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科学传播问题研究

网络时代的科学传播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科学传播是科学哲学领域中新兴的一个学术领域。本文立足于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和后现代传媒理论,对网络时代科学传播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哲学分析。本文首先提出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其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简要述评,提出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接着,对科学传播的概念和特性进行反思和概括,认为科学传播是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在不同个体之间实现共享的过程,是通过平等对话的方式理解科学、探讨科技事务的一种方式。它具有主张用“多元、平等、开放、互动”的传播理念来理解科学技术、强调和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需要并提倡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互融合等三个方面的特性。再次,通过对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比较分析,指出网络科学传播具有信息传播的双向、多向互动性,“去中心化”与“自组织”性,科学知识的内爆和科学信息资源充分性以及有助于培育科学精神等优势;但也存在科学知识的权威、稳定性被消解,容易成为伪科学存在和传播的温床等局限。然后,本文采用类型分析方法,在分析科学传播的主体、客体和中介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的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包括内生型动力机制、外生型动力机制和联动型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包括科学传播的语境约束、网络科学传播的媒体约束、科学传播主体和客体约束;运行机制包括科研导向运行机制、目标受众运行机制和网络自在传播运行机制。进一步,分析了网络时代的科学传播结构模式和功能模式,并对网络科学传播的立体网状节点互动模式及其特征进行了说明,指出立体网状节点传播模式使得科学知识自身作为一个一元的整体,其内部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之间却快速交融、反应、繁衍从而引发内爆。最后,分析了我国公众通过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获取科学信息的现状,总结了当代中国科学传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代中国科学传播的发展对策:有效区分“核心知识”和“外围知识”;建立网络科学传播体系;改进科学传播模式;协调媒体运作与科学传播的关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与评论
  • (一) 哲学视角下的科学传播研究
  • (二) 传播学视角下的科学传播研究
  • 三、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视角
  • (二) 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科学传播的本质反思
  • 一、关于科学传播的内涵
  • 二、科学传播的结构模式
  • 三、科学传播的功能
  • 四、科学传播的特性
  • (一) 科学传播理论主张用"多元、平等、开放、互动"的传播理念来理解科学技术
  • (二) 科学传播强调和重视科学精神的培育
  • (三) 现代科学传播过程需要并提倡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交互融合
  • 五、本章小结
  • 引文和注释
  • 第三章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比较
  • 一、传统媒体的传播特性
  • (一) 书刊、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体的科学传播特性
  • (二) 广播、电视等传统电子媒体的科学传播特性
  • 二、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
  • (一) 即时性
  • (二) 海量性
  • (三) 全球性
  • (四) 互动性
  • (五) 多媒体性
  • 三、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比较
  • (一) 网络科学传播的优势
  • (二) 网络科学传播的局限
  • (三) 从网络科学传播的优势与局限看网络符码世界理论
  • 三、媒体在知识建构中发挥的作用
  • 四、本章小结
  • 引文和注释
  • 第四章 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的要素分析
  • 一、科学传播主体
  • (一) 科学传播主体的范围
  • (二) 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的两大主体群
  • 二、科学传播客体
  • (一) 客体在网络科学传播中的行为建构
  • (二) 网络时代科学知识的个人建构与社会建构
  • 三、科学传播中介
  • 四、本章小结
  • 引文和注释
  • 第五章 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的机制分析
  • 一、科学传播的动力机制
  • (一) 内生型动力机制
  • (二) 外生型动力机制
