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OC物理层芯片的时钟树综合设计

基于EOC物理层芯片的时钟树综合设计

论文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在EOC (Ethernet over Coax)物理层芯片BES7000的物理设计中,一种较优化的实现时钟树综合的方案。EOC是在同轴电缆上实现以太网数据传输的技术,该技术被用于具有较高的渗透率和高带宽接入的未来交互电视业务。时钟树综合是高性能芯片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步骤,超高速,低功耗,高性能的VLSI的迅速发展对时钟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钟树综合的主要目标就是使时钟偏差、相位延迟最小化,以最大限度地为时序收敛服务。并尽可能减小时钟网络的功耗、噪声和连线间耦合。一个好的时钟树设计直接可以对整个设计的时序,功耗,面积以及布线拥塞度和串扰影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对时钟树综合中的几个最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首先,随着芯片设计不断冲刺着更高的频率,设计规模也不断增大,同时伴随着深亚微米工艺下线间耦合的串扰影响,设计时序越来越难以满足时序收敛的要求,而时钟树的综合是时序收敛中最为关键因素。其次,本设计芯片为了量产测试考虑,除了正常功能模式之外还有测试模式的设计要求,要同时满足两种模式的时序收敛,这也对时钟树综合提出了重大的挑战。再者,随着进入更深的工艺节点,芯片设计中时钟布线的串扰影响已经严重影响了时钟树与时序收敛。本文将通过以Synopsys公司的Astro为物理设计的主要EDA平台,基于BES7000芯片的时钟树设计,首先对时钟树的基本原理进行详细分析,然后通过物理设计过程分析时钟树综合的规划,对时钟端口和时钟树综合参数进行相应的设置,然后根据时钟结构进行基本时钟树综合的实现,并根据综合结果时序收敛的情况,总结出BES7000芯片的特殊问题。然后根据发现的问题采取特殊的改进方案,并且尝试多种策略的实现,分析结果,找到最有效的综合方案。在设计的布线阶段,根据0.13μm工艺下的时钟串扰问题严重性,分析采用改进的布线手段,可以有效解决时钟树受影响的问题。本设计的结果表明时钟树综合方案有效解决了在高频率深亚微米工艺下出现的问题,成功完成了BES7000芯片物理设计的时钟需求,使之满足在250MHz频率下的时序收敛,在TSMC0.13μm工艺成功流片。芯片测试结果的正确也验证了这种时钟树综合方案的有效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集成电路发展现状
  • 1.1.2 深亚微米工艺带来的挑战
  • 1.2 课题来源
  • 1.2.1 EOC物理层芯片简介
  • 1.2.2 ASIC物理设计中的时钟树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时钟树基本原理
  • 2.1 ASIC设计流程
  • 2.2 物理设计流程
  • 2.3 时钟驱动网络基本原理
  • 2.3.1 时钟的引入
  • 2.3.2 时钟的产生
  • 2.4 时钟网络的分类
  • 2.5 非理想时钟
  • 2.5.1 时钟偏移
  • 2.5.2 时钟抖动
  • 2.6 解决时钟偏差的方法
  • 2.7 同步时钟的时序收敛
  • 2.7.1 简化的时序路径
  • 2.7.2 带有时钟偏移的时序分析
  • 2.8 时钟树中的时钟端口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BE57000 芯片的时钟树基本规划
  • 3.1 BE57000 芯片介绍
  • 3.2 BE57000 芯片时钟约束
  • 3.2.1 BE57000 时钟定义
  • 3.2.2 预想时钟设置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BE57000 基于ASTRO的时钟树综合
  • 4.1 BE57000 时钟树综合基本实现
  • 4.1.1 时钟树综合前期处理
  • 4.1.2 时钟树综合参数设置
  • 4.1.3 时钟树结构设置
  • 4.1.4 标准单元选取设置
  • 4.1.5 时钟树综合策略
  • 4.2 有效时钟偏移
  • 4.3 DFT模式下的时钟树综合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时钟树综合优化方案
  • 5.1 基于功耗优化的时钟树综合
  • 5.2 时钟树综合后优化
  • 5.3 时钟树的布线优化
  • 5.3.1 线间串扰
  • 5.3.2 时钟树布线优化方案
  • 5.3.3 布线后的优化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低功耗时钟树的结构分析和缓冲器优化[J]. 中国集成电路 2018(12)
    • [2].一种差分结构的时钟树结构分析[J]. 电子科学技术 2017(04)
    • [3].一种实现时序快速有效收敛的时钟树综合方案[J]. 微电子学 2017(05)
    • [4].百万门系统级芯片的时钟树设计[J]. 电子与封装 2014(12)
    • [5].一种基于灵活型H树的混合时钟树设计方法学[J]. 中国集成电路 2018(12)
    • [6].一种高速低噪声的发散型时钟树结构[J]. 舰船电子工程 2018(06)
    • [7].ASIC后端设计中的时钟树综合[J]. 现代电子技术 2011(08)
    • [8].时钟树综合中的有效时钟偏移[J]. 空间电子技术 2011(01)
    • [9].双频双系统导航芯片的时钟树分析和设计[J]. 微电子学 2011(02)
    • [10].ASIC后端设计中低功耗时钟树综合方法[J]. 信息通信 2009(04)
    • [11].ASIC后端设计中的时钟偏移以及时钟树综合[J]. 半导体技术 2008(06)
    • [12].多主干鱼骨型时钟树结构的设计方法及优化[J]. 微处理机 2017(04)
    • [13].含有多路选择器路径的时钟树综合[J]. 科技信息 2013(05)
    • [14].一种高效时钟树综合实现方法[J]. 半导体技术 2012(03)
    • [15].时钟树综合中的有效时钟偏移[J]. 电子元器件应用 2010(12)
    • [16].Silicon Labs Si5332产品系列替代时钟、振荡器、缓冲器和完整时钟树[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8(10)
    • [17].一种由反相器构成的全定制时钟树[J]. 电脑与电信 2017(06)
    • [18].多时钟源分割方法在时钟树综合中的应用[J]. 中国集成电路 2014(06)
    • [19].基于子树重构的三维时钟树拓扑结构优化[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6(05)
    • [20].射频识别芯片设计中时钟树功耗的优化与实现[J]. 中国集成电路 2011(09)
    • [21].ASIC物理设计中的时钟树综合优化研究[J]. 微电子学 2011(06)
    • [22].Multi-Tap FlexHtree在高性能CPU设计中的应用[J]. 电子技术应用 2018(08)
    • [23].NBTI效应对时钟树门控时钟偏移的影响[J]. 集成电路应用 2017(12)
    • [24].Silicon Labs推出PCI Express Gen5时钟和缓冲器[J].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19(06)
    • [25].基于延迟合并嵌入的带障碍的时钟树布线算法[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08(06)
    • [26].针对面积优化的时钟偏斜规划算法[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8(02)
    • [27].3200 Mbps DDR4 PHY的物理设计优化[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9(07)
    • [28].层次化时钟网络设计研究[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08(11)
    • [29].一种改进型FBT时钟树结构[J]. 微电子学 2017(01)
    • [30].基于异或门自选通的低功耗时钟树综合方案[J]. 中国集成电路 2014(08)

    标签:;  ;  ;  ;  

    基于EOC物理层芯片的时钟树综合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