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地区人乳头瘤病毒不同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辽宁地区人乳头瘤病毒不同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论文摘要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族双链的无包膜的小DNA病毒,具有7900个碱基对,属于乳多空病毒科,目前已发现和鉴定了200种以上不同类型的HPV,有50余种可感染生殖道黏膜,大量的研究表明,有95%左右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与HPV-DNA密切相关。在美国,每年HPV的感染者约有620万,其中25岁左右的年轻妇女中的感染率最高,约在28%~46%。尽管大部分的感染是一过性的,可被机体的免疫系统清除或转为潜伏的感染,这些对机体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但有一小部分感染可导致CIN,进而发展为宫颈癌。持续存在的CIN2和CIN3约有40%发展为浸润癌,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与宫颈癌疫苗有效性研究最密切相关的临床结点。持续的高危型HPV的感染往往预示着高级别CIN或宫颈癌的存在。目的:了解辽宁地区妇女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型别分布,探讨不同HPV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要求妇科体检的834名有性生活史妇女,进行下生殖道HPV分型检测。90例患者在阴道镜下定点活检,根据组织学诊断分为3组及CIN1组33例、CIN2组27例、CIN3组30例。分析人群HPV感染的型别分布、及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结果:1.门诊人群中HPV-DNA的分布来自辽宁地区不同区域的834名妇女中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HPV-DNA阳性率为40.4%(337/834),常见亚型为HPV16、6、58、52、11型;其余亚型感染率在3.7~0.2%之间,筛查人群以高危型为主,占32.6%(272例),感染低危型者占7.7%(65例),多重感染占13.3%(111例)。2.各年龄组人群中HPV-DNA的分布把上述834名妇女按不同年龄段分为4组,HPV-DNA检出的频次依次为小于30岁(63.1%),31-40岁(40.0%),41-50岁(31.4%),50岁以上(30.7%),统计学处理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小于30岁的年轻女性中感染率较高。3.各级别CIN中HPV-DNA的分布(1)90例CIN中,平均年龄为38岁(23~59岁),HPV-DNA在CIN组中总的阳性率为74.4%,阳性频率依次是16(67/90),58(15/90),33(6/90),31(3/90)。其中感染率最高的是HPV16,占高级别CIN的56.8%,而在其他国家感染率较高的HPV18仅占高级别CIN的3.9%。(2)在90例CIN中,至少含有一种高危型HPV-DNA的病例有88例,占97.7%;仅有2例单纯低危型感染,分别为HPV6和HPV42。(3)HPV-DNA阳性率在CIN1组为54.5%(18/33),CIN2组中为74.1%(20/27),CIN3组中为96.6%,阳性率随病变级别的增高而增高。4.各级别CIN中HPV16及58的分布在各级别CIN中,HPV16感染的频率最高,其次是HPV58,与HPV16及58相关的感染占CIN病变的60%,占CIN3的65%。结论:1.辽宁地区HPV感染常见的亚型为HPV16、6、58、52、11型有一定的地域性;2.在CIN组中,随着病变级别的增高,HPV的阳性率增高.3.辽宁地区,在CIN病变中HPV感染型别依次是16、58、33、31其中感染率最高的为HPV16,HPV16及58相关的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资料与方法
  • (五) 结果
  • (六) 讨论
  • (七) 结论
  • (八)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膦甲酸钠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6)
    • [2].人乳头瘤病毒致癌关键因素的研究进展[J]. 现代肿瘤医学 2020(05)
    • [3].月经周期对人乳头瘤病毒检测结果的影响[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07)
    • [4].液基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35)
    • [5].液基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08)
    • [6].人乳头瘤病毒分流意义未明的非典型细胞的认识[J]. 人人健康 2020(06)
    • [7].关于HPV和你想象的并不一样[J]. 抗癌之窗 2016(04)
    • [8].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知识研究现状[J]. 人人健康 2017(01)
    • [9].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CIN及宫颈癌术后随访中的探讨[J]. 人人健康 2017(02)
    • [10].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应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中的意义分析[J]. 现代养生 2017(08)
    • [11].妇科门诊患者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情况分析[J]. 健康之路 2017(06)
    • [12].解读人乳头瘤病毒[J]. 人人健康 2012(02)
    • [13].人乳头瘤病毒知多少[J]. 家庭医学 2012(04)
    • [14].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及结果分析[J]. 名医 2020(01)
    • [15].子宫颈癌等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简版)[J]. 中国病毒病杂志 2019(06)
    • [16].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重组人乳头瘤病毒中3-(N-吗啡啉)丙磺酸含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20(09)
    • [17].人乳头瘤病毒16型重组乳球菌疫苗的研制现状[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6(10)
    • [18].人乳头瘤病毒的真情告白[J]. 家庭医药 2015(06)
    • [19].海口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易感型别的临床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14(06)
    • [20].门诊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初诊心理状况分析与护理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04)
    • [21].大学新生人乳头瘤病毒认知现状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10)
    • [22].人乳头瘤病毒不同基因型检测的临床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09)
    • [23].人乳头瘤病毒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J]. 病毒学报 2020(02)
    • [24].人乳头瘤病毒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0(03)
    • [25].人乳头瘤病毒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对788例女性筛查结果及相关分析[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0(08)
    • [26].女性外阴鲍恩病合并人乳头瘤病毒18阳性[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20(09)
    • [27].宫颈环形电切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7(02)
    • [28].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及研究现状[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6(11)
    • [29].25岁以上妇女使用人乳头瘤病毒16/18AS04-佐剂疫苗的效力、安全性和免疫原性[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6(06)
    • [30].人乳头瘤病毒衣壳蛋白C末端结构臂具有免疫原性并参与病毒—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J]. 科学新闻 2017(04)

    标签:;  ;  ;  

    辽宁地区人乳头瘤病毒不同亚型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