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中环境绿化的管理与建设方案薛丹

市政工程中环境绿化的管理与建设方案薛丹

薛丹

摘要:市政工程绿地规划是一个城市人文设计中的要点,同时表现城市景观面貌和精神水平。市政工程绿地规划要有合理的原则,养护的规范,彰显城市特性。

关键词:市政工程;生态环境;合理规划;环境绿化

1市政工程中环境绿化的管理现状

1.1养护上缺少主动性

随着社会变化对环境的要求变高,市政工程绿化对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但后勤对环境绿化理解程度不高,能力欠缺、缺乏足够的资本,相应部门对绿地的管理落后,维护上不得不被动,缺乏积极性,浇水一般是旱浇。补苗缺乏严重,也缺少相应合适的保护,部门缺少管理的方法技巧。眼光远度不够,实用性低。其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是缺少对绿地的设计规划。市政发展速率较快,规划没有充足时间,上级又对市政绿化重视度不够。较为重要的是绿化管理人员没有相应的素质。大部分绿地养护人员非设计养护专业,养护水平很低,不符合市政对绿地养护的要求,管理人员的欣赏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市民对环境的要求方面的理解;绿化施工队伍的监管力度不够。施工队伍也没有很高的专业水品,规划品位也相应较低。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工作人员在建设途中偷工减料,不注重原本的设计规划。

1.2配置上缺少合理性

城市在配置环境绿化时机械地按照管理部门的绿化要求,虽然表面上符合地方对绿化的要求,实际上市政绿化植物配置毫无章法,不注意植物种间搭配,凸显不出四季景观效果。没有合适的植物物种结合,满足不了市民游人对绿地的要求,甚至,未达到相应目标的同时还给市民带来不便。

1.3规划上缺少整体设计

市政环境绿化建设没有相关规划,也没有查阅一定的设计规范,市政设计中往往缺少合理的布局,市政景观建设之后与文化不相协调,只是用地和建筑之间的“拼插”。城市相应的管理部门一般采取“随取随用”的方法进行“拼凑式”设计,虽然设计上花、草、树皆有,但总体上看没有突出很好的效果,从而表现出粗放、随意、铺张浪费的缺点。

2市政工程环境绿化配置

2.1市政环境绿化的理念

人类向往草长莺飞、绿地环绕、生机盎然的大自然。自然环境的优越是人们生活中一致的追求,对于绿地规划来说,满足人们这一希望是主要目的,最基本的设计理念是“以人为本”。市政环境绿化要研究市民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创造一个舒适的市政绿化环境。市政环境绿地建设不仅要利用土地和建筑造成的景观空间,植物绿化既要符合审美上的点、线、面、体、色五个造景手法,满足市民所有感官上对美的判断准则,又要全面思考城市的阳光、空气、气候、土壤、地势、地貌等环境因素和雕塑、标志等文化因素,因地制宜。在符合绿地规划基础要求的同时,充分发挥环境对调控温度、净化空气、减弱噪音、保持水土的作用,创造对市民有利的环境。市民可以在其中休息、散步、放松、游玩,感受环境的健康、方便、安全、舒适、文化、趣味、价值。这些是市政环境绿化必须探究和处理的方面,也是市政环境绿化规划的关键[1]。

2.2市政环境绿化的基本原则

2.2.1掌握造景的对称与均衡

植物设计的对称性,以中心为轴对称种植植物,不仅给人一种严肃、安全、规矩的感觉,同时符合人们对美的审视。对称是一种平衡的表现方式,但均衡要比对称更灵动,具有变幻和活跃性。设计缺乏对称反而会导致人有担心,怀疑的感觉。市政绿地规划更应该注重安稳和舒适。广玉兰、国槐等作为行道树,甘蓝、菊花等作为花镜,麦冬、高羊毛等设计为草坪就是很好的方法。

2.2.2掌握造景的比例和尺度

景观的尺度极大影响人们的情绪和表现,绿地空间过于狭小就会导致压抑、憋闷、焦急的感觉;绿地空间过于开旷,又让人渺茫、焦躁、不安。人们喜欢领地感和人们的活动标尺相适应的空间。于是,绿地规划对人的心理尺寸、行动尺寸、表现尺寸的掌握极其重要。市政环境绿化重要的方面,设计必须要适合比例和尺度的要求,他与绿化的地域大小和市民活动要求息息相关。

