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贺秀林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贺秀林

(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421001)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质量控制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对预防院内感染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质量控制后出现院内感染情况,同时和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未施行护理质量控制出现院内感染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护理质量控制后总感染率为1.85%,未实施护理质量控制的总感染率为12.50%,对比差异明显,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质量控制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可以明显减少院内感染率并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还可以促进护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预防院内感染

消毒供应中心是院内所有治疗物品、医疗器械进行灭菌、包装、消毒、清洁以及回收的重要科室,和院内感染情况存在密切联系。经临床调查数据显示,通过医疗器械引发的感染率不断提高。患者出现感染现象后,不仅会损伤机体健康加重病情,还会严重影响者治疗疗效。因此需要降低院内感染率,以确保临床治疗效果[1]。严格控制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确保各种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进而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此次针对护理质量控制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对预防院内感染效果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15名工作人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例,女性13例,年龄27-55岁。

1.2方法

将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质量控制后发生的院内感染资料进行分析记录,并和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进行常规护理的结果比较。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的有效质量控制方法施如下几点:

1.2.1开展员工培训

加大力度对护理人员的健康思想宣教,以提升护理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意识。医院定期组织该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促进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1.2.2改进和完善工作制度

医院相关管理人员根据该科室的特点和特殊性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具体操作流程,如质量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质量监测制度、高压灭菌器使用等,并根据实际操作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以预防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对医疗器材进行消毒处理时,要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不得因操作繁琐而删减步骤。

1.2.3强化检验工作

选择工作经验丰富、操作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组成监察小组,对每一批回收消毒器械和发放器械仔细检查,若发生任何异常,要做好记录并进行有效处理。定期对工作做总结,并将检查结果公示。

1.3观察指标

随机选取本院两个时间段的56例患者出现的院内感染情况进行记录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此次实验数据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平方差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率(%)表示,以卡方χ2检验,组间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

2结果

表1对比56例患者出现院内感染情况(n/%)

56例患者在院内总感染率上,2015年3月-2017年6月期间为1.85%,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为12.50%,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有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中属于重要部门,是为各个治疗科室提供治疗工具和医疗器械的主要部门,这些物品会间接或者直接和患者接触,必须要做好杀菌消毒处理[2]。因此要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并投入一定的物力和人力,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消毒供应中心操作设施和对应的器械的有效性,要对该部门的操作流程和工作进行检验,同时定时维护机器设备以有效的预防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3]。

此次实验中,将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期间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护理质量控制后发生的院内感染情况和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期间未施行护理质量控制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护理质量控制后总感染率低于护理质量控制前(1.85vs12.50),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应用护理质量控制能够显著减少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能够促进医疗器材消毒水平和护理人员操作质量的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在进行质量控制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点,加大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重视程度。要不断为护理人员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同时为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器械消毒操作、相关试剂使用禁忌、院内感染的相关知识等,要对新入职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培训,以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明确各个设备的功能、物品的包装要求、消毒流程、压力蒸汽灭菌使用范围和原理等,促进消毒供应中心的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二点,严格控制各个操作流程。严格对消毒、包装、清洁、分类以及回收等各个步骤进行质量控制,并明确划分各个区域,如存放区、回收区、污染区、清洁消毒区以及特殊物品放置区等,并贴上明显标识区分[4]。护理人员必须通过三个缓冲间后穿戴好防护服才能够进入工作区,以减少交叉感染情况的发生,并提升整个工作流程的科学性、安全性;第三点,根据实际问题逐步改进和完善相应的制度。院内消毒供应中心要创建一系列完整的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以控制护理人员操作时规范性,确保医疗器械的消毒质量;第四点,重视清洗消毒各个流程的质量。清洗回收物品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和流程,并以卫生部发布的相关消毒要求作为规范,必须详细填写各种医疗物品的消毒时间、操作人员、审核人员信息,若有过期的消毒物品则需重新处理;第五点,严格控制高压灭菌操作过程,提升灭菌质量,进而确保医疗物品的消毒质量[5]。

总而言之,护理质量控制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对院内感染预防效果确切,能够促进工作质量的提升,并有效的保护患者安全并确保临床治疗疗效。

参考文献

[1]于文杰,张晓秀,付桂枝.全程质控管理对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的预防作用[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11):1584-1585.

[2]姚兰,陈先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干预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6,38(9):1327-1330.

[3]杨鸣春,刘雪莲,陈宇丹,等.质量监测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426-1428.

[5]陶红妹.优质护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8):192-193.

标签:;  ;  ;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贺秀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