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设施的区位选择与社会影响研究 ——以西安市垃圾填埋场为例

邻避设施的区位选择与社会影响研究 ——以西安市垃圾填埋场为例

论文摘要

邻避设施,是指一些有污染威胁的公共设施,是城市公共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整体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张,各地承受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由邻避设施引发的矛盾已经成为普通而公开的现象。如何减少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实现成本-效益对等,找到缓解矛盾冲突的途径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垃圾填埋场通过对资源回收以后无法使用的垃圾进行填埋,清洁人们的居住环境,防止病毒、细菌的滋生和扩散,是现代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垃圾处理设施。但因其“制造麻烦”和“讨人嫌”而成为给周边地区带来环境风险继而引发社会问题的典型的邻避设施。本文以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为案例,通过对纳入公众参与的垃圾处理设施的区位分析,研究邻避设施从“邻避”转为“迎臂”的机制。试图通过西安市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系统研究以垃圾填埋场为代表的邻避设施及其社会影响问题,为邻避设施区位选择提供理论支撑,为邻避设施建设达到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理论,综合运用文献评述、专家咨询、结构化问卷调查、访谈式重点调查、现场踏勘、GIS分析方法,以西安市垃圾填埋场为例,研究邻避设施的区位选择与社会影响。首先概观西安市垃圾处理的整体情况,结合西安市区特性把握西安市垃圾的产生和处理现状以及垃圾填埋场建设情况,继而指出垃圾填埋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从垃圾填埋场的影响因素出发,明确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及影响机理;第三,通过对满足法律和物理条件的地区进行三次筛选和建设候补地的比选建立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的合理程序;第四,回溯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过程,运用本文提出的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的方法和程序对西安市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进行反评估,探讨基于区域和谐视角的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问题;第五,阐述垃圾处理设施的环境风险和社会影响,分析社会、经济效益关系等在垃圾处理场区位选择中的作用效应。进而通过建立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的公众“容许率”模型,明确居民和专家对垃圾填埋场的厌恶感与距离的关系;最后,提出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在法律建设、区位选择程序、补偿机制、畅通信息渠道、公众参与对象以及环评中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对策建议。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明确主导因素及影响机理是以垃圾填埋场为代表的邻避设施区位选择的首要条件。垃圾填埋设施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包括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方而,环境方面的因素包括①水文②地质、地形③气候④生物多样性(动植物、生态系统);社会方面的因素包括①居民的风险认知②居民的厌恶感③与居民的沟通:经济方面的因素包括①垃圾运输距离②场地征用费③居民拆迁费④填埋场的建设费用。(2)合理的区位选择对于消除民众对垃圾填埋场建设的疑虑和担心,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至关重要。垃圾填埋场合理的区位选择程序要按照法律规定、物理条件、规避设施等进行三次筛选,排出候补地区优先顺序,在此基础上,对区位选择阶段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进行评价,最后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最佳候补地区。(3)根据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程序与方法对西安市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进行反评估,通过三次筛选及运用AHP综合评价后,得到垃圾填埋场候补地区排列顺序为江村沟、小沟、月登阁。(4)与居民达成共识的条件是“传达和共享正确的信息”以及“提供达成共识的场所”。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是提供正确信息并进行沟通的有效方式。公众参与涉及到参与对象、参与程度等。在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过程中,适时、适当的召开说明会并公开相关信息非常重要。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开设专家解释和说明的窗口或者就设施建设设置一些问答栏目等是即时传递正确信息和为公众提供表达诉求渠道的有效手段。