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分析荣培姣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分析荣培姣

荣培姣

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20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人。对照组的患者通过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硫糖铝治疗,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是92%,高于对照组的76%,(P<0.05),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结论:硫糖铝可以增强胃粘膜屏障的防御能力,能促进糜烂粘膜的修复,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分析

消化内科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发病可能是一个多病因综合作用的、漫长的、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异和积累过程。最显著的特点是粘膜变薄、固有腺体的减少的一种病理状态,容易出现不典型增生或发展为癌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由于其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要找出一种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治疗的有效临床治疗手段,这是消化内科工作的重点。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起胃粘膜萎缩的主要病因,因此根除HP适用于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本文对硫糖铝混悬凝胶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当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并且获取相应的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200名合并有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人,对照组当中有68名男性患者,32名女性患者,年龄处在21岁到72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40.25±6.21岁,观察组当中有32名男性患者,有14名女性患者,年龄处在22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达到了40.98±6.20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当中的患者首先使用四联抗幽门螺杆菌疗法,兰索拉唑30mgbid+甲硝唑400mgbid+阿莫西林1000mgbid+果胶铋1gtid,疗程2周。如果出现严重腹胀的患者可增服多潘立酮10mgtid。

1.2.2实验组

和对照组相同,实验组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也是四联抗菌疗法。但是在进行常规抗菌治疗的条件下,再通过硫糖铝混悬凝胶治疗。使用的具体方法是,服用硫糖铝混悬凝胶5ml,一日三次,都是餐前30min内进行口服。

1.3疗效判定

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判断,如果通过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比如说上腹隐痛、饱胀不适、嗳气、呕吐、反酸等症状基本消失。在检查的过程中,胃粘膜逐步恢复正常被视为显效;如果治疗之后上述情况基本消失,在检查的过程中,胃粘膜糜烂、炎症、充血的情况有基本好转则被视为有效;如果治疗之后患者的上述症状没有消失,在检查的过程中,胃黏膜情况依然无法好转,则被视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的好转率通过百分比(%)来表示。通过方差来对其进行检验,如果p小于0.05,则说明本次研究具有意义。

2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是92%,高于对照组的76%,Hp转阴率和对照组相比较高,而复发率较低,在组间对比方面,数据的差异性比较显著(P<0.05),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详细情况入下表所示。

3讨论

对慢性消化道常见炎症疾病进行研究发现,慢性胃炎的发病率较高,通过胃镜检查发现患者当中有80%到90%出现了慢性胃炎病变,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达到了30%。主要有慢性上腹隐痛、饱胀不适、嗳气、呕吐、反酸等表现。在胃镜检查下,胃黏膜产生颗粒状、结节改变、粘膜变薄等。在某些病例中还出现了化生结节等情况,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明确诊断并加强诊断治疗,是确保患者可以康复的关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类型进行分析,主要包含了化生萎缩和非化生萎缩两种。在化学分析中,化生型病例出现有异型增生,对其病理机制进行总结,病理过程是出现萎缩,产生炎症反应,然后组织进行化生,这是胃黏膜出现损伤以及修复的整个过程,是造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造成黏膜屏障功能大幅降低,造成胃酸侵袭,导致局部出现损伤和修复交替进行的情况,所以通过胃镜检查,以结节状和颗粒状的表现最为明显。

硫糖铝混悬凝胶是含有氢氧化铝的硫酸蔗糖复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可离解为带负电荷的硫酸蔗糖复合离子,复合离子聚合成不溶性的带负电荷的胶体,能与溃疡或炎症处带正电荷的蛋白质渗出物相结合,形成一层保护膜,促进溃疡的以后;同时还具有吸附胃蛋白酶、中和胃酸、胆汁酸的作用,并能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E的合成以及吸附表皮生长因子,使之在溃疡或炎症处浓集,有利于粘膜再生。在进行实际临床试验后,通过相关数据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是92%,高于对照组的76%,Hp转阴率和对照组相比较高,而复发率较低,在组间对比方面,数据的差异性比较显著(P<0.05),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硫糖铝可以增强胃粘膜屏障的防御能力,能促进糜烂粘膜的修复,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结束语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在对其进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依照患者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用药,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医嘱,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孙建荣.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5,(9):61-65.

[2]宋晓荣,王芳,刘丹丹,等.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中医微观辨证应用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6,(8):107-108.

[3]朱锦生,史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消化内科规范性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21:254-255.

标签:;  ;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分析荣培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