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拉帕米对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模型干预机制的初步探讨

维拉帕米对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模型干预机制的初步探讨

论文题目: 维拉帕米对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模型干预机制的初步探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外科学

作者: 何建

导师: 路卫,霍正禄

关键词: 维拉帕米,巨噬细胞,创伤失血性休克,内毒素血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白介素

文献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 了解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模型的干预治疗作用是否与调控p38MAPK的激活有关。 方法 在体实验部分:制作创伤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大鼠动物模型,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致伤组:即创伤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组:C组为维拉帕米组:即创伤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并给予维拉帕米(10m/Kg)干预治疗组。观察各组大鼠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分别于内毒素(1.4mg/Kg)给予后90分钟,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TNF-α、IL-1 β、IL-10的含量;同时,收集各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M_Φ),检测细胞内p38MAPK磷酸化水平:并于内毒素给予后4小时及24小时取各组大鼠肺、小肠组织作病理学检查。 离体实验部分:分离大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给予生理盐水(A组)、维拉帕米(50gmmol/l,B组)、SB203580(10gmmol/l,C组)预处理30分钟后,给予LPS(100ng/ml)处理,于LPS处理后90分钟收集细胞上清液,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 β、IL-10的含量,同时检测各组巨噬细胞内p38MAPK磷酸化水平。 结果 在体实验部分:致伤组血浆中TNF-α、IL-1 β、IL-10的含量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而维拉帕米组血浆中TNF-α、IL-1 β的含量则明显低于致伤组(p<0.01),且IL-10的含量明显高于致伤组(p<0.01)。虽然维拉帕米的干预治疗可减缓伤后血流动力学的恶化趋势,并减轻伤后大鼠肺及小肠组织的炎症病理改变,但对致伤组增高了的腹腔M_Φ内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 离体实验部分:p38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可明显抑制腹腔M_Φ在内毒素诱导下生成TNF-α、IL-1 β以及IL-10(p<0.01);而维拉帕米不仅可明显抑制腹腔M_Φ在内毒素诱导下生成TNF-α及IL-1 β(p<0.01),且使内毒素诱导的IL-10生成进一步增加(p<0.01):SB203580可明显抑制腹腔M_Φ在内毒素诱导下的p38MAPK磷酸化(p<0.01),但维拉帕米对M_Φ在内毒素诱导下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无明显影响(p>0.05)。 结论 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中,磷酸化p38MAPK在腹腔巨噬细胞内存在较高水平的表达;维拉帕米的干预治疗对该模型的过度炎症反应有明显

论文目录: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仪器

1.1.2 主要试剂

1.1.3 实验动物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

1.2.2 动物模型的建立

1.2.3 HR、MAP的监测

1.2.4 血浆标本采集

1.2.5 血浆中TNF-α的测定

1.2.6 血浆中IL-1 β的测定

1.2.7 血浆中IL-10的测定

1.2.8 巨噬细胞的分离及蛋白的提取

1.2.9 Western blots

1.2.10 组织病理学光镜检查

1.2.11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维拉帕米治疗对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2.1.1 维拉帕米治疗对MAP的影响

2.1.2 维拉帕米治疗对HR的影响

2.2 维拉帕米治疗对血浆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2.2.1 维拉帕米治疗对血浆TNF-α的影响

2.2.2 维拉帕米治疗对血浆IL-1 β的影响

2.2.3 维拉帕米治疗对血浆IL-10的影响

2.3 维拉帕米治疗对Mφ内磷酸化p38的影响

2.4 维拉帕米治疗对肺、小肠病理变化的影响

2.4.1 维拉帕米治疗对肺脏病理变化的影响

2.4.2 维拉帕米治疗对小肠病理变化的影响

3 讨论

第二部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主要仪器

1.1.2 主要试剂

1.1.3 实验动物

1.2 实验方法

1.2.1 腹腔巨噬细胞的分离和处理

1.2.2 实验分组

1.2.3 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检测

1.2.4 巨噬细胞内蛋白的提取

1.2.5 Western blots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维拉帕米、SB对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2.1.1 维拉帕米、SB对细胞上清液中TNF-α含量的影响

2.1.2 维拉帕米、SB对细胞上清液中1L-1 β含量的影响

2.1.3 维拉帕米、SB对细胞上清液中1L-10含量的影响

2.2 维拉帕米、SB对Mφ中磷酸化p38的影响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综述)

p38MAPK的转导机制及相关临床疾病(综述)

发表的论文一

发表的论文二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发布时间: 2005-07-19

参考文献

  • [1].不同性别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多形核白细胞反应的差异及胃复安干预的实验研究[D]. 朱志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 [2].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清及心肌miRNA标志物筛选及机理研究[D]. 路艳.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

相关论文

  • [1].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 COX基因、表达和功能改变及Rg1干预的研究[D]. 柏干荣.第三军医大学2003
  • [2].内毒素预处理对内毒素血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 刘贵明.中国医科大学2002
  • [3].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创伤性休克和阻塞性黄疸发生发展中的作用[D]. 陈玺华.山西医科大学2003
  • [4].高渗盐对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实验研究[D]. 周彬.第二军医大学2003
  • [5].早期感染性休克动物模型研究[D]. 殷国庆.南京农业大学2005
  • [6].内毒素血症对幼年大鼠心肌的损害以及谷氨酰胺对其保护机制的研究[D]. 王虹.中国医科大学2005
  • [7].内毒素休克大鼠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人参二醇组皂苷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D]. 王志.吉林大学2005
  • [8].人参二醇皂苷对内毒素休克和对失血—内毒素二次打击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李璐.吉林大学2005
  • [9].血红素加氧酶-1重组乳酸乳球菌灌胃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D]. 吴长毅.中国医科大学2006
  • [10].不同性别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多形核白细胞反应的差异及胃复安干预的实验研究[D]. 朱志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

标签:;  ;  ;  ;  ;  ;  ;  

维拉帕米对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复合内毒素血症模型干预机制的初步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