(5)垃圾处理设施既伴随环境风险,同时也会带来社会影响。在对垃圾处理场的风险认知方面,居民对填埋场的风险认知最影响是否赞同填埋场所选地区;在垃圾处理场伴随的社会影响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和资产价值变化是评价社会影响的两个因素,在垃圾填埋场周边建造福利设施以及建立一定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区位选择时与居民沟通并达成共识的有效手段。(6)定量描述垃圾处理设施距离和居民容许率的关系对于把握设施区位选择时的利害关系者、限定补偿对象是有用的。通过对西安市区居民和专家进行意识调查明确了两者对于垃圾处理设施的容许距离。由于居民对垃圾中转站的作用不了解、加之未考虑收集搬运费用等项目建设成本等原因,其对垃圾处理设施设置距离的想法未免偏颇。而从专家方面来看垃圾处理设施配置的决定因素除了邻避效应以外,还包括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收集搬运费用等经济因素,不愿建在自家门口的心理人皆有之,但是考虑到技术、经济、环境等各方面条件时,专家对于垃圾处理设施的意识更趋于理性、也更具备可行性。本文属跨学科研究,力图整合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交叉创新。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①系统提出了基于环境风险考量和纳入公众参与的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程序和方法:②运用合理的区位选择程序对典型建设项目进行反评估,验证了基于环境风险考量的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程序与方法的有效性;③通过居民对垃圾填埋场厌恶感与距离之间关系的研究,为判断邻避设施区位选择的社会影响和定量把握其影响范围提供了依据。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邻避设施引发的反对运动日趋凸显
  • 1.1.2 垃圾处理场是典型的邻避设施
  • 1.1.3 国际化大都市呼唤垃圾处理场合理的区位选择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1.3.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回顾与文献综述
  • 2.1 国外邻避设施的研究现状
  • 2.1.1 邻避效应的研究现状
  • 2.1.2 邻避设施研究的重心
  • 2.1.3 垃圾处理设施区位选择的研究现状
  • 2.2 国内邻避设施的研究
  • 2.2.1 邻避设施研究的演化
  • 2.2.2 垃圾处理设施区位选择的研究现状
  • 2.2.3 垃圾处理设施区位选择的研究方法
  • 2.2.4 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 2.3 国内外研究比较
  • 2.4 小结
  • 第三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3.1.1 邻避设施
  • 3.1.2 垃圾填埋场
  • 3.1.3 垃圾焚烧厂
  • 3.2 邻避设施区位选择的理论基础
  • 3.2.1 区位论
  • 3.2.2 博弈论
  • 3.2.3 环境经济学
  • 3.2.4 环境影响评价
  • 第四章 西安市垃圾填埋场的现状及问题
  • 4.1 西安市概况
  • 4.1.1 西安市社会经济状况
  • 4.1.2 西安市自然环境状况
  • 4.2 西安市生活垃圾的产生及处理
  • 4.2.1 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
  • 4.2.2 西安市城市生活垃圾的收运
  • 4.2.3 西安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 4.3 西安市垃圾填埋场填埋容量及分布
  • 4.4 西安市生活垃圾的收费
  • 4.5 西安市垃圾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 5.1 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因素
  • 5.2 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及影响机理
  • 5.2.1 环境方面的因素及影响机理
  • 5.2.2 社会方面的因素及影响机理
  • 5.2.3 经济方面的因素及影响机理
  • 第六章 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的程序与方法
  • 6.1 防止地下水污染的重要性
  • 6.2 垃圾填埋场候补地区的筛选
  • 6.3 考虑到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区位选择方法
  • 6.3.1 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价
  • 6.3.2 使用阶层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
  • 第七章 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案例分析
  • 7.1 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过程回溯
  • 7.1.1 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的背景
  • 7.1.2 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的过程
  • 7.2 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分析
  • 7.2.1 重视地下水污染的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分析流程
