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形成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高效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形成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药行业在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农药剂型加工作为有效缓解农药压力的途径之一也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农药微乳液适应农药水基化剂型发展的需要,近些年迅速发展起来。而目前国内外对农药微乳液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简单的配方筛选阶段。本论文以高效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为研究对象,在已做工作的基础上,对农药微乳液的形成机理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地研究。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筛选原药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对微乳剂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得出了5%高效氟氯氰菊酯微乳剂最佳配方:原药与环己酮按1:2比例溶解,用量为15%;34#与500#以4:1的比例进行混配总用量为15%;助表面活性剂为正辛醇,用量为2%。2.建立了25℃时,高效氟氯氰菊酯微乳剂形成过程中,表面活性剂混剂、正辛醇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最大加入量的数学模型: Y=AXcXs+BXc+CXs+D式中,Y、Xc,Xs,分别为高效氟氯氰菊酯最大加入量、正辛醇、表面活性剂混剂的质量百分比,适用范围:T:25℃;Xc:0.5%~4%;Xs:10%~17%.3.分别测定了20℃、25℃、30℃、35℃、40℃五个温度下,高效氟氯氰菊酯的最大加入量,得出表面活性剂混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用量一定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20~40℃),高效氟氯氰菊酯的最大加入量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大的规律。4.研究了结合有五种金属反离子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苯乙烯化苯酚聚氧乙烯醚按摩尔比1:1混配后,增溶高效氯氟氰菊酯形成的载药微乳体系在导电机理、相行为以及热贮稳定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结合K+和Na+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大,K+和Na+的水合半径又小,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离子头基结合紧密,从而易于形成O/W型微乳液,Li+次之,结合Ca2+和Mg2+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由于亲油性强,不利于形成O/W型微乳液。一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摩尔比1:1附近时,原药的热贮分解率最低,二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摩尔比较靠近1:1.5时,分解率相对较小。5.运用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研究了30±0.1℃时结合不同反离子的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的界面性质,得出结论:(1)结合一价反离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值大小顺序为DBSK<DBSNa<DBSLi,结合二价反离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值大小顺序为DBSCa<DBSMg,二价反离子较一价反离子对于相同疏水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值要小得多。同价离子间差别不是很明显,仅与其水合离子半径大小成正相关。(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按照摩尔比1:1进行混配后其γcmc和cmc值发生显著变化,γcmc和cmc值位于前两者之间,且乳化性能明显提高。同价离子对于疏水基相同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γcmc和cmc值影响不大。6.以电导率为基础绘制了四种不同溶剂的高效氯氟氰菊酯载药微乳液拟三元相图,以芘为荧光探针间接测定了不同溶剂溶解高效氯氟氰菊酯后在胶团中的增溶位置,并通过热贮实验进一步证实了实验结果:极性弱的溶剂比极性强的溶剂更易于形成O/W型高效氯氟氰菊酯载药微乳液,在胶团中增溶位置更靠近胶束内核,与水接触几率较小,所形成的载药微乳液更稳定。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引言
  • 1 农药剂型发展面临的机遇
  • 2 新剂型的开发成为热点
  • 3 微乳液在农药中的应用
  • 3.1 微乳液形成过程及形成机理方面的研究
  • 3.2 农药微乳液基本性质
  • 3.3 农药微乳液研究历史及现状
  • 3.4 农药微乳剂的配制方法
  • 3.5 国内外农药微乳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4.1 本实验室试验成果简介
  • 4.2 高效氟氯氰菊酯微乳液配制
  • 4.3 载药微乳液微观机理的进一步研究
  • 第二章 5%高效氟氯氰菊酯微乳液配方的筛选及各组分最大加入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原药溶剂的筛选
  • 1.2.2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1.2.3 助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1.2.4 微乳剂配方质量评价
  • 1.2.5 最大加入量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配方筛选结果
  • 2.1.1 原药溶剂的筛选结果
  • 2.1.2 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2.1.3 助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2.1.4 所筛选 5%高效氟氯氰菊酯微乳剂质量评价结果
  • 2.2 25℃时表面活性剂混剂、正辛醇含量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最大加入量的关系
  • 2.2.1 不同表面活性剂混剂、正辛醇含量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最大加入量的影响
  • 2.2.2 正辛醇含量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最大加入量的影响
  • 2.2.3 表面活性剂混剂含量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最大加入量的影响
  • 2.2.4 表面活性剂混剂、正辛醇与高效氟氯氰菊酯最大加入量的数学模型
  • 2.3 温度对高效氟氯氰菊酯最大加入量的影响
  • 3 结论
  • 第三章 五种不同金属反离子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相行为和稳定性的影响
  •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1.1.2 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的制备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结合不同金属反离子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相图绘制
  • 1.2.2 不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 NR601 按摩尔比1:1 混配后高效氯氟氰菊酯热贮分解率的测定
  • 1.2.3 不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 NR601 按不同配比混配高效氯氟氰菊酯 热贮分解率的测定
  • 1.2.4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形成中的偏光显微镜观察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微乳液微观结构的电导率研究
  • 2.2 反离子对O/W 型微乳液相行为的影响
  • 2.3 不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NR601 按摩尔比1:1 混配后形成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的热贮分解率
  • 2.4 不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 NR601 按不同摩尔比混配形成高效氯氟氰菊酯热贮分解率
  •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形成中的偏光显微镜观察
  • 3 结论
  • 第四章 不同反离子对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界面性质的影响
  • 1 实验部分
  • 1.1 试剂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结合不同金属反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测定
  • 1.2.2 结合不同金属反离子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的界面张力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结合不同金属反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值
  • 2.2 结合不同金属反离子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的界面性质
  • 3 结论
  • 第五章 溶剂极性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的研究
  • 1 实验部分
  •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2 实验方法
  • 1.2.1 拟三元相图的绘制
  • 1.2.2 稳态荧光法测定胶团微极性
  • 1.2.3 高效氯氟氰菊酯热贮分解率的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溶剂极性对O/W 型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相图的影响
  • 2.2 稳态荧光法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微环境极性的研究
  • 2.3 溶剂极性对 O/W 型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热贮稳定性的影响
  • 3 结论
  • 总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论文创新之处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高效氟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液形成过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