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瓢虫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小黑瓢虫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论文题目: 小黑瓢虫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作者: 罗宏伟

导师: 黄建

关键词: 小黑瓢虫,烟粉虱,粉虱猎物,人工饲料,繁殖技术

文献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烟粉虱是世界性的重要害虫,其严重危害给各国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利用天敌开展烟粉虱的生物防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烟粉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小黑瓢虫为研究对象,针对该虫的人工繁殖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从小黑瓢虫自然猎物繁殖和人工饲料繁殖入手,研究分析两种繁殖方法的饲养效查,提出切实可行的人工繁殖技术方案,为小黑瓢虫的生防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花椰菜、烟草、一品红、豇豆和胜红蓟等都是烟粉虱猎物人工繁育较好的寄主植物,不仅烟粉虱虫口分布量多,年平均虫口数达12.270-45.844头/叶,而且烟粉虱的存活率、产卵量和种群增长指数(Ⅰ)都达较优值。其中花椰菜为粉虱繁育的量佳寄主,种群增长指数(Ⅰ)为最大值44.62。 通过对10种寄主植物叶片物理性状的研究和营养成分的测试,发现叶片过硬,叶毛过多,所散发的刺激性气味等物理性状都对烟粉虱的取食选择有影响。此外,叶片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与粉虱发生虫量呈正相关(r=0.1814和r=0.1261),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的含量与粉虱发生虫量呈负相关(r=-0.0099和r=-0.5197),表明叶片营养成分的含量差异对烟粉虱的取食选择也有影响。 2.小黑瓢虫对寄主植物存在选择性,调查的10种寄主植物中,发现在花椰菜、一品红、烟草、胜红蓟这4种植物上的虫口分布量多,年平均虫口数达0.220-0.562头/叶,主要受到寄主植物叶片上粉虱猎物量的影响,而瓢虫与粉虱两者间的虫口数量变化是紧密相关的(r=0.6911)。寄主植物叶片的结构特征,如叶毛会影响瓢虫的爬行速度和捕食量。同时,寄主植物也显著影响小黑瓢虫的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6种寄主植物依小黑瓢虫内禀增长率(r_m)的大小排列为:花椰菜(0.0771)、胜红蓟(0.0722)、豇豆(0.0714)、一品红(0.0677)、甘薯(0.0640)、烟草(0.0540)。从人工繁殖小黑瓢虫的角度考虑,寄主植物的选择以花椰菜为首选,一品红、豇豆和胜红蓟等为备选。 3.小黑瓢虫对烟粉虱3种虫态的捕食选择表现为最喜食粉虱的卵,瓢虫生长发育快(卵至成虫23.32d),雌虫产卵量大(131.25粒/♀),种群增长迅速(用限增长率(λ)1.0751),是其人工繁殖最佳的粉虱猎物虫态。 4.小黑瓢虫成虫的捕食行为全过程有6个部分:搜寻、取食、梳理、静息、展翅、排泄,幼虫仅缺展翅行为。小黑瓢虫似乎利用“试错法”来觅食,同时,采取积极搜索式为主,偶见坐等捕食式的捕食策略。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小黑瓢虫自然猎物繁殖法

1.1 粉虱对寄主植物的选择

1.1.1 材料与方法

1.1.1.1 供试虫源

1.1.1.2 供试植物

1.1.1.3 粉虱成虫对寄主植物的栖息与取食选择性

1.1.1.4 寄主植物对粉虱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

1.1.1.5 烟粉虱在温室内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全年种群动态变化

1.1.1.6 寄主植物叶片物理性状与粉虱取食选择性的相关分析

1.1.1.7 寄主植物叶片营养成分与粉虱取食选择性的相关分析

1.1.2 结果与分析

1.1.2.1 粉虱成虫对寄主植物的栖息与取食选择性

1.1.2.2 寄主植物对粉虱生长发育、存活、繁殖及种群增长的影响

1.1.2.3 烟粉虱在温室内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全年种群动态变化

1.1.2.4 寄主植物叶片物理性状与粉虱取食选择性的相关分析

1.1.2.5 寄主植物叶片营养成分与粉虱取食选择性的相关分析

1.2 寄主植物对小黑瓢虫人工繁殖的影响

1.2.1 材料与方法

1.2.1.1 供试虫源

1.2.1.2 供试植物

1.2.1.3 小黑瓢虫在温室内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虫口数量分布

1.2.1.4 小黑瓢虫成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1.2.1.5 寄主植物对小黑瓢虫爬行速度的影响

1.2.1.6 奇主植物对小黑瓢虫捕食量的影响

1.2.1.7 寄主植物对小黑瓢虫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1.2.2 结果与分析

1.2.2.1 小黑瓢虫在温室内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虫口数量分布

1.2.2.2 小黑瓢虫成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性

1.2.2.3 寄主植物对小黑瓢虫爬行速度的影响

1.2.2.4 寄主植物对小黑瓢虫捕食量的影响

1.2.2.5 寄主植物对小黑瓢虫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1.3 小黑瓢虫对粉虱虫态的捕食选择

1.3.1 材料与方法

1.3.1.1 供试虫源

1.3.1.2 实验方法

1.3.1.3 数据处理

1.3.2 结果与分析

1.3.2.1 捕食不同虫态猎物对小黑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1.3.2.2 捕食不同虫态猎物对小黑瓢虫存活的影响