  • (三) 联动型动力机制
  • 二、科学传播的约束机制
  • (一) 科学传播的语境约束
  • (二) 网络科学传播的媒体约束机制
  • (三) 科学传播主体和客体约束机制
  • 三、科学传播的运行机制
  • (一) 科研导向运行机制
  • (二) 目标受众运行机制
  • (三) 网络自在传播运行机制
  • 四、本章小结
  • 引文和注释
  • 第六章 网络时代科学传播的模式分析
  • 一、网络科学传播的结构模式
  • (一) 网络科学传播的结构模式
  • (二) 网络科学传播结构模式的特点
  • 二、网络科学传播的功能模式
  • (一) 网络科学传播的功能模式
  • (二) 网络科学传播功能模式的特点
  • 三、科学传播的互动模式—立体网状节点模式
  • (一) 立体网状节点传播模式描述
  • (二) 立体网状节点传播模式的特征
  • 四、本章小结
  • 引文和注释
  • 第七章 当代中国科学传播的状况分析
  • 一、当代中国科学传播的现状分析
  • (一) 我国公众通过传统媒体获取科学信息的现状
  • (二) 我国公众通过网络获取科学信息的现状
  • 二、当代中国科学传播的问题分析
  • (一) 传统科学传播模式重新扩大了受众与科学之间的距离
  • (二) 有限的科学信息渠道和信息需求的"管视"缩小了科学传播的范围
  • (三) 信息不透明和与公众利益相冲突的事件降低了科学传播的公信力度
  • (四) 科学精神在媒体领域遭受消解——兼谈后现代传媒理论与科学传播
  • 的网络形态
  • 三、当代中国科学传播的发展对策
  • (一) 有效区分"核心知识"和"外围知识"
  • (二) 建立网络科学传播体系
  • (三) 协调媒体运作与科学传播的关系
  • 四、本章小结
  • 引文和注释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新世界主义”视阈下的认知传播模式——华莱坞电影媒介叙事策略研究[J]. 当代电影 2019(12)
    • [2].移动短视频应用的内容生产及传播模式分析[J]. 科技传播 2019(24)
    • [3].互联网时代电视传播模式创新探究[J]. 传播力研究 2020(02)
    • [4].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模式及应对[J]. 江苏高教 2020(06)
    • [5].自媒体视域下的科学传播模式探讨[J]. 传媒论坛 2020(18)
    • [6].科研类推文的发表者和传播模式[J].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2020(09)
    • [7].基于新媒体的社会教育传播模式构建研究[J]. 采写编 2020(05)
    • [8].群观后的狂欢行动——浅析竖屏短视频的传播模式[J]. 传播力研究 2020(21)
    •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数据传播模式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0].新媒体对教育传播模式的影响分析——以慕课为例[J]. 传播力研究 2019(05)
    • [11].《经典咏流传》融媒体创新传播模式探讨[J]. 科技传播 2019(11)
    • [12].浅析政务抖音号传播模式——以“武汉公安”抖音号为例[J]. 新闻前哨 2019(10)
    • [13].基于贝罗传播模式的中学有机化学教学设计[J]. 化学教育 2016(23)
    • [14].独立音乐的发展现状研究[J]. 北方音乐 2017(12)
    • [15].网络广告传播模式探析[J]. 电视指南 2017(19)
    • [16].从名气到人气: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传播模式[J]. 编辑之友 2016(12)
    • [17].新媒体对教育传播模式的影响之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1)
    • [18].新闻传播模式的实践图景——兼对“新闻5W传播模式”的质疑[J]. 西部学刊 2017(01)
    • [19].传播学视阙下慕课的教育传播模式思考[J]. 今传媒 2017(02)
    • [20].互联网时代电视传播模式创新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3)
    • [2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公益传播模式及特点比较[J].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2)
    • [22].简析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模式——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24)
    • [23].浅谈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模式创新[J]. 新闻传播 2017(14)
    • [24].主动走红类网红的传播模式探究[J]. 青年记者 2017(18)
    • [25].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之研究[J]. 传播力研究 2017(05)
    • [26].公益传播中的自媒体传播模式——以益博公益为例[J]. 视听 2016(04)
    • [27].网络电影传播模式的构建分析[J]. 西部广播电视 2016(08)
    • [28].廉政政策传播模式创新的动力与路径选择[J]. 学习论坛 2016(06)
    • [29].短视频在高校融媒体传播模式下的作用探讨[J]. 数码世界 2020(05)
    • [30].浅谈微博对传统新闻传播模式的影响[J]. 东西南北 2020(07)

    标签:;  ;  ;  ;  

    网络时代的科学传播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