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进入壁垒视角下我国投资银行业竞争战略研究

战略性进入壁垒视角下我国投资银行业竞争战略研究

论文题目: 战略性进入壁垒视角下我国投资银行业竞争战略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金融学

作者: 黄凌

导师: 杨胜刚

关键词: 投资银行,竞争战略,进入壁垒

文献来源: 湖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这意味着我国金融 业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投资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之后虽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 属于幼稚产业。因此,我国投资银行业竞争战略的研究作为一个在全球化背景下 维护国家金融产业安全的子课题,它关系到我国“核心金融价值”的维护,是一 个基于“金融主权”高度的概念范畴。这既是本文研究我国投资银行业竞争战略 的一个大背景,也是其实践意义所在。 本文在研究技术路线的确立上以波特的五竞争力模型为基础,是在证券市场 国际化的特定条件下对竞争战略的具体研究,是以战略性进入壁垒为研究路径对 竞争战略的考察;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知识论或技术论的层面上,论证和探讨现 代投资银行如何通过构建战略性进入壁垒实现将其有效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本 文在国内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开放条件下我国投资银行业规模战略、成本战略和市 场需求战略实施的深刻内涵,研究结果对于现阶段国内投资银行业具体竞争战略 步骤的实施以及监管部门相关产业政策的制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对我国投资银行业的产业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市场结构、行业规模以 及市场总体收益率对行业的利润率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从影响的相对水平来看, 集中度的影响要大于市场收益的影响,同时,规模的影响与集中度、市场收益的 影响相反;同时,基于规模经济的横截面分析表明,我国投资银行业的经济规模 与其绩效之间还不存在明显的关系;而且,我国投资银行业总体上经营范围狭窄, 业务内涵单一,在收入构成上过分依赖于传统的三大业务,也远远没有发挥出行 业的范围经济优势。 本文从斯宾塞和贝恩一索罗斯的限制性定价模型出发分析了过度生产能力战 略的作用机理,引入了迪克西特的过度生产能力战略的动态博弈扩展模式,建立 了资本承诺与进入阻止的动态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投资银行业的规 模战略的深刻内涵:一是在现有规模之上通过融资融券制度的合理安排,实现国 内券商资本结构与规模扩张最优化的问题;二是通过行业内市场化的并购重组, 实现国内券商通过行业内的整合做大做强的问题,这里既包括国内券商资源的整 合,也包括与国外投资银行进行国际资源的整合问题;三是关于金融混业经营的 研究,是国内券商结合自身市场定位整合市场金融资源共同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 问题。 本文从诺特一纳什均衡出发引入了差异成本竞争模型,分析了厂商之间的成

论文目录: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竞争战略:概念诠释及其经济学研究框架

1.1.1 竞争战略、企业竞争战略和产业竞争战略

1.1.1.1 企业竞争战略的内涵

1.1.1.2 产业竞争战略的内涵

1.1.2 竞争战略研究的经济学范式

1.1.3 竞争战略研究的层次

1.2 本文选题背景、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内容安排

1.2.1 选题背景

1.2.1.1 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实背景

1.2.1.2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客观评价

1.2.1.3 金融产业安全:幼稚产业保护在我国投资银行业中的运用

1.2.1.4 构筑投资银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2.2 技术路线

1.2.3 研究方法

1.2.4 内容安排

1.3 国内外不同学派关于进入壁垒的研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1.1 结构主义学派对进入壁垒的研究

1.3.1.2 效率学派对进入壁垒的研究

1.3.1.3 可竞争市场理论对进入壁垒的研究

1.3.1.4 新产业组织理论对进入壁垒的研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2.1 关于进入壁垒的分类研究

