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然无为 ——《老子》存在论—生存论维度之试诠

寂然无为 ——《老子》存在论—生存论维度之试诠

论文摘要

老子之学真正可当体大思精之称。所谓体大指的是老子以道为宗,可遍摄子学而为之范式;所谓思精指老子深思而浅涉,语断而意远,开启了中国哲学最早的形而上玄思。老子是指出语言与本体之间的界限问题的第一人。老子哲学独有一种广义的超越论性质,他超越语言之理性,而穷究不可道不可名之本源;超越习俗、道德、政治与技术,而归宗无为之圣人之境;犹自超越文化,从社会返回个体存在本身,批判“朴散为器”的生命迷局而流连于小国寡民的自由世界。怀特海说西方两千年哲学皆是为柏拉图作注,老子的重要性也类似于此,不用说《庄子》、《列子》、韩非等,直到明蒲益大师、清初王夫之,三教诸家,为老子注者不可胜数。其影响流至后世,而变儒学入魏晋玄理,移印度佛学为中国诸宗,后世一切学说,或从老子而言,或对老子而言。因为老子提出了人立于本源而以语言刻入存在的深度和纬度。随着古代哲学渗入以西方文化为代表现代学术语境的过程,老子思想应该也必须作为典型而借西方哲学名相与体系建立其现代解释学基础。基于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对老子的解读,本文试图借海德格尔等人所主张的存在论---生存论哲学来整理老子的哲学体系。将老子哲学择其大者把握为:1、有无相生,反、复流行的道体论;2、用无利有的物性论;3、返朴损智、弃仁去义的人性说;4、在道之庇护下,无为而无不为之自由观;5、本己样态、自律自在的自然说。1和2主要对应于存在论(ontology)主题,3和4则主要对应于生存论(existencism)主题。诸主题以自然说统贯、形成一个回互指涉、圆融无碍的思想构架。各章具体内容大致为:首先本文将道视为本源、本体、最高统一性与宇宙总的原则,论述老子哲学诸主题皆源于道且因于道,形成宇宙生成论、本体论等。笔者将老子之有、无视为道之存在的两极,将物之存在规定为在两极之间流转的变元;将世界规定为有无之间的敞开性。涉及老子人论部分则是朴之本真状态与器之单向度存在状态,老子主张作为万物之奥的道之庇护只在自然自在中给出,人一旦同于失而逐其失便违道危身。由于老子哲学具有不可忽视的世界性影响和无穷魅力,笔者在本文最后一章略述雅斯贝尔斯对老子的阐释和海德格尔思想中老子哲学的影子,将老子哲学推进到世界哲学的视野中审视,并重点指出海德格尔物性观及世界概念与老子思想的契合处。海德格尔将老子与荷尔德林视为诗性哲人。海德格尔独具韵味的几句老子译文,让人隐约体会中西哲学可以在本源之境中亲密无间的融合交契。雅斯贝尔斯则独具慧眼,将老子与龙树一起列入哲学史上少有的几个原创性形而上学家的名单中。有意思的是雅斯贝尔斯将“蓄意”领会为老子哲学中与“无为”对立的概念,别有一种存在主义的意蕴。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章、道与人
  • 第一节 老子的道体论
  • 第二节 老子的人论
  • 第二章、自然无为
  • 第一节 有无之间
  • 第二节 自然的决断
  • 第三节 逆向的道
  • 第三章、世界哲学视野中的老子思想
  • 第一节 雅斯贝尔斯对老子的评介
  • 第二节 老子思想对海德格尔的影响
  • 结语:道与一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老子哲学的身体观及其当代启示[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05)
    • [2].老子哲学中关于治国的方法论[J]. 大众文艺 2016(22)
    • [3].老子哲学中“无”的三重含义——一个比较哲学的考察[J]. 哲学研究 2016(11)
    • [4].《生态语境下的老子哲学研究》出版[J]. 哲学动态 2017(04)
    • [5].老子哲学的逻辑起点探析[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1)
    • [6].老子哲学的“有”“无”之辩——兼谈文本诠释的障碍跨越[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02)
    • [7].哲学思维与领导力提升——以老子哲学为例[J]. 学理论 2017(07)
    • [8].《老子百句》[J]. 新民周刊 2018(32)
    • [9].浅析老子哲学思想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 青年文学家 2017(02)
    • [10].老子哲学思想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启示[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11].老子哲学中的“道”对现实生活的价值[J]. 魅力中国 2010(06)
    • [12].浅谈老子哲学中的“有”与“无”[J]. 西安社会科学 2011(01)
    • [13].老子哲学的生命意识与价值关怀[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4].老子哲学之“道”对环境法理念革新的启示[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2)
    • [15].浅析楚文化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对老子哲学的现代思考[J]. 高校社科动态 2011(04)
    • [16].老子哲学中的他人[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7].老子哲学思想的现代启示[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8].浅析老子哲学中“无为”的现实意义[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01)
    • [19].老子哲学研究新探[J]. 前沿 2008(04)
    • [20].老子哲学中的“道“与“名”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04)
    • [21].老子哲学的生存论特征及与儒家的分判[J]. 哲学研究 2017(01)
    • [22].老子哲学思想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4)
    •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老子哲学的总体面貌比较[J]. 前沿 2013(19)
    • [24].老子哲学中的创世神话思想[J]. 时代人物 2008(04)
    • [25].《老子》中楚文化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J]. 文史博览(理论) 2012(07)
    • [26].浅析老子哲学的本体论——以“先存性”为切入点[J]. 黑龙江史志 2011(04)
    • [27].浅析老子哲学思想中“道”的意义[J]. 现代交际 2010(04)
    • [28].从“道”“德”关系看老子哲学的积极内涵[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9].大成若缺——中国传统艺术哲学中的“当下圆满”学说[J]. 社会科学文摘 2020(08)
    • [30].方东美视野下的老子哲学[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07)

    标签:;  ;  ;  ;  

    寂然无为 ——《老子》存在论—生存论维度之试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