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探索与研究

试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探索与研究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第四幼儿园7182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探索与研究。主要从幼儿园环境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定位,环境创设原则,幼儿园环境的具体创设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一步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幼儿环境环境创设具体创设

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从这一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环境的创设和布置已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同时,环境布置还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幼儿园环境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呢?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

二、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定位

1.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

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我们不难看出它强调了教育的三要素:学习者、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

2.环境是最佳的“记录”之一

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因为“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就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也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

3.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1)环境应具有教育的功能。(2)环境具有相关性。它能把引起幼儿相互经验的各种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构筑新知识。(3)环境还具有弹性。它应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变化,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让幼儿与环境“对话”。

4.环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儿童心理学表明,学龄前儿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正是社会化的起步,急需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理解他人,认识自我,把握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摆脱自我中心。

三、环境创设原则

1.文化折射原则

学校的环境应呈现出当地的文化风情,从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现在墙面上的装饰,都可以体现出幼儿园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

2.年龄和发展原则

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环境创设的具体要求就有所不同,要尽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如在小班教室里放置相对较多的无结构玩具,还有扮演娃娃家的空间。

3.时间和空间原则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不急促的活动步调,一种安全、自尊和解决问题的环境,正如马拉古奇说的“我们必须尊重成熟的时间、发展空间、使用工具的时间和了解工具的时间,以及幼儿能以全面的、或缓慢的、或丰富的、或明亮的发展……这些时间是文化智慧与生物智慧的一种测量方式”。

4.尊重使用者原则

环境的创设应透露出对使用者——幼儿、教师、家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的尊重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环境的创设时应不断地询问自己。

5.评估更新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需要定期评估和修改。应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及结合幼儿园课程进展不断更新环境布置,让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关于幼儿园环境的具体创设

1.参与设计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创设幼儿园的物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

2.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

让幼儿提供材料与作品,是他们参与物质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育过程。在我们每个教室内,都置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收集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小挂历、旧包装纸、塑料泡沫板、吸管等废旧材料,也有蟹壳、蛋壳、西瓜子壳、开心果壳等自然物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用牙膏盒做成了高楼、汽车,把易拉罐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让蛋壳变成了许多可爱的小娃娃,用果壳拼贴出漂亮的图案。用这些作品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孩子们可真开心,面对收集寻找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则更有兴趣了,幼儿在这个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亚楠浅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幼儿世界.北京出版集团,2017,2。

[2]刘金玉浅谈幼儿教育.童心世界.安徽出版集团,2017,3。

标签:;  ;  ;  

试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探索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