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以许渊冲和艾黎唐诗英译为例

唐诗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以许渊冲和艾黎唐诗英译为例

论文摘要

唐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唐诗的语言特点以及结构的独特性决定了唐诗翻译比一般的文学翻译更加困难。译者在唐诗翻译中所表现出的译者主体性也与其在普通文学翻译中的表现大相径庭。译者是翻译实践的主体,译者主体性就是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唐诗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以翻译实践中影响译者主体性的主、客观因素为研究视角,对唐诗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由对比分析许渊冲和艾黎的唐诗翻译展开,分析探讨影响译者主体性的主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包括:译者的生活经历和经验,个人兴趣,教育背景,审美能力,语言文化的操控能力,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客观因素包括:译者身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原文对译文的限制,目标读者的期待以及背景,翻译目的等等。许渊冲和艾黎来自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背景,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但是,他们都对唐诗翻译具有极大的兴趣和热诚。他们之间的不同也使得他们在翻译同一首唐诗时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都是不同的。换言之,他们在唐诗翻译中表现出了不同的译者主体性。翻译过程通常分为四个阶段:选择翻译文本,理解原文,表达和补偿。通过研究译者在这四个不同阶段对翻译策略和技巧的操控,本文尝试提出了适合及实用的唐诗翻译策略和技巧。其中,许渊冲的“三美”理论在翻译策略选择方面起到了极大的启示作用。本文提出的翻译技巧包括“增,删,改”等。唐诗翻译中最难驾驭的部分也许就是如何挖掘和表达精炼文字下隐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因此,本文还列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进行分析研究,如何补足唐诗翻译中的文化缺失现象,以及如何在目标语环境中进行语境重构。例如,补足唐诗翻译中时间,名称的文化内涵意义等。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CONTENTS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esearch Issues
  • 1.3 Research Methods
  • 1.4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1.5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Research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The Philosophical Roots of Subject and Subjectivity
  • 2.1.1 Subject in Philosophy
  • 2.1.2 Subjectivity in Philosophy
  • 2.2 The Definition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 2.3 Different Research Approaches to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 Chapter Three Factors Influencing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 3.1 Subject and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 3.1.1 Subject in Translation
  • 3.1.2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 3.2 Factors Influencing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 3.2.1 Subjective Factors
  • 3.2.2 Objective Factors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Tang Poems Translations by Xu &Alley
  • 4.1 TS Varies in Translation Phases under Affecting Factors
  • 4.1.1 TS in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 4.1.2 TS in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al Text
  • 4.1.3 TS in the Expressing Phase
  • 4.1.4 TS in Final Compensations
  • 4.2 TS and Manipulation of Strategy:The Three Beautifulizations
  • 4.3 TS in Manipulation of Skills at Two Levels
  • 4.3.1 At the Linguistic Level
  • 4.3.1.1 Addition
  • 4.3.1.2 Deletion
  • 4.3.1.3 Alternation
  • 4.3.2 At the Cultural Level
  • 4.3.2.1 Remedying Cultural Deficiency in Translation
  • 4.3.2.2 Context Reconstructing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统计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神似说”在唐诗比喻修辞格英译方面的启示[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01)
    • [2].唐诗斗方两件[J]. 艺术品 2019(12)
    • [3].走向世界文学的宇文所安唐诗译本研究[J]. 外国语文研究 2019(06)
    • [4].《唐诗语言研究》[J]. 语文建设 2020(04)
    • [5].浙江“唐诗之路”品牌建设刍议[J]. 台州学院学报 2020(01)
    • [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 东亚唐诗学文献整理与研究[J]. 东疆学刊 2020(01)
    • [7].唐诗之路[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8].基于语言资源视角的浙东唐诗之路旅游开发研究[J]. 今传媒 2020(03)
    • [9].唐诗中的食品语言与饮食文化探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06)
    • [10].唐诗中的语言与文化解读[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07)
    • [11].语文研学融发展 五育并举共提升——以课程《唐诗之路》为例[J]. 浙江教育科学 2020(01)
    • [12].唐代读者对唐诗文献的编集与保存[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2)
    • [13].他们从大唐盛世中走来——评《唐诗人简史》[J]. 传媒论坛 2020(09)
    • [14].民乐中的唐诗[J]. 钟山风雨 2020(02)
    • [15].流过唐诗的涪江[J]. 中国三峡 2020(03)
    • [16].“浙东唐诗之路”:历史渊源下的本土文化景观分析——以台州市天台县为例[J].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06)
    • [17].在诗意中复兴宁波千年文化 关于“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建设的调研和思考[J]. 宁波通讯 2020(11)
    • [18].草书唐诗[J]. 大学书法 2020(03)
    • [19].大视野下的文学研究——读《风骚诗脉与唐诗精神》[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0(16)
    • [20].东亚唐诗学资源的开发空间及其现代意义[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21].分类编纂唐诗总集的历史考察[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6)
    • [22].唐诗经典融入《中国文化》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 文学教育(下) 2020(11)
    • [23].楷书《唐诗一首》[J]. 大众文艺 2019(03)
    • [24].春逝如唐诗[J]. 中国三峡 2019(02)
    • [25].楷书初唐诗卷(部分)[J]. 中国书法 2019(08)
    • [26].基于唐诗中的女性心理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9(10)
    • [27].当刻铜遇上唐诗——浅谈唐诗题材刻铜文房收藏[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10)
    • [28].《唐诗》[J]. 殷都学刊 2017(04)
    • [29].楷书《唐诗一首》[J]. 大众文艺 2018(04)
    • [30].唐诗两首[J].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02)

    标签:;  ;  ;  ;  

    唐诗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以许渊冲和艾黎唐诗英译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