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高粱褐色中脉的研究进展论文

李海燕:高粱褐色中脉的研究进展论文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作者李海燕,武棒棒,侯雅静(2019)在《高粱褐色中脉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粱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一种重要的饲料作物。高粱在抗旱、耐涝、耐盐碱等方面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在世界各国广泛栽培。褐色中脉与传统的白色中脉品种相比,其难以消化的木质素含量可降低40%~60%,消化率大幅度提高。对目前高粱褐色中脉的类型、遗传特性、适口性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其在饲草育种中的应用。

Abstract

gao liang shi yi chong chong yao de liang shi zuo wu ,ye shi yi chong chong yao de si liao zuo wu 。gao liang zai kang han 、nai lao 、nai yan jian deng fang mian biao xian chu hen jiang de kuo ying xing ,zai shi jie ge guo an fan zai pei 。he se zhong mai yu chuan tong de bai se zhong mai pin chong xiang bi ,ji nan yi xiao hua de mu zhi su han liang ke jiang di 40%~60%,xiao hua lv da fu du di gao 。dui mu qian gao liang he se zhong mai de lei xing 、wei chuan te xing 、kuo kou xing ji ji fen zi ji zhi jin hang le zeng shu ,zhan wang le ji zai si cao yo chong zhong de ying yong 。

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粱褐色中脉性状的等位关系和遗传[J].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02)
  • [2].褐色中脉饲草高粱品种产量品质与抗逆性分析[J]. 李源,游永亮,赵海明,谢楠,翟兰菊,刘贵波.  草地学报.2014(04)
  • [3].两系水稻不育系白色中脉标记的诱发与特性[J]. 金国强,陈凡,方福平,王寅,舒小丽,吴殿星.  核农学报.2015(10)
  • [4].玉米叶片紫色中脉性状的遗传[J]. 张芳魁,霍仕平,张兴端,晏庆九,向振凡,张健,余志江,冯云超.  中国农学通报.2015(03)
  • [5].高粱中脉颜色和籽粒颜色的遗传[J]. 王贵余.  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96(05)
  • [6].褐色叶中脉突变体在青贮玉米中的应用[J]. 卞云龙,邓德祥,徐向阳,王益军.  玉米科学.2006(02)
  • [7].褐色叶中脉突变体的研究进展[J]. 刘豪,许庆方.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09)
  • [8].高粱棕色中脉基因bmr-6的遗传分析和SSR标记定位[J]. 李杰勤,王丽华,詹秋文,范军成.  草业学报.2010(05)
  • [9].褐色中脉(BMR)饲用高粱品比试验报告[J]. 薛建国,丁成龙,王显国,韩云华,王正伟,李永祥.  中国乳业.2012(01)
  • [10].水稻叶片中脉发育调控基因OsEL的克隆和功能研究[J]. 许娜,宋书锋,王曼玲,夏新界.  杂交水稻.2013(06)
  • 论文详细介绍

    论文作者分别是来自山西农业科学的李海燕,武棒棒,侯雅静,发表于刊物山西农业科学2019年09期论文,是一篇关于高粱论文,褐色中脉论文,遗传特性论文,研究进展论文,山西农业科学2019年09期论文的文章。本文可供学术参考使用,各位学者可以免费参考阅读下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资料来自山西农业科学2019年09期论文网站,若本站收录的文献无意侵犯了您的著作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标签:;  ;  ;  ;  ;  

    李海燕:高粱褐色中脉的研究进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