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II)、As(V)和PFOS在金属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Zn(II)、As(V)和PFOS在金属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几种典型的环境污染物分子Zn(II)、As(V)和PFOS在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化学吸附行为进行了量子化学研究。研究的体系包括Zn(II)/水锰矿体系、As(V)/锐钛矿体系、Zn(II)/锐钛矿体系、As(V)-Zn(II)/锐钛矿共吸附体系、PFOS/针铁矿体系和PFOS/锐钛矿体系。分别从吸附产物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吸附热力学等方面研究了体系的微观特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 Zn(II)在水锰矿表面发生吸附时,水合吸附构型的稳定性顺序为DC > SE-B > SE-A > DE,水解物种为DC > SE-A > SE-B > DE,这些顺序均符合鲍林第三规则;吸附过程和水解过程相互制约,吸附过程中电子由水锰矿向吸附质的迁移,并结合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和前线轨道组成分析了吸附产物的稳定性。(2)对As(V)、Zn(II)/TiO2吸附体系DC、SC和SE物种电子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As(V)和Zn(II)在TiO2表面发生吸附时表现为不同的微观机制:As(V)与表面氧原子通过As-Oσ键形成较为紧密的结合,Zn(II)仅通过孤对电子和外层空轨道与表面进行电子交换形成较为松散的结合。这种微观结合机制的不同导致了两个体系在振动光谱、电荷分布和前线轨道组成等方面的差异。(3) As(V)-Zn(II)/锐钛矿表面共吸附体系中吸附质在簇表面的结合程度较之单独吸附体系有所下降;但As(V)的存在提高了Zn(II)吸附的热力学趋势,反之亦然;Zn(II)存在的情况下As(V)在锐钛矿表面以DC吸附构型为主;As(V)对体系前线轨道分布的影响强于Zn(II),SE构型对前线轨道分布的影响强于DC构型,当As(V)和Zn(II)发生共吸附时Zn(II)的反应活性被削弱。(4)在PFOS/锐钛矿、针铁矿体系中,PFOS以磺酸基端立式吸附于矿物表面,吸附后磺酸基的结构变化明显;S-O键级下降,C-S和C-F键级上升;各吸附物种的稳定性顺序为Fe > Ti,SC > SE2 > SE1 > DC;吸附过程中电荷由PFOS的C-F链向矿物表面转移,磺酸基在电荷转移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吸附态PFOS分子中各自然键轨道对S-C和S-Oσ*反键轨道有较强的供电子作用,有利于吸附产物的稳定。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分子环境科学
  • 1.2 亚稳平衡态吸附(Metastable-Equilibrium Adsorption, MEA)理论
  • 1.2.1 基本假设
  • 1.2.2 MEA 不等式
  • 1.2.3 MEA 吸附等温式
  • 1.2.4 MEA 理论的微观验证
  • 1.3 污染物分子界面行为微观机理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中涉及的几种矿物简介
  • 1.4.1 水锰矿
  • 1.4.2 锐钛矿
  • 1.4.3 针铁矿
  • 1.4.4 Zn(II)
  • 1.4.5 As(V)
  • 1.4.6 PFOS
  • 1.5 本论文的内容框架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密度泛函理论简介
  • 2.1 Thomas-Fermi 模型
  • 2.2 Hohenberg-Kohn 定理
  • 2.3 Kohn-Sham 方法
  • 2.4 交换相关能泛函
  • 2.4.1 交换相关能泛函的历史沿革
  • 2.4.2 交换相关能泛函的分类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Zn(II)/γ-MnOOH 体系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 3.1 计算模型及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吸附构型与能量
  • 3.2.2 吸附与水解热化学
  • 3.2.3 自然布居分析
  • 3.2.4 前线轨道分析
  • 3.3 结论
  • 参考文献
  • 2体系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第四章 As(V)、Zn(II)/TiO2体系电子结构的密度泛函研究
  • 4.1 计算模型及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振动频率分析
  • 4.2.2 自然布居分析
  • 4.2.3 自然键轨道分析
  • 4.2.4 前线轨道分析
  • 4.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As(V)和 Zn(II)在锐钛矿表面共吸附行为的密度泛函研究
  • 5.1 计算模型与方法
  • 5.2 结果与讨论
  • 5.2.1 吸附构型的几何结构
  • 5.2.2 吸附热化学
  • 5.2.3 自然布居分析
  • 5.2.4 前线分子轨道分析
