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对早产儿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

体位对早产儿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

刘昌宝刘宁(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江西九江332000)

【中图分类号】R7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2-0029-02

【摘要】目的观察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下仰、俯卧位对早产儿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6例NCPAP早产儿呼吸衰竭患儿分别交替采用仰卧位或俯卧位,每种体位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结果NCPAP下俯卧位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PaO2/FiO2)明显高于仰卧位,动脉二氧分压(PCO2)和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明显低于仰卧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CPAP下俯卧位可改善早产儿呼吸衰竭患儿的通气效果。

【关键词】早产儿体位NCPAP血气分析

NCPAP在NICU已得到广泛应用,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措施,常规采用仰卧位。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早产儿俯卧位能有效改善血液氧合、肺功能及胃肠功能,本文研究旨在观察仰俯卧位对NCPAP下早产儿呼吸衰竭患儿的血气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6例均系我院NICU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需NCPAP通气的早产儿呼吸衰竭患儿,诊断符合1986年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新生儿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其中男15例,女11例,平均胎龄(33.8±1.6)周,日龄(2.6±1.9)d出生体重(1530±225)g,原发病包括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9例,新生儿湿肺6例,原发性呼吸暂停6例,新生儿肺炎5例。全部患儿发病时均表现口周青紫、呼吸困难或呼吸暂停,经皮测血氧饱和度(SPO2)<85%。

1.2治疗方法均因常规鼻导管或头罩吸氧无明显改善,吸氧浓度>0.6或SPO2<85%。经桡动脉测动脉血气氧分压<50mmHg,即采用NCPAP治疗,选用英国BME公司生产的InfantFlowNCPAPSystem,根据早产儿入院体重大小选用适合型号的鼻塞,先采用仰卧位,初始条件氧流量6~8L/min,氧浓度25%~60%,压力2~5cmH2O,根据病情和SPO2调节氧浓度(FiO2)和压力,待情况稳定后1小时查桡动脉血气,随后将患儿体位变为俯卧位,维持1小时后复查动脉血气,计算仰俯卧位的PaO2/FiO2和A-aDO2,根据PCO2和PaO2来调节FiO2和压力,保持PaO2在50~80mmHg,SPO2在85%~95%,间隔3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实验中若变换体位后患儿出现紫绀、缺氧加重等情况,立即终止实验,并改为原体位,至患儿病情稳定为止。

1.3统计处理采用SPSS1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表达为均数±标准差(x±s),均数间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俯卧位与仰卧位相比,吸入氧浓度、NCPAP压力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俯卧位的PaO2、PaO2/FiO2、PCO2、A-aDO2与仰卧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早产儿呼吸衰竭是NICU常见危重疾病,临床上采用不同治疗手段,除严重呼吸衰竭需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外,NCPAP由于改善缺氧效果肯定、无创、操作简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常采用仰卧位。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文献报道了体位对通气效果的影响,但尚无一致意见。本文结果显示,早产儿呼吸衰竭患儿仰卧位的吸入氧浓度、NCPAP压力与俯卧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俯卧位的PaO2、PaO2/FiO2明显高于仰卧位,PCO2、A-aDO2明显低于仰卧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呼吸衰竭是呼吸中枢或(及)呼吸器官原发继发的病变,引起通气及(或)换气功能障碍,换气功能即氧合,临床上监测氧合最常用的指标是PaO2,有效的气体交换,不仅需要充足的通气量,还需要充足的血流量,维持正常的通气血流比例(V/Q),肺的通气、血流分布随着体位而变化,俯卧位时更为均匀的通气分布直接导致背侧肺区通气量增加,这是氧合改善的主要原因[1];另外俯卧位改善氧合可能与俯卧位减少了腹内容物对膈肌的影响,双肺不受心脏压迫,使肺部扩张充分,V/Q比值更加匹配[2]有关。

A-aDO2即肺泡气氧分压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差值,反映氧交换效率,可判断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的难易程度,评估通气血流关系及右向左的总量,本文早产儿俯卧位时A-aDO2明显低于仰卧位,说明俯卧位提高氧合主要是与肺内分流减少和V/Q比值改善有关。

PaO2/FiO2比值可用来评价肺的通换气功能,不受吸入氧浓度影响,本文早产儿俯卧位时PaO2/FiO2明显高于仰卧位,说明俯卧位能改善早产儿通换气功能。

PCO2是反映肺泡通气量变化的最佳指标,本文早产儿俯卧位时PCO2较仰卧位低与俯卧位能改善早产儿的潮气量和动态肺顺应性,降低气道阻力[3]有关,且早产儿仰卧位时呼吸道分泌物及胃肠道返流液体易积于喉部堵塞气道,而俯卧位时患儿头部位置相对较低,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和消化道液体随重力排出,从而保持了呼吸道的通畅,改善了患儿的通气。

综上所述,俯卧位能改善早产儿呼吸衰竭患儿通换气功能,最大限度发挥NCPAP效果,缩短上机时间,提高治愈率,减少有创通气机会,从而进一步降低氧中毒危险。

参考文献

[1]宋亚君.早产儿体位的临床意义[J],新生儿科杂志,2001,16(3):139-141.

[2]席修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病人俯卧位通气,中华医学杂志,2001,9(18):1141-1142.

[3]薛辛东,王晓惠,张家骧.仰俯卧位对早产儿肺功能的影响[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8):494.

标签:;  ;  ;  

体位对早产儿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效果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