  • 7.2.2 西安市垃圾填埋场候补地区的筛选
  • 7.2.3 层次分析法在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中的应用
  • 7.3 区域和谐视角下西安市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问题探讨
  • 7.3.1 将公众参与纳入到区位选择的每个阶段
  • 7.3.2 通过建立补偿机制与周边居民建立信赖关系
  • 7.3.3 多渠道帮助公众即时获取垃圾填埋场区位选择的正确信息
  • 7.3.4 环评公众参与调查时应听取多方意见
  • 7.4 小结
  • 第八章 垃圾处理设施的环境风险与社会影响
  • 8.1 垃圾处理设施环境风险的定性分析
  • 8.1.1 风险沟通及其内涵
  • 8.1.2 垃圾处理设施的环境风险
  • 8.1.3 基于人性公平视角的设施区位选择
  • 8.2 垃圾处理设施区位选择的外部费用定量评价
  • 8.2.1 基于问卷调查的评价与分析
  • 8.2.2 基于社会统计数据进行的评价
  • 8.3 西安市垃圾处理设施距离与居民厌恶感的实证研究
  • 8.3.1 建立基于居民意识的垃圾处理设施区位选择模型
  • 8.3.2 垃圾处理设施的容许距离
  • 8.4 小结
  • 第九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对策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控制污染让垃圾填埋更环保[J]. 中国建设教育 2008(06)
    • [2].某大型垃圾填埋场环境调查分析[J]. 环境卫生工程 2019(06)
    • [3].垃圾填埋场对隧道影响及对策[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05)
    • [4].浅谈清流县观音堂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治理措施[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1)
    • [5].垃圾填埋场的治理与利用研究——以虎尾山垃圾填埋场治理为例[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5)
    • [6].浙江省某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产量预测及发电工艺方案设计[J]. 环境卫生工程 2020(02)
    • [7].垃圾填埋场渗漏分析及防渗修复处理措施[J]. 环境与发展 2020(04)
    • [8].地质调查工作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以芜湖市垃圾填埋场选址为例[J]. 西部资源 2020(03)
    • [9].垃圾填埋场对周边土壤性质的影响[J]. 广东化工 2020(12)
    • [10].浅析垃圾填埋场勘察注意的有关问题[J]. 绿色环保建材 2020(08)
    • [11].简易垃圾填埋场污染综合整治分析[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20(09)
    • [12].垃圾填埋场垂直防渗帷幕综合检测方法研究[J]. 环境工程 2020(09)
    • [13].关于城市存量垃圾填埋场整治方案的探讨[J]. 价值工程 2019(13)
    • [14].土地改造方案及效益分析——以废弃的垃圾填埋场为例[J]. 四川水泥 2019(02)
    • [15].垃圾填埋场变形稳定性分析及稳定性提升措施研究[J]. 四川水泥 2019(04)
    • [16].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策略探讨[J]. 环境与发展 2019(08)
    • [17].垃圾填埋场渗漏分析及防渗修复处理措施[J]. 水电站设计 2019(04)
    • [18].如何减少垃圾“发火”?[J]. 中国消防 2018(03)
    • [19].垃圾填埋场回填黏土块度对渗透性的影响[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 [20].垃圾填埋场填埋气体排放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7(02)
    • [21].垃圾填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J]. 绿色科技 2017(06)
    • [22].成都市长安垃圾填埋场渗沥液应急处理设施的设计[J]. 环境卫生工程 2017(02)
    • [23].小城镇简易垃圾填埋场整治分析——以临安昌化接官岭填埋场项目为例[J]. 环境卫生工程 2017(03)
    • [24].中国垃圾填埋场2012年甲烷排放特征研究[J]. 环境工程 2016(02)
    • [25].中国垃圾填埋场恶臭影响人口和人群活动研究[J]. 环境工程 2016(02)
    • [26].垃圾填埋场用地的规划修复与再生——基于慢发性技术灾害视角的欧美案例研究[J]. 上海城市规划 2016(01)
    • [27].简易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研究[J].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6(07)
    • [28].上海黎明垃圾填埋场景观生态规划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16(27)
    • [29].北京市垃圾填埋场修复技术及发展趋势[J]. 辽宁化工 2014(11)
    • [30].基于垃圾填埋场设计的优化对策探析[J]. 门窗 2014(11)

    标签:;  ;  ;  ;  ;  

    邻避设施的区位选择与社会影响研究 ——以西安市垃圾填埋场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