  • 5.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PFOS 在锐钛矿、针铁矿表面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 6.1 计算模型与方法
  • 6.2 结果与讨论
  • 6.2.1 吸附构型与能量
  • 6.2.2 电荷转移与分布
  • 6.2.3 自然键轨道分析
  • 6.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研究成果
  • 7.2 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草酸盐介导下含As(V)黄钾铁矾的相转化过程与As(V)的再分配行为[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7)
    • [2].基于适配体银纳米粒子比色传感测定As(Ⅲ)的研究[J]. 分析科学学报 2020(03)
    • [3].纳米氧化铝的合成方法及其对As的吸附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 2020(08)
    • [4].三疣梭子蟹体内As的蓄积特异性研究[J]. 渔业科学进展 2020(06)
    • [5].药用植物萜类生物合成β-AS基因研究进展[J]. 吉林农业 2016(23)
    • [6].As掺杂p型碲镉汞材料的研究进展[J]. 激光与红外 2017(09)
    • [7].一种基于AS安全联盟的域间路由系统拟态防护机制[J]. 计算机科学 2017(09)
    • [8].As(Ⅲ)和As(Ⅴ)胁迫下浸矿细菌胞外多糖的变化特征[J]. 金属矿山 2016(05)
    • [9].慢性应激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和应激与AS的发生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15)
    • [10].8%井冈霉素AS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药效试验[J]. 福建农业科技 2016(05)
    • [11].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s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16(04)
    • [12].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对水中As(Ⅴ)的吸附性能研究[J]. 环境工程 2016(S1)
    • [13].长波碲镉汞材料As掺杂激活研究[J]. 激光与红外 2015(02)
    • [14].5%多抗霉素AS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的防效试验[J]. 山西果树 2015(03)
    • [15].以“as”的多变用法为例窥探英语语法[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30)
    • [16].掩不住的星光 KPL冠军AS仙阁[J]. 电子竞技 2016(24)
    • [17].色酚AS生产及其废水中有用物质回收利用的探讨[J]. 山东化工 2020(18)
    • [18].外源As(Ⅲ)、As(Ⅴ)在石灰性土壤中的转化及其对有机碳降解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9(06)
    • [19].老年AS性脑梗死治疗中阿托伐他汀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04)
    • [20].载镧改性凹凸棒土对水中As(Ⅲ)的吸附特性[J]. 水资源保护 2020(05)
    • [21].基于协商的AS级多径路由机制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6(12)
    • [22].利用天然磁黄铁矿去除水中As(V)的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10)
    • [23].基于AS和瓦片地图的虚拟校园漫游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电子设计工程 2015(07)
    • [24].零价铁去除饮水中砷As(Ⅲ)性能的研究[J]. 化工中间体 2015(01)
    • [25].谈谈as引导的状语从句[J]. 中学教学参考 2009(13)
    • [26].铁镧复合氧化物纳米吸附剂的制备、表征及As(Ⅲ)吸附性能研究[J]. 环境科学 2014(11)
    • [27].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S)的测定方法研究[J]. 当代化工 2013(03)
    • [28].基于AS的交互式动漫电子贺卡创作技艺[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13(01)
    • [29].谈用于加强语气的as状语从句的翻译技巧[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30].霜霉威AS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试验[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4)

    标签:;  ;  ;  ;  

    Zn(II)、As(V)和PFOS在金属氧化物表面化学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