1.3.2.2 关于构筑进入壁垒的要素研究

1.3.2.3 关于进入壁垒的产业实证研究

2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产业定位

2.1 投资银行概念诠释与比较

2.1.1 投资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2.1.2 投资银行概念诠释

2.1.3 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的比较

2.1.4 我国投资银行发展概况

2.2 现阶段我国投资银行业的产业绩效评价

2.2.1 市场结构评价

2.2.2 市场行为评价

2.2.3 经济绩效评价

2.2.4 规模经济评价

2.2.5 范围经济评价

2.3 国际化背景下各国(或地区)投资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

2.3.1 发达国家投资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

2.3.2 新兴国家(或地区)投资银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

2.3.3 各国(或地区)投资银行业竞争格局演变规律

3 战略性进入壁垒:投资银行业竞争战略研究视角

3.1 进入壁垒的内涵

3.1.1 进入壁垒的涵义

3.1.2 投资银行业进入壁垒的决定因素

3.1.3 投资银行业进入壁垒的度量

3.2 对战略性进入壁垒相关概念的界定

3.2.1 战略性行为的涵义

3.2.2 战略性进入壁垒的特点

3.2.3 构筑战略性进入壁垒的方法

4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规模战略选择

4.1 投资银行业过度生产能力战略分析

4.1.1 投资银行业过度生产能力战略作用机理

4.1.2 投资银行业过度生产能力战略选择博弈分析

4.2 投资银行业资本承诺与进入阻止分析

4.2.1 资本承诺与沉淀成本

4.2.2 投资银行业资本承诺进入阻止效用分析

4.3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先发规模优势构建

4.3.1 我国投资银行业融资融券制度研究

4.3.1.1 国内外投资银行资本结构比较研究

4.3.1.2 国外投资银行融资融券制度研究

4.3.1.3 国内投资银行业融资融券制度安排

4.3.2 我国投资银行并购重组研究

4.3.2.1 国外投资银行并购重组概况

4.3.2.2 市场化并购重组打造国内投资银行业规模优势

4.3.3 混业经营:我国投资银行规模战略的必由之路

4.3.3.1 金融资产同质性:关于混业经营的理论分析

4.3.3.2 我国金融集团化趋势的路径选择及国内投资银行业的竞争战略

5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成本战略选择

5.1 成本战略与库诺特—纳什均衡

5.2 在位投资银行成本优势分析

5.2.1 学习效应与进入阻止

5.2.1.1 学习曲线与学习效应

5.2.1.2 投资银行业学习效应的成本优势分析

5.2.2 网络效应与进入阻止

5.2.2.1 网络效应的一般理论

5.2.2.2 投资银行业网络效应的成本优势分析

5.3 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5.3.1 绝对提高竞争对手成本战略

5.3.2 相对提高竞争对手成本战略

5.4 我国投资银行业成本战略实施路径

5.4.1 国际投资银行成本概况

5.4.2 国际主要投资银行成本总量及趋势分析

5.4.3 国际主要投资银行成本结构分析

5.4.4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成本控制及优化

6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市场需求战略选择

6.1 投资银行业产品扩散战略

6.1.1 产品扩散战略的战略性意义

6.1.2 投资银行业产品扩散战略的模型

6.2 投资银行业需求结构锁定战略

6.2.1 广告与市场需求壁垒

6.2.2 转换成本与市场需求壁垒

6.3 我国投资银行业市场需求战略体系的构建

6.3.1 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定位及其创新研究

6.3.1.1 资本市场价值增值体系研究

6.3.1.2 资本市场五级价值增值链下的现代投资银行业务体系

6.3.1.3 我国投资银行业的业务体系现状及其完善

6.3.2 我国投资银行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6.3.2.1 客户关系管理内涵

6.3.2.2 国外投资银行客户关系管理的实践

6.3.2.3 我国证券公司客户关系管理的现状

6.3.2.4 构建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9-28

参考文献

  • [1].中国银行业竞争度问题研究[D]. 薛峰.东北财经大学2011
  • [2].银行业竞争对单个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定的影响[D]. 欧朝敏.浙江大学2007
  • [3].银行业有效竞争研究[D]. 石晓烽.南开大学2009
  • [4].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析[D]. 居松存.中共中央党校2011
  • [5].利率市场化下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理论与实证[D]. 许丽烨.江西财经大学2017
  • [6].市场集中度、竞争与商业银行绩效[D]. 高玮.南开大学2010
  • [7].金融市场竞争对村镇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研究[D]. 周顺兴.南京农业大学2015
  • [8].中国社区银行发展理论与路径研究[D]. 褚蓬瑜.中央财经大学2015

标签:;  ;  ;  

战略性进入壁垒视角下我国投资银行业竞争战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