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

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组织知识在组织日常生产经营中的本位化与要素化趋势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组织已开始把自身管理实践的中心由追求“新产品”的生产转变为追求“新知识”的产生,由追求“知识应用的创新(如新材料、新技术、新制度)”转变为追求“知识要素本身的创新”,管理的范围更加扩大了,管理的内涵更加深入了,管理的形式更加抽象了,管理成了“管理的管理”,知识成了“知识的知识”,创新成了“创新本身的创新”,组织知识创新已日趋成为组织一项系统性的“新价值创造工程”(德鲁克,1999),因此,如何对组织知识创新进行切实有效的管理,就成为当前管理理论界与管理实务界所普遍关注的一道重要课题。对这道课题的探索与解答,一方面需要我们对传统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管理制度与管理认知基础不断进行重新审视、反思、突破与发展,另一方面,又需要我们在这些重新审视、反思、突破与发展的成果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入全面的归纳、总结与各种可能性的综合,以引发出越来越多的更加适应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内在规律的各种新的管理理论、管理技术、管理制度及管理认知基础。本课题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结概述了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模式,着重评价了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为本课题进一步研究所可能提供的思路与启示,以此为基础,对本课题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视角研究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进行了阐释。2.对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全面界定,由此引出了组织知识创新管理不同于其他专项管理模式的独特运作基础与管理运行特征,明确了构建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内在统一性支持载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组织共享心智模型作为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内在统一性支持载体的自组织系统超循环协同性质进行了探析。3.论证了作为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内在统一性支持载体的组织共享心智模型自身存在与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性,分析了影响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存在与发展过程的各种相关因素,得出了组织共享心智模型作为组织内部一种“常在”形式能够成为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内在统一性支持载体的结论,并提出了须待后而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的相关假设。4.对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在开发组织知识创新能力过程中所发挥的各项具体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组织知识创新流程的不同阶段中,组织共享心智模型为组织内部各种知识的复杂协作与一体化过程所提供的“双重平台”作用,形成了相关的数理分析模型与分析结论,并提出了须待后面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的相关假设。5.对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在提升组织知识创新战略内在集成能力的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探寻了不同组织共享心智模型背景下的组织知识创新战略形成过程的不同“轨迹曲线”,明确了组织共享心智模犁在提升组织知识创新战略内在集成能力过程中的内在价值意义基础与隐性知识基础,形成了相关的数理分析模型与分析结论,并提出了须待后面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的相关假设。6.对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在提高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效率水平的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过程背后所隐藏的种种复杂因素及其内在规律,论证了组织共享心智模型中共享的组织隐性知识结构与内在价值意义结构的互动一致性将最终决定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效率的“长期均衡路径”的原理,并提出了须待后面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的相关假没。7.对上面3至6部分的基于原理分析基础上所提出的各种相关假设命题进行了综述,根据这些假设命题构建了实证研究模型,并对实证研究的调查问卷设计方法、样本选择及调查结果作了具体的说明。8.对数据分析的基本统计原理以及判断模型拟合优度的相关统计指标进行了简介,对构造变量(潜变量)的衡量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与效度检验,对模型给出的有关实证分析结论进行了评价与说明,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与修正建议。9.对本研究所取得的一些初步性成果以及相关的研究局限与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实践应用价值以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本研究是建立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但同时,本研究自身又有一些创新之处,主要创新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对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内在运作机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组织知识创新管理所而临的核心问题是在全体组织成员中构建一个内在统一性的隐性知识共享与价值意义共享的支持载体,并由此论证了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在组织知识创新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与重要意义。2.针对目前很多学科领域尚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有关组织心智模型形成与发展过程内在一般性规律方面的研究结论的现状,本研究尝试运用社会学中的交往行为理论与数学中的拓扑学方法来分析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形成与发展的普遍一般性规律,从而论证了组织共享心智模型作为组织知识创新管理一项长期有效的基础制度设置的现实可行性。3.尝试运用选择算子模型、协同学理论、演化博弈论等相关理论与方法,分别揭示了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对组织知识创新能力、组织知识创新战略内在集成能力、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效率影响与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具体过程。4.结合规范研究基础上所提出的各项具体原理与假设前提,尝试运用当前处于统计分析技术前沿的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知识创新管理中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各项实际作用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并产生了较好的测度条款与测度模型。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价
  • 1.2.1 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的研究现状
  • 1.2.2 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研究现状
  • 1.2.3 上述两者相互关系的研究现状
  • 1.2.4 评价与启示
  •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研究技术路线与研究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4.3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第2章 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的相关概念界定与内在机理分析
