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措施对褐飞虱发生的影响及其机理

农业措施对褐飞虱发生的影响及其机理

论文摘要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我国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在褐飞虱的综合治理体系中,利用水稻品种自身的抗性被广泛认为是防治褐飞虱危害的最佳途径之一。施肥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它可以通过影响作物的生长势,进而影响害虫种群的发生。本论文研究了水稻不同栽插方式、水稻品种和栽插密度、水稻品种和N肥施用水平对褐飞虱发生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如下1.三种栽插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的发生程度各不相同。9月10日和9月20日褐飞虱虫量分别为手栽稻上1540.95±12.73和8259.00±983.03万头/公顷,机插稻上420.30±115.61和242.25±70.23万头/公顷,直播稻上84.30±9.70和49.20±6.15万头/公顷。总体表现为手栽稻重,机插稻次之,直播稻最轻。不同栽插方式水稻上天敌(主要指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天敌数量表现为机插稻上蜘蛛量最高,手栽稻次之,直播稻上数量最低;手栽稻上的黑肩绿盲蝽的数量显著高于机插稻及直播稻上的虫量。2.TN1上的褐飞虱虫量显著高于淮稻9号、浙粳22、宁粳1号、丙123等4个水稻品种,水稻的栽插密度(高密度:20cm×13cm;低密度:25cm×13cm)对褐飞虱发生量影响效果不稳定,且水稻品种与栽插密度对褐飞虱的发生量影响有时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TN1上褐飞虱的天敌蜘蛛(包括狼跳蛛、球腹蛛、蛸蟏、微蛛等4大类)数量显著高于其它4个水稻品种。TN1上黑肩绿盲蝽的数量与其它几个品种上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种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分蘖期、孕穗期及灌浆期)均存在着显著差异。分蘖期,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为浙粳22>淮稻9>宁粳1号>丙123>TN1。不同品种水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孕穗期和灌浆期亦存在着显著差异。低栽插密度稻株上狼跳蛛和蛸蟏的数量有时显著高于高密度水稻上的蜘蛛数量;而栽插密度对球腹蛛的数量影响的效应不稳定,不同栽插密度水稻上微蛛的数量大体相近。水稻栽插密度对黑肩绿盲蝽虫量无显著影响。不同栽插密度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显著差异。3.TN1上的褐飞虱虫量显著高于浙粳22、丙123、宁粳1号及淮稻9号等4个水稻品种。N肥施用水平(0,125kg/hm2,250kg/hm2)对褐飞虱发生量有明显影响,总体表现为施用高N肥水平有利于褐飞虱的发生;且水稻品种和N肥施用量对褐飞虱的发生量影响交互作用明显。TNl上褐飞虱的天敌黑肩绿盲蝽、蜘蛛(包括狼跳蛛、球腹蛛、蛸蟏、微蛛等4大类)数量显著高于其它4个水稻品种。不同品种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在分蘖期、孕穗期及灌浆期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不同水稻品种中草酸含量在分蘖期TN1较低。分蘖期,灌浆期TNl中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南粳44、丙123、淮稻9号、宁粳1号等4个品种。在不同水稻品种上取食的褐飞虱虫体中18种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施用高水平N肥的水稻上黑肩绿盲蝽、球腹蛛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稻株上的数量;狼跳蛛、蛸蟏、微蛛的数量表现为高、低氮肥处理稻株上的数量高于对照处理。在孕穗期、灌浆期,高肥处理的水稻叶片叶绿素的含量显著高于低肥处理。在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期,高肥处理的水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高于低肥处理。氮肥施用水平对水稻植株可溶性糖含量影响不稳定。在分蘖期,高肥处理水稻植株草酸含量显著低于低肥处理植株和不施肥对照;在灌浆期,高N水平水稻上的草酸含量最低,低N处理的次之,不施肥的对照草酸含量最高。在分蘖期和灌浆期,高N水平植株上的类黄酮含量最低,不施N肥稻株类黄酮含量最高。在高N植株上取食的褐飞虱虫体中甘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5种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在未施N肥植株上取食的褐飞虱。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褐飞虱分布与发生为害概况
  • 2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研究进展
  • 2.1 抗性品种的选育与推广
  • 2.2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机制
  • 2.2.1 物理抗性
  • 2.2.2 化学抗性
  • 2.2.2.1 与水稻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
  • 2.2.2.2 与水稻营养物质的关系
  • 2.2.2.3 与水稻其它化学物质的关系
  • 2.3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遗传
  • 3 氮肥施用水平对水稻害虫发生的研究进展
  • 3.1 对稻纵卷叶螟的影响
  • 3.2 对水稻螟虫的影响
  • 3.3 对褐飞虱的影响
  • 3.4 对其它水稻害虫的影响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创新之处
  •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本材料和方法
  • 1 材料
  • 1.1 水稻
  • 1.2 褐飞虱
  • 2 方法
  • 2.1 田间褐飞虱及其天敌发生数量的调查
  • 2.2 水稻叶片叶绿素的测定
  • 2.3 稻株可溶性糖的测定
  • 2.4 稻株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2.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三章 水稻栽插方式对褐飞虱及其天敌数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不同栽种方式水稻上褐飞虱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动态调查
  • 1.2 数据的处理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栽种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种群数量动态
  • 2.2 不同栽种方式水稻上褐飞虱的天敌种群数量动态
  • 3 讨论
  • 第四章 水稻品种与栽插密度对褐飞虱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水稻品种与栽插密度对田间褐飞虱及其天敌数量的影响
  • 1.2.2 水稻叶片叶绿素的测定
  • 1.2.3 稻株可溶性糖的测定
  • 1.2.4 稻株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1.3 数据处理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稻品种与栽插密度对田间褐飞虱及其天敌数量的影响
  • 2.1.1 水稻品种与栽插密度对田间褐飞虱虫量的影响
  • 2.1.2 水稻品种与栽插密度对田间褐飞虱天敌数量的影响
