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1和NOS在骨癌痛小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及意义

NR1和NOS在骨癌痛小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及意义

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可重复性强,与人类骨癌痛高度相似的小鼠骨癌痛模型,探讨NR1与NOS在癌性痛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实验第一部分小鼠骨癌痛模型的制备及评价:选用体重约18-20g的成年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四组,模型组(15只):接种Lewis肺癌细胞2×106个;热灭活组(5只):接种相同数目加热灭活的Lewis肺癌细胞;PBS组(5只):接种等容积的PBS液;正常对照组(5只):不予任何处理。接种容积均为10ul。术后7天始隔日观察小鼠自发痛行为及测定机械性触诱发痛。术后第7、15、23天,将小鼠麻醉后行双侧后肢X线摄片,评估肿瘤诱发的骨组织破坏程度。模型组小鼠每次摄片后任选5只取术侧后肢,各对照组小鼠最后一次摄片后取术侧后肢,分别作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骨质破坏情况。实验第二部分NR1和NOS在骨癌痛小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及意义:在实验第一部分成功建立小鼠骨癌痛模型的基础上,另选体重约18-20g的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分为A组(模型组)接种Lewis肺癌细胞2×106个,B组(对照组)接种等容积的PBS液,C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每组10只,接种容积均为10ul。按照实验第一部分的方法建立骨癌痛模型,于建模后第23天取腰段脊髓行NR1免疫组化检测和NOS测定。结果1)实验组接种后第11天左右出现明显自发痛行为,表现为自发抬足时间延长;接种后第13天左右出现明显的触诱发痛,表现为50%缩足阈值明显下降,且持续整个观察期。接种后第23天放射学结果显示,术侧股骨下段骨髓腔消失,骨皮质中断、大块缺损。同时组织学可见肿瘤细胞充满骨髓腔,且穿破骨皮质向外生长,侵犯周围肌肉组织。行为学、放射学、组织学三方面证实建模成功。2)脊髓NR1免疫组化检查和NOS测定结果:模型组NR1染色实际灰度与IOD值分别为95.400±6.076、11.383±2.277,对照组分别为58.257±9.781、6.283±1.900,空白对照组分别为52.689±10.290、5.972±1.352,分别与空白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NOS测定,模型组为2.842±0.663,对照组为1.770±0.149,空白对照组1.445±0.134,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以及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57BL/6小鼠股骨骨髓腔接种Lewis肺癌细胞能成功制备小鼠骨癌痛模型,此模型与人类骨癌痛高度相似。同时,骨癌痛小鼠脊髓背角NR1与NOS表达增高,说明脊髓NR1及NOS可能在骨癌痛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部分 C57BL/6小鼠骨癌痛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部分 NR1和NOS在骨癌痛小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及意义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NR1和NOS在骨癌痛小鼠脊髓背角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