1.3.2.3 捕食不同虫态猎物对小黑瓢虫成虫繁殖的影响

1.3.2.4 捕食不同虫态猎物的小黑瓢虫的种群繁殖特征生命表参数

1.4 小黑瓢虫捕食行为的观察

1.4.1 材料与方法

1.4.1.1 供试虫源

1.4.1.2 小黑瓢虫捕食烟粉虱的全过程

1.4.1.3 小黑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行为

1.4.1.4 小黑瓢虫对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捕食行为

1.4.1.5 小黑瓢虫对烟粉虱卵-若虫混合虫态的捕食行为

1.4.1.6 饥饿对小黑瓢虫捕食行为的影响

1.4.1.7 猎物密度对小黑瓢虫捕食行为的影响

1.4.1.8 取食经历对小黑瓢虫成虫捕食行为的影响

1.4.2 结果与分析

1.4.2.1 小黑瓢虫捕食烟粉虱的全过程

1.4.2.2 小黑瓢虫雌雄成虫的捕食行为

1.4.2.3 小黑瓢虫对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捕食行为

1.4.2.4 小黑瓢虫对烟粉虱卵-若虫混合虫态的捕食行为

1.4.2.5 饥饿对小黑瓢虫捕食行为的影响

1.4.2.6 猎物密度对小黑瓢虫捕食行为的影响

1.4.2.7 取食经历对小黑瓢虫成虫捕食行为的影响

1.5 小结与讨论

2 小黑瓢虫人工饲料繁殖法

2.1 小黑瓢虫人工饲料的筛选

2.1.1 材料与方法

2.1.1.1 供试虫源

2.1.1.2 人工饲料的配制

2.1.1.3 实验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2 小黑瓢虫人工饲料的改进

2.2.1 材料与方法

2.2.1.1 供试虫源

2.2.1.2 小黑瓢虫人工饲料剂型的改进

2.2.1.3 小黑瓢虫人工饲料取食刺激剂的筛选

2.2.1.4 小黑瓢虫成虫对人工饲料取食刺激剂的行为反应

2.2.1.5 小黑瓢虫成虫对烟粉虱提取液的行为反应

2.2.1.6 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粉虱虫态活虫体浆液对小黑瓢虫成虫的饲喂效果

2.2.1.7 人工饲料中添加有无带粉虱的寄主植物浆液对小黑瓢虫成虫的饲喂效果

2.2.2 结果与分析

2.2.2.1 小黑瓢虫人工饲料剂型的改进

2.2.2.2 小黑瓢虫人工饲料取食刺激剂的筛选

2.2.2.3 小黑瓢虫成虫对人工饲料取食刺激剂的行为反应

2.2.2.4 小黑瓢虫成虫对烟粉虱提取液的行为反应

2.2.2.5 人工饲料中添加不同粉虱虫态活虫体浆液对小黑瓢虫成虫的饲喂效果

2.2.2.6 人工饲料中添加有无带粉虱的寄主植物浆液对小黑瓢虫成虫的饲喂效果

2.3 小结与讨论

3 小黑瓢虫两种繁殖方法的效果比较

3.1 两种繁殖方法对小黑瓢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供试虫源

3.1.1.2 供试饲料

3.1.1.3 实验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2 小黑瓢虫人工饲料和粉虱猎物交替饲养的效果分析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供试虫源

3.2.1.2 供试饲料

3.2.1.3 人工饲料的饲喂时间对小黑瓢虫成虫寿命及产卵的影响

3.2.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4 小黑瓢虫人工繁殖的技术方案

4.1 粉虱猎物繁殖小黑瓢虫的技术方案

4.2 人工饲料繁殖小黑瓢虫的技术方案

4.3 小结与讨论

5 小黑瓢虫人工繁殖技术的应用评价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

5.1.2 供试植物

5.1.3 实验设计

5.1.4 调查方法

5.1.5 烟粉虱各个虫期作用因子存活率估计

5.1.6 烟粉虱生命表组建方法

5.1.7 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的计算方法

5.1.8 烟粉虱种群系统中重要因子的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个人简介

致谢

实验图片

发布时间: 2005-09-27

相关论文

  • [1].异色瓢虫卵子发生及饲料对其卵黄发生的影响[D]. 陈洁.河北农业大学2011
  • [2].寄主植物-蚜虫-捕食性瓢虫三营养层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D]. 李艳艳.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 [3].小黑瓢虫生殖生物学、人工扩繁及人工饲料的研究[D]. 刘其全.福建农林大学2010
  • [4].小黑瓢虫与其猎物及竞争种作用系统的研究[D]. 荆英.福建农林大学2003
  • [5].我国主要应用赤眼蜂种的若干应用基础研究[D]. 耿金虎.中国农业大学2005
  • [6].中红侧沟茧蜂生物学特性及在新疆棉田释放对棉铃虫的控制效果研究[D]. 李建成.中国农业大学2005
  • [7].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雌性生殖系统发育及人工饲料的研究[D]. 张天澍.华东师范大学2006
  • [8].松褐天牛的天敌昆虫调查及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 张翌楠.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 [9].红脂大小蠹生物防治研究[D]. 赵建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
  • [10].异色瓢虫不同色斑类型遗传多样性研究[D]. 吴庆禹.东北林业大学2007

标签:;  ;  ;  ;  ;  

小黑瓢虫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