.2 一维二维微结构衬底的制备
  • 2.3 基于微结构衬底的 TOLEDs 结构设计及制备
  • 2.3.1 TOLEDs 制备
  • 2.3.2 基于微结构 TOLEDs 光电特性测试
  • 2.4 TOLEDs 内 SPPs 色散关系及电场分布
  • 2.4.1 光栅 TOLEDs 中 SPPs 的色散关系
  • 2.4.2 不同出射角度情况下 TOLEDs 内部电场分布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增强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吸收
  • 3.1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 3.1.1 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简介
  • 3.1.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增强光吸收
  • 3.2 基于光栅微结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
  • 3.2.1 器件的制备
  • 3.2.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峰调节
  • 3.2.3 光栅电池的光吸收特性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增强叠层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
  • 4.1 叠层太阳能电池
  • 4.1.1 叠层太阳能电池简介
  • 4.1.2 叠层太阳能电池工作机理
  • 4.2 基于光栅微结构的叠层太阳电池
  • 4.2.1 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 4.2.2 电池器件吸收光谱分析
  • 4.2.3 叠层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及场分布模拟
  • 4.2.4 有无微结构叠层电池光电特性对比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利用 SPPs 作为能量转移媒介拓宽有机太阳能电池吸收光谱范围
  • 5.1 天线结构太阳能电池
  • 5.1.1 天线结构太阳能电池简介
  • 5.1.2 天线结构拓宽 OSCs 吸收光谱范围的机理
  • 5.2 基于微结构天线结构太阳能电池
  • 5.2.1 天线材料与光栅周期的选择
  • 5.2.2 天线结构器件的制备
  • 5.2.3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的调节
  • 5.2.4 天线结构电池的光电特性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有机光电器件效率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