  • 2.2 水稻品种与栽插密度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3 水稻品种与栽插密度对水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2.4 水稻品种与栽插密度对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五章 水稻品种与氮肥施用量对褐飞虱发生的影响及其生理生态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水稻品种与氮肥施用量对田间褐飞虱及其天敌数量的影响
  • 1.2.2 水稻叶片叶绿素的测定
  • 1.2.3 稻株可溶性糖的测定
  • 1.2.4 稻株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1.2.5 植株草酸含量的测定
  • 1.2.6 植株类黄酮含量的测定
  • 1.2.7 褐飞虱虫体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1.3 数据的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水稻品种与氮肥施用量对田间褐飞虱及其天敌数量的影响
  • 2.1.1 水稻品种与氮肥施用量对田间褐飞虱虫量的影响
  • 2.1.2 水稻品种与氮肥施用量对田间褐飞虱天敌数量的影响
  • 2.2 水稻品种与氮肥施用量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2.3 水稻品种与氮肥施用量对水稻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2.4 水稻品种与氮肥施用量对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2.5 水稻品种与氮肥施用量对水稻植株草酸含量的影响
  • 2.6 水稻品种与氮肥施用量对水稻植株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 2.7 水稻品种与氮肥施用量对褐飞虱虫体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第六章 总讨论
  • 1. 农业措施对褐飞虱发生的影响及其机理
  • 1.1 栽插方式与褐飞虱发生发展的关系
  • 1.2 水稻品种和栽插密度与褐飞虱发生发展的关系
  • 1.3 水稻品种和氮肥施用水平与褐飞虱发生发展的关系
  • 2. 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研究生期间已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黑肩绿盲蝽对水稻挥发物单一组分的嗅觉行为反应[J]. 生态环境学报 2018(02)
    • [2].广东虫疠霉——侵染黑肩绿盲蝽的虫疠霉属一新种[J]. 菌物学报 2013(05)
    • [3].黑肩绿盲蝽和中华淡翅盲蝽的适宜生态空间和潜在分布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19(01)
    • [4].黑肩绿盲蝽口器的结构和感器[J]. 环境昆虫学报 2018(05)
    • [5].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密度变化的功能反应[J]. 农家之友(理论版) 2008(03)
    • [6].黑肩绿盲蝽与褐飞虱的伴迁行为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4(02)
    • [7].水稻牛蛙生态种养对稻飞虱防效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3(02)
    • [8].超级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变化动态及生态位分析[J]. 杂交水稻 2014(06)
    • [9].温度对黑肩绿盲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持续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01)
    • [10].不同温度和密度下黑肩绿盲蝽对褐飞虱的功能反应[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5)
    • [11].黑肩绿盲蝽成虫的低温贮藏[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0(04)
    • [12].氰氟虫腙防治稻纵卷叶螟中龄幼虫效果的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 2010(05)
    • [13].黑肩绿盲蝽捕食褐飞虱卵的功能与数值反应[J]. 生态学报 2010(15)
    • [14].江苏沿江地区稻褐飞虱监测及综合治理技术推广应用[J]. 中国植保导刊 2009(06)
    • [15].杀虫剂对褐飞虱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安全性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07)
    • [16].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捕食功能的影响[J]. 昆虫学报 2012(05)
    • [17].不同药剂防治晚稻稻飞虱药效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 2013(23)
    • [18].不同农药对褐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的影响[J]. 农药 2008(01)
    • [19].抗吡虫啉褐飞虱种群对天敌黑肩绿盲蝽抗性发展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06)
    • [20].两种方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对黑肩绿盲蝽的毒性[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05)
    • [21].利用黑肩绿盲蝽兼性取食特性评价转基因水稻生态风险[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6(03)
    • [22].阿维菌素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生物活性及稻田天敌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 2009(06)
    • [23].贵州喀斯特稻区黑肩绿盲蝽种群发生规律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1(04)
    • [24].灌溉方式对优质晚稻田褐飞虱及黑肩绿盲蝽迁入及迁出的影响——湖南省益阳市个例分析[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1)
    • [25].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与主要天敌时间生态位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26].诱虫灯下稻飞虱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动态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 [27].环洞庭湖双季稻区农药减量使用效果研究[J]. 作物研究 2011(05)
    • [28].白背飞虱及其天敌黑肩绿盲蝽的趋光性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3)
    • [29].水稻不同栽插方式对褐飞虱及其天敌种群数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6)
    • [30].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与效益初探[J]. 农业与技术 2013(10)

    标签:;  ;  ;  ;  ;  

    农业措施对褐飞虱发生的影响及其机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