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瑕疵证据可采性研究

刑事瑕疵证据可采性研究

论文摘要

刑事瑕疵证据是在侦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情形,其是由于法律规定不完善、侦查人员证据意识不高等原因造成的。瑕疵证据是侦查人员违反了法律的规定,但是并没有侵犯当事人的宪法权利或具有宪法性价值的权利,因此,其依然具有较大的证明案件事实的价值,所以对其采纳是原则。但是,“瑕疵”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证据的客观真实性,消弱了证据的证明力。在当前我国的司法体制框架下,如何防止瑕疵证据的产生,或在瑕疵证据产生后,如何对其进行处理,其可采性如何判断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的方法,阐述了瑕疵证据的相关法理问题,分析了我国刑事瑕疵证据的司法现状和立法缺陷,笔者以本国司法制度和司法环境为背景,通过对域外瑕疵证据制度的改造,就如何完善我国的刑事瑕疵证据制度提出了具体设想。全文共30000字左右,除了引言和结语外,正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瑕疵证据的概念,这一部分在学理上分析当前我国学界对瑕疵证据的概念的理解上存在的偏差的基础上,分析了瑕疵证据的特点,并提出了具体的瑕疵证据的概念。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难点,笔者从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区别,即是否侵权、法律后果的不同、社会承受能力的不同以及是否可补正等方面,深入的分析了刑事瑕疵证据与刑事非法证据之间的区别,为后文瑕疵证据可采性的研究打下了铺垫。第三部分,笔者重点阐述了刑事瑕疵证据的可采性的概念,并认为由于瑕疵证据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可采性应当是法官在综合全案的基础上进行裁量的结果,由此比较全面的提出了对可采性进行司法裁量的基础。第四部分,笔者联系我国的司法实践,分析了瑕疵证据可采性在我国司法中的现状及原因。在现状的分析中,笔者主要是从法律规定、司法实践以及学界的观点等方面入手。然后在分析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瑕疵证据产生的原因。最后笔者讲述了完善我国瑕疵证据可采性的意义。第五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笔者对完善我国瑕疵证据可采性提出了具体的构建。在此部分笔者在阐述了制度建构的前提的基础上,通过对域外相关制度的借鉴,对我国瑕疵证据的可采性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最后根据诉讼经济性原则,笔者在借鉴域外的相关规定基础上,对瑕疵证据的补正制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完善建议。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概述
  • (一) 瑕疵证据的概念
  • (二) 瑕疵证据的特征
  • 1. 客观性
  • 2. 关联性
  • 3. 违法性
  • 二、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的区别
  • (一) 是否侵权不同
  • 1. 非法证据
  • 2. 瑕疵证据
  • (二) 法律后果不同
  • 1. 非法证据的法律后果
  • 2. 瑕疵证据的法律后果
  • (三) 社会对其承受能力不同
  • (四) 可否补正不同
  • 三、瑕疵证据可采性的概述
  • (一) 瑕疵证据可采性的概念
  • 1. 可采性概念
  • 2. 瑕疵证据可采性的概念
  • (二) 瑕疵证据可采性的司法裁量
  • 1. 司法裁量的必然性
  • 2. 司法裁量的限制
  • (三) 瑕疵证据可采性的裁量基础
  • 1. 善意原则
  • 2. 自白任意性基础
  • 3. 利益保障
  • 4. 违法程度轻微原则
  • 5. 兼顾诉讼效率原则
  • 四、刑事瑕疵证据可采性在我国的现状及原因
  • (一) 现状
  • 1. 证据收集程序的立法现状
  • 2. 司法实践现状
  • 3. 国内瑕疵证据可采性的理论观点
  • (二) 引发现状混乱的原因
  • 1. 立法原因
  • 2. 实践原因
  • 3. 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不一致
  • (三) 研究瑕疵证据可采性的意义
  • 1. 指导我国司法实践
  • 2. 规范诉讼秩序
  • 3. 维护司法权威
  • 五、我国瑕疵证据可采性的理性建构
  • (一) 理性建构的前提
  • 1. 概念的进一步明确
  • 2. 证据意识的提高
  • 3. 立足于实际国情
  • (二) 刑事诉讼立法的完善
  • 1. 瑕疵证据质疑程序的完善
  • 2. 完善法律规制
  • (三) 建立瑕疵证据补正制度
  • 1. 瑕疵证据补正的基础
  • 2. 瑕疵证据的补正规则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重点问题研究——以《排除非法证据规程》为切入点[J]. 法制博览 2019(36)
    • [2].论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则下的有效辩护[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4)
    • [3].排除非法证据中逻辑方法的运用规则研究[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05)
    • [4].《排除非法证据规定》“严格”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9(04)
    • [5].试论新《规定》中以非法证据为线索的二手证据[J]. 法制与社会 2017(36)
    • [6].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发展与隐忧——评“两高三部”《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J]. 证据科学 2017(06)
    • [7].《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 人民司法(应用) 2017(22)
    • [8].排除非法证据新规定的理解和执行[J]. 人民检察 2017(16)
    • [9].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步、不足及完善——兼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J]. 科技经济导刊 2018(03)
    • [10].比较视野下:刑事非法证据基本问题研究[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8(03)
    • [11].行政程序中非法证据的认定及排除分析[J]. 法制博览 2018(24)
    • [12].行政程序中非法证据的认定与排除[J]. 法制博览 2017(06)
    • [13].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的突破、创新与务实[J]. 中国律师 2017(08)
    • [14].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的亮点和困惑[J]. 中国律师 2017(08)
    • [15].《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规定》下的检察发展新机遇[J].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7(04)
    • [16].“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夯实人权保障[J]. 人民之友 2017(08)
    • [17].关于刑事非法证据的成因性分析[J]. 山东工会论坛 2016(02)
    • [18].“排除非法证据”程序中的律师职责[J]. 中国律师 2015(03)
    • [19].论庭前会议中非法证据的排除[J]. 韶关学院学报 2015(03)
    • [20].非法证据概念辨析及其排除范围界定[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21].排除非法证据程序中的律师职责[J]. 中国律师 2015(10)
    • [22].瑕疵证据理论的反思与重建[J]. 刑事法评论 2016(01)
    • [23].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国家安全部 司法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J].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报 2017(04)
    • [24].前沿视点[J]. 法治与社会 2017(09)
    • [25].试论行政程序中非法证据的认定与排除[J]. 东方行政论坛 2012(00)
    • [26].程序的回归:我国庭前会议排除非法证据之现实考察与未来展望[J]. 商 2013(19)
    • [27].排除非法证据调查程序的启动问题[J]. 广东社会科学 2013(06)
    • [28].排除非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意义探析[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9].排除非法证据规则: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问题[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 2011(02)
    • [30].非法证据具体排除论[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7(02)

    标签:;  ;  ;  

    刑事瑕疵证据可采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