  • 2.1 组织知识创新概念的界定
  • 2.1.1 组织知识创新的含义
  • 2.1.2 组织知识创新的特征
  • 2.1.3 概括与评述
  • 2.2 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的内在机理分析
  • 2.2.1 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的核心问题提出
  • 2.2.2 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引入
  • 2.2.3 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行为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形成与演化的过程与前因分析
  • 3.1 个体心智模型与共享心智模型之间的转化
  • 3.1.1 两者转化的内在困难性
  • 3.1.2 两者转化的潜在可能性
  • 3.2 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形成过程的理论分析
  • 3.2.1 符号交往理论的相关内容概述
  • 3.2.2 心智模型符号意义上的表述
  • 3.3 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形成过程的模型分析
  • 3.3.1 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存在性的局部均衡分析
  • 3.3.2 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存在性的一般均衡分析
  • 3.4 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及进一步实证的假设提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对组织知识创新能力开发的作用分析
  • 4.1 组织知识创新能力的涵义及其开发过程的影响因素
  • 4.2 组织知识创新流程中内在隐性知识共享结构的作用
  • 4.2.1 组织认知学习与知识吸收阶段
  • 4.2.2 组织知识的内部转化与融合阶段
  • 4.2.3 组织知识的跨时储存与内部转移阶段
  • 4.3 组织知识创新流程中内在价值意义共享结构的作用
  • 4.3.1 组织认知学习与知识吸收阶段
  • 4.3.2 组织知识的内部转化与融合阶段
  • 4.3.3 组织知识的跨时储存与内部转移阶段
  • 4.4 作用过程的模型分析
  • 4.5 基于原理与模型分析的进一步实证假设提出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对组织知识创新战略形成的作用分析
  • 5.1 组织创新战略理论的演变与最新发展
  • 5.2 决定作用的原理分析
  • 5.2.1 内在价值意义共享结构的决定作用
  • 5.2.2 内在隐性知识共享结构的决定作用
  • 5.2.3 两者互动影响的决定作用
  • 5.3 组织知识创新战略形成过程的模型分析
  • 5.4 基于原理与模型分析的进一步实证假设提出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组织共享心智模型对组织知识创新成果传播的作用分析
  • 6.1 内部传播效率水平低下的原因分析
  • 6.2 影响过程的原理分析
  • 6.2.1 内在隐性知识共享水平的影响
  • 6.2.2 内在价值意义共享水平的影响
  • 6.2.3 两者互动作用的影响
  • 6.3 影响过程的模型分析
  • 6.4 基于原理与模型分析的进一步实证假设提出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的实证设计
  • 7.1 假设关系综述
  • 7.2 实证研究的结构模型构建
  • 7.3 调查问卷设计
  • 7.3.1 问卷第一部分
  • 7.3.2 问卷第二部分
  • 7.3.3 问卷第三部分
  • 7.3.4 问卷第四部分
  • 7.4 实证研究的测评模型构建
  • 7.5 样本与调研结果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数据分析与模型检验
  • 8.1 数据分析的基本统计原理简介
  • 8.2 判断模型拟合优度的统计指标
  • 8.3 样本数掘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8.4 潜变量因子衡量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 8.5 潜变量因子衡量的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
  • 8.5.1 潜变量因子衡量的信度分析
  • 8.5.2 潜变量因子衡量的效度分析
  • 8.6 模型的检验与结果评价
  • 8.7 原假设模型的修正
  • 8.8 本章小结
  •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 9.1 研究成果综述与研究成果实践应用价值展望
  • 9.1.1 研究成果综述
  • 9.1.2 研究成果的实践应用价值展望
  • 9.2 研究的局限及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9.2.1 研究的局限
  • 9.2.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适应度景观的组织知识创新绩效提升路径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6)
    • [2].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组织知识创新影响因素分析[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3].合作网络视角下国际人才对组织知识创新影响研究——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J]. 科学学研究 2020(10)
    • [4].组织知识创新中领导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 商场现代化 2014(30)
    • [5].组织知识创新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 科技与经济 2014(02)
    • [6].组织知识创新与企业能力成长:一个实证分析[J]. 软科学 2011(08)
    • [7].组织知识创新管理基础的结构方程分析与实证[J]. 科学学研究 2010(12)
    • [8].社会关系网络对组织知识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9].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成果内部传播效率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04)
    • [10].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战略形成机制分析[J]. 图书情报工作 2008(03)
    • [11].组织知识创新及其管理[J]. 中国科技论坛 2010(02)
    • [12].高校知识生产中的知识创新机制和模式研究[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0(10)
    • [13].跨组织的知识创新网络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10)
    • [14].组织知识创新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机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8(01)
    • [15].面向目标和基于活动效用的组织知识创新模型[J].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3)
    • [16].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的组织知识创新与创新人才素质提高协同发展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09)
    • [17].知识创新的组织内驱因素、关系模型及其作用机理研究[J]. 科学与管理 2009(04)
    • [18].组织内驱因素、知识创新与竞争优势的关系实证研究框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9(05)
    • [19].基于隐性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12)
    • [20].虚拟组织知识创新的风险影响因子概念模型[J]. 工业工程 2008(05)
    • [21].产学研合作组织耦合互动的知识创新机制[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22].企业技能型员工隐性知识获取路径探析[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3(05)
    • [23].面向知识创新的组织内部知识整合动因分析[J]. 未来与发展 2012(11)
    • [24].小型组织知识创新模型及应用研究——以常州某工业小企业为例[J]. 现代情报 2013(06)

    标签:;  ;  ;  ;  ;  ;  

    基于组织共享心智模型的组织知识创新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