2.2.3掌握造景的对比与调和

对比实际上就是差别,互相依衬,表现植物个体特性。对比的景观创造方法在植物设计中往往表现很多,颜色、亮暗、体态、面积、植物个体大小等对比就是运用的事例,如体态方面,植物的栽植过程中高处的大乔显的更加高大,低处栽植灌木,显得更加低矮;亮暗对比就是植物设计时,一些相对幽静的林区供市民游玩休憩,用以暗衬明的手法达到“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植物配比上要讲求和谐,方方面面要有很深关联,同时配置要达到完美和协调,如果注重对比而缺乏调和则表现得乱无章法。如果让人有美的感受就得注意色彩的和谐,红色让人开心,黄色让人愉悦,绿色让人平和,蓝色让人冷静,紫色让人沉闷,玫瑰色让人兴奋,植物色彩有差别则产生效果不同。

2.3市政环境绿化对植物的习性、个性和视觉特性要重视

2.3.1不同的植物差别很大

习性和用地条件也不同,植物胡乱栽植一定会导致景观的不协调。每种树木对光的适应性不同,分为阳性树种(马尾松、银杏、白杨、旱等),耐荫树种(罗汉松、桂花、黄杨等),中性树种(圆柏、香樟、女贞、五角枫等);树物对土壤水分含量要求不同,分为耐旱树种(马尾松、雪松、桃树等),耐湿树种(水杉、柳树、夹竹桃等);不同的树种需要不同的土壤栽植,考虑耐碱树种(枫扬、银杏、夹竹桃等),喜酸树种(樟树、冬青、棕榈、苏铁等)。

2.3.2每一株植物都会让人有不同的视觉感受

植物设计时,要注重对其的四季景观表现的设计,春天树木开始发芽、鸟语花香;夏天绿树成荫、百花齐放;秋天色彩斑斓、果实累累;冬天色彩素白、多姿优雅。四季特点分明,争取任何季节都能对景观完美表现。

2.3.3植物个体性格鲜明

每一株植物都有独特的表现,要用植物个体特性和景观色彩去创造绿地景观,完美表现其艺术特点。植物个体特性来分可分为:观叶物种(樟树、冬青、雪松、桃树等),观花物种(桂花、玫瑰、香樟、腊梅等),观果物种(南天竹、银杏、石楠、梧桐等)。

3重视市政的水体绿化建设

市政建设一定离不开水景陪衬,对于景观来说水景必不可少,市政建设绿化规划离不开水的滋养,生命离不开水,城市中多了水就多了几分灵动,对于水利绿化建设应该采取更加科学的绿化方式:首先,树立正确的绿化观念,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灌则灌、适乔则乔、适草则草”,植被的选取应根据自然环境;其次,在挑苗这一关键环节中把好关,植物的成长、健康程度要依据自然环境的特点保证严格的审查,防止虫害、生长缺陷的树苗滥竽充数[2]。此外,种植树木要注重对水体的养护,充分了解植物种间关系、培土深度、种植间距、种植环境等。各方面最好在专业技术人员的监测下完成,以致保证树种的质量,提高水体绿化和养护水平。

结束语:

环境绿地最重要的就是后期养护,市政单位应该完善市政绿地的养护规则,将对市政环境保护当作一个长远的工程,不能持有“视而不见”的态度。这必须提高环境绿地养护人员的总体素质,并对其进行定期的培训与考核,督促学习,才能根本上提高市政绿地养护能力。其次,加强对绿化工程信息的检测,可以运用科技的力量降低灾害的隐患。此外,养护人员应该定期对各种植物做好检查,防止植物灾害无法控制的传播,与此同时,督促管理人员外出学习,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起好到头作用,研究植被的种植技巧,提高市政绿地涵养水土的能力,促进市政环境绿化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源鸿,谢求锟.浅析市政工程中道路园林绿化的要点[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0):102-103.

[2]王玉琴.谈市政绿化工程的施工与养护管理[J].门窗,2013(06):268.

标签:;  ;  ;  

市政工程中环境绿化的管理与建设方案薛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