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演绎着一个奇特的空间模式。一方面,受益于信息技术和交通系统的飞速进步,资本、商品、信息和技术的跨国、跨地区流动更加方便快捷,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发明显;另一方面,区域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比传统时代更为加强,经济重心更加趋向于地理集中,“产业发展地方化”的态势日益明显,产业集群的兴旺深刻地表明了这一点。产业集群在形式上表现为众多企业和相关部门在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基础之上形成的地理集中。作为“本垒”,产业集群培育出所在国或地区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建立起不同寻常的竞争优势。但多年的实践表明,集群在以其聚集优势为区域经济增长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负效应。如何最大化地规避产业集群的负效应,保持永续发展能力和竞争优势呢?本文认为,产业集群应当向生物群落系统“学习”,产业集群完全有可能从生物群落系统的平稳、健康运行中找寻到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走上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并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整体协调和和谐发展。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第一,运用生态学理论重新定义产业集群,指出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时空内,由不同的企业种群及功能种群按照一定的结构、一定的种类和一定的种间关系构建起的复杂的群落。企业种群处于群落的核心位置,功能种群为企业种群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支持,不同的种群之间相互联系,在集群内部及集群与外界之间形成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形成一个具有明显生态系统特征的产业集群系统。第二,搭建起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框架,并形成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囿于笔者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限制,该评价体系仍需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基于产业集群传统理论和生态学理论,对产业集群进行生态分析,明确集群的构成及不同因子相互间的作用机制;第二,基于生态平衡理论构建产业集群生态平衡模型,分析产业集群实现生态平衡的条件,此为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基础;第三,按照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要求,提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组织模式、目标、动力和实现途径;第四,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第五,结合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现状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促进生态化发展升级的相关建议。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之根本在于一种观念,即不能简单地把产业集群看作一个纯粹的赚钱机器去使用,而应将其视为一个有生命活动的复杂有机体去呵护,不断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集群的每一份子都应具备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在生态化管理方法和有针对性的集群政策的指导下,致力于构建合理的有序的产业集群生态系统,只有这样,集群内部因子才能实现有效组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功效,才能保持持续的发展能力,才能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最终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述评
  • 2.1 产业集群传统理论综述
  • 2.1.1 国外产业集群传统理论
  • 2.1.2 国内产业集群传统理论
  • 2.2 生态视角的产业集群理论研究进展
  • 3. 产业集群生态分析
  • 3.1 产业集群生态定义
  • 3.2 产业集群生态因子分析
  • 3.2.1 核心层生态因子
  • 3.2.2 辅助层生态因子
  • 3.2.3 扩展层生态因子
  • 4. 产业集群生态平衡分析
  • 4.1 关于企业种群规模的讨论
  • 4.1.1 无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种群规模
  • 4.1.2 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种群规模
  • 4.2 产业集群的生态平衡模型
  • 4.2.1 竞争模型
  • 4.2.2 互利模型
  • 4.2.3 上下游关系模型
  • 4.3 产业集群生态平衡条件
  • 5.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
  • 5.1 产业集群生态化
  • 5.2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 5.3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组织模式
  • 5.4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目标
  • 5.5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驱动因素
  • 5.6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实现途径
  • 5.6.1 产业集群生态化管理
  • 5.6.2 生态型产业集群政策
  • 6.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1 构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 6.1.1 层次分析法及技术框架
  • 6.1.2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应用
  • 6.2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7.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实证分析与评价
  • 7.1 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概况
  • 7.2 威海高技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实证分析
  • 7.3 分析结论
  • 7.4 提高威海高技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水平的建议
  • 8. 结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丽乡村生态化发展路径[J]. 乡村科技 2020(22)
    • [2].青少年网球发展现状与生态化发展对策探讨[J]. 青少年体育 2019(04)
    • [3].运动员生态化发展研究[J].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9(04)
    • [4].中国现代农业生态化发展历程与政策导向[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2)
    • [5].茶叶生态化发展模式筛选与应用[J]. 福建茶叶 2018(09)
    • [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化发展价值[J]. 文史博览(理论) 2016(10)
    • [7].浅谈人的生态化发展的实质[J]. 改革与开放 2016(03)
    • [8].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J]. 运动 2016(06)
    • [9].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化发展政策的文化人类学展望[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5(01)
    • [10].教师生态化发展管理的理论及现实困境解析[J]. 教学与管理 2015(12)
    • [11].资源型产业生态化发展水平及其演进——以新疆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 2015(05)
    • [12].银行金融生态化发展体系的构建探究[J]. 品牌(下半月) 2015(04)
    • [13].柴达木地区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的评价分析[J]. 当代经济 2015(23)
    • [14].中外专家西安共商土地生态化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创新(西安)论坛召开[J]. 陕西画报 2016(05)
    • [15].体育教育生态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22)
    • [16].浅析校企合作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 长江丛刊 2016(35)
    • [17].浅谈高中政治教学课堂生态化发展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7(11)
    • [18].农业生态化发展中各利益主体博弈行为分析[J]. 生态经济评论 2013(00)
    • [19].绿色金融支持区域经济生态化发展——以福建三明为例[J]. 科技和产业 2020(04)
    • [20].中国产业系统生态化发展效率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6(04)
    • [21].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海洋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J]. 生物技术世界 2016(04)
    • [22].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模式研究[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5(01)
    • [23].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模式探索——以辽宁沈阳为例[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4].基于“学业—职业”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生态化发展探究[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1)
    • [25].云南省资源型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J]. 商 2015(21)
    • [26].国内氯碱工业生态化发展趋势研究[J]. 考试周刊 2013(54)
    • [27].工业经济的生态化发展道路研究[J]. 商 2014(04)
    • [28].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 求索 2012(07)
    • [29].县域经济生态化发展的一种实践探索[J]. 经济管理 2011(11)
    • [30].图书馆生态化发展之审视[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0(02)

    标签:;  ;  ;  ;  ;  

    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