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对策研究

滨州市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对策研究

刘建玲

中共滨州市委党校256600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绿色发展存在两个方面的维度,一是在生产方式绿色化;二是生活方式绿色化,两者相互依赖、相互补充,协同提高国民经济绿色化程度,使得国民经济的绿色化程度纵向加深,由“浅”入“深”。

关键词:生活方式;绿色化;绿色消费

一、生活方式绿色化内涵及意义

所谓生活方式绿色化,就是将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活方式中,使人们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和行为模式向着勤俭节约、低碳绿色、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迫在眉睫,主要体现在:(一)绿色生活方式的研究甚少。目前我国在绿色生产方面已经有了系统化的理论和做法,但绿色生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相对薄弱,因此要推进绿色发展,绿色生活方式是一个亟待开发的重要领域。(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生活方式绿色化。滨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中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增加绿色产品有效供给,二是推进全社会践行绿色消费,鼓励绿色出行,加快城市绿色公共交通体系和交通工具公共租赁体系建设,积极推广新能源车,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而实际中,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可谓步履维艰。(三)倒逼生产方式转型升级。滨州经济发展增速位列全省倒数末尾,主要支柱产业电解铝、化工等都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被列入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的乏善可陈,转方式调结构迫在眉睫。究其原因有生产方式非绿色的问题,也有非绿色生活方式的问题,表现在:一是直接作用。非绿色生活方式包括过度消费,奢侈浪费,攀比性、挥霍性消费等等。日前滨州过度消费、奢侈浪费等现象依然存在,畸形的房价透支了居民消费的潜力,让滨州由一个生活成本较低的小城市变成了高不可攀的“二线”城市,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还未形成,加剧了资源环境瓶颈约束。二是间接作用。非绿色的生活方式如盲目攀比、生活不规律等背离了人身体的自然需要,往往导致各种疾病,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庞大的医疗废弃物更是对环境的巨大污染。

二、滨州市构建生活方式绿色化存在的问题

滨州市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各种规则与要求,在社会与公众中推进缓慢,存在诸多问题:

(一)绿色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主要原因在于绿色产品的生产要求企业从产品的设计、技术的选择、材料的选择、包装方式的采用、运输仓储方式的选用,直到产品的消费过程、废弃物的处理,都必须注意对环境的影响绿色产品成本较高价格偏高,导致提供绿色产品的动力不足,开发力度。如滨州魏桥铝业、滨化集团、愉悦家纺等企业的产品绿色环保,企业采用循环经济方式处理产品的每个环节,但是价位较高,市内企业的定位也是出口居多。

(二)居民参与绿色化程度低。随着生态文明深入人心,人们的绿色环保意识加强,但是由于居民生活方式绿色化的相关配套不完善,导致公众自身绿色行为积极性不高。以滨州交通为例,绿色出行明显存在较高的替代成本,短途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滨州公交和城际公交由于出发时间不自由和路上行驶时间较长(由于高速少和限速等),节省时间成为多数人的首选。无论是本地出行还是外地出行,大多以自驾或是拼车为主,加剧了交通拥挤和碳排放。

(三)消费主义盛行。绿色购物行动要求不买家里不需要的奢侈品,不频繁更换手机、电脑、家电等。要求人们将住房、饮食、衣着等日常消费中已经形成的一些现代高级消费方式,回归到传统低级消费方式。消费主义的盛行使人们很难自愿回归到简约的消费生活方式中。

(四)生活方式绿色化制度缺失。如废品和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使用,滨州很多社区或小区都有垃圾分类标志的收纳桶,但是真正做到垃圾分类回收的甚少,原因之一是缺少激励惩罚制度,垃圾分类正确与否没有任何惩罚和激励,导致从众行为居多,久而居之,垃圾分类问题永远不可能解决。

三、滨州市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对策性研究

绿色生活方式就是倡导社会树立天人合一的思想,遵从道法自然,众生平等的观念,取之有时,用之有度的价值取向,以合理需要为依据,把消费控制在个人和社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第一,打破“管理壁垒”为实现绿色生活搭建平台和桥梁。政府发挥公共机构示范作用,倒逼绿色产品生产,自主创新企业研发生产的产品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引导社会的绿色生活和生产。以滨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在控制公共机构用电、用水、公务用车和办公耗能方面为例,其借助市住建局技术优势,建立起以住建局为中心,市政综合楼、人民医院、滨医附院和教育局为子系的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监督管理平台并逐步扩大,提高能耗统计。在节水节电方面,积极推广国家认可的节能办公设备,逐渐淘汰落后、高耗能的用电设备,博兴县在政务中心安装了节电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县城部门路段采用了太阳能路灯等,通过创新实践管理,建设“十大节能工程”,促进了节能减排风尚在各级行政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的形成。大力推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倡导非政府机构、企业实行绿色采购。

第二,加大绿色宣传教育力度,强化舆论引导和监督。宣传教育要突出重点、面向公众、贴近生活,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采取不同方式不同内容的教育培训。城乡居民掌握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基本知识,培育绿色消费观念,自觉抵制炫耀性消费与过度性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通过控制公共机构用水、用电、公务用车和办公能耗,引导了牢固树立资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反对铺张浪费,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形成了崇尚节俭、合理消费的机关文化。

第三,制定鼓励绿色消费的政策,促进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消费。鼓励绿色消费的政策是绿色消费的助推器,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来实施,扩大高排放的产品的征税范围等。强化绿色消费意识,在衣、食、游、住、行等各个领域加快向绿色转变,以绿色消费倒逼绿色生产。在短期内,绿色消费的外部收益不明显,绿色产品的生产也面临困难和需求的不稳定性,在政策激励方面给予相应支持。推广绿色服装,遏制对珍稀野生动物毛皮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引导绿色饮食,限制一次性餐具生产和使用。发展绿色休闲,推广低碳、绿色的旅游风尚。倡导绿色居住,大力推广节水器具、节电灯具、节能家电、绿色家具、环保建材等。

第四,构建消费者责任制度,规范消费者的绿色行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以绿色生活方式践行新发展理念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生活方式绿色化同样要以制度保障为指导、制度建设为抓手,要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制度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通过刚性的制度约束、严格的制度执行、有力的监督检查、严厉的惩戒措施,依法加强社会管理,规范和养成绿色生活方式的行为习惯。建立“政府-社会”的多元化绿色生活方式推进格局、构建“社会支持”的多元推进格局、建立“主体-意识-行动”的大众化绿色生活方式参与格局。

参考文献:

[1].姬振海.生态文明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卢风.生态文明新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标签:;  ;  ;  

滨州市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的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