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黄惠莉陈二庆(湖北省安陆市普爱医院眼科432600)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6-0346-02

【摘要】目的分析眼科住院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我科接受住院治疗的8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针对眼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防范措施,并选择未接受安全防范管理的61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控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23%,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9.53%、护理质控评分为98.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眼科护理特点及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采取规避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眼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制度日益完善,患者的法律意识也不断提高,使医疗护理纠纷呈逐渐上升趋势[1]。护理工作是一项高风险工作,护理风险始终存在于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也存在风险[2]。眼科护理工作具有其特殊性,患者多因各种原因致视力障碍,且又以老人、小儿居多等原因给护理工作带来更大的风险。为确保患者的安全,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我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采取了防范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86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男453例,女409例,年龄60-90岁。随机选取617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只进行一般性的管理措施,而观察组针对眼科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比较2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控评分。

2结果2组护理质量比较见下表。

由上表可见,观察组在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控评分等2个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眼科患者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3.1.1环境因素

暗室是眼科患者接受检查的主要场所,室内光线暗淡,贵重光学仪器多,患者容易发生碰撞,不仅易损坏仪器,还威胁着患者的安全。另外,地面湿滑时患者易发生摔伤。

3.1.2专科疾病因素

眼科疾病多为低视力、失明患者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患者;眼部疾病多有局部用药如滴眼药水,上眼膏包敷,患眼包敷后患者行动不便,使跌倒、碰伤等意外事故的危险性增高;手术患者多为老人、小儿,易发生病情变化,而护士多为眼科专科护士,对患者全身病情估计不足,不够重视患者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面对突然出现的其他病症的处理缺乏经验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1.3患者自身因素

(1)用药安全问题由于眼科老年患者居多,记忆力反应力差,再加上多为视物不清,服药、眼药水种类多,在用药过程中易发生错服、错点或漏服、误吸等安全问题。

(2)病员请假问题虽然医院都有规定医务人员也强调禁止病员住院期间请假外出,但是由于眼科疾病大多不影响日常生活,患者经常擅自离开病房,这种情况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也给治疗、护理工作带来不便。

3.1.4护理人员因素

(1)风险意识滞后,对现存的或潜在的风险易发环节预见性不足。

(2)缺乏责任心,如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执行医嘱错误发生眼别错误,出现眼部用药差错。手术前没核对清楚病人及眼别易发生术眼错误,后果不堪设想。

(3)眼科专业护理知识欠缺对眼科各种新技术缺乏护理经验,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易发生并发症。如泪道冲洗可形成假道导致眼睑肿胀疼痛,球旁注射可导致眼球破裂、眼底出血等严重后果。

3.2防范对策

3.2.1改善病房环境,避免意外伤害

(1)防止暗室撞伤为避免患者在暗室内撞伤,我们将暗室内的仪器、物品放置简洁、合理。在手术前带其到暗室熟悉暗室的设施,适应暗室的环境。每次安排护士搀扶患者进出暗室,帮助医生完成检查。搀扶时护士面向患者,双手拉着患者的双手,护士在患者的前面向后退行以免患者因视力不好而撞伤。检查时嘱其不要变动头位和体位,以免仪器碰伤。

(2)保持病房、厕所地面干燥,病房和通道内简化设施无障碍物,尽可能减少患者滑倒、碰伤。患者的用物放在易取之处。

3.2.2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

护理人员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落实各项核心制度,定期组织护理风险知识培训,通报质控过程中发生的高发高危护理风险环节,让护理人员重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2.3加强护理知识培训,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不断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熟练掌握眼科各种操作技能,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提高综合素质。每月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应急预案演练,以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2.4制定并认真落实风险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针对常见的突发事件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加强护士的责任心,针对高风险的老年、小儿患者进行重点观察和细心护理,并做好家属的健康宣教,要求加强陪护,防止意外发生。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坚持“三查八对”,患者服药真正做到“看服到口”,眼药水由护士协助滴,以免滴错。有严重毒付作用的眼药水由护士滴并收回。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因不确定性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患者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躯体生理功能变化、伤残甚至死亡或心理健康受损等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3]。因此,医护人员应增强护理风险意识,消除护理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通过以上资料分析显示,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与护理质控评分显著提高,提高了眼科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文英.手术室安全管理的预见性问题与防范措施.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6):3931-3932.

[2]蔡铜山,钟德富,张海林,等.推行医院风险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42-342.

[3]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2.

标签:;  ;  ;  

眼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