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溴索药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对其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氨溴索药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对其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儿科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目的:探讨氨溴索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12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通过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免疫球蛋白水平、临床疗效及淋巴细胞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上有明显的疗效,可明显的促进患者的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提高。

【关键词】氨溴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145-02

氨溴索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一种常见药,该药物可以作用患者呼吸道促进患者排出痰液,减少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的咳嗽次数,减轻新生儿患者在发病时的啰音次数,同时又可润滑呼吸道,帮助新生儿患者排出体内痰液,帮助患者呼吸顺畅[1]。新生儿的免疫系统还未健全,身体功能尚未发展完善,在治疗过程中,应采用安全无刺激的药物,氨溴索正好满足这点。氨溴索作为一种刺激较小,不良反应较少的临床药物,现已被广泛应用。本文选取来我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采用氨溴索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12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新生儿男性患者有35例,新生儿女性有25例,日龄最大30天,最小13天,平均日龄(23.23±10.12)d,体重均在(3.2±0.34)kg,病程5~15d,平均病程(7.66±0.22)d。观察组中早产儿14例、足月儿46例。对照组中新生儿男性38例,新生儿女性22例,患者日龄最大28天,最小12天,平均日龄(23.21±10.22)d,体重均在(3.2±0.34)kg,病程5~14d,平均病程(8.67±0.23)d。对照组中早产儿18例,足月儿42例。观察组与对照的新生儿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医院给予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抗感染治疗、吸氧治疗、点滴治疗,同时积极预防并发症。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索药物治疗。氨溴索(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H20143022),每次7.5mg,兑5%的葡萄糖注射液5毫升,每天两次,连续7天。医护人员要定期给新生儿翻身、拍背及时的清理患者口鼻分泌物。要避免在给新生儿输液时,液体流速过快,液体流速过快可能会引起患者心衰。

1.3观察指标

在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经过治疗后,观察患者体温稳定时间、哮喘消失时间以及啰音消失时间。采用单向免疫扩散的方法来检测患者的免疫蛋白球,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情况。

1.4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行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体温稳定时间、哮喘时间、啰音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应用SPSS21.00软件,其中对两组患者计数资料都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的免疫蛋白球水平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免疫蛋白球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作为一种弥漫性肺部病变,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患者在出生数天后接触病毒、细菌造成感染[2]。目前感染性肺炎成为新生儿患病最主要原因,生长环境不同,新生儿在接触携带病原体的成人或者儿童时,因自身抵抗力较弱,病原体会趁机侵入新生儿身体,引起感染性肺炎。如,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可能会因为病房过于拥挤,空气流通不畅,导致空气质量过差,引起感染。医院医疗设备消毒不严谨,新生儿在接触了这些带菌的设备后,也很容被感染。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现象主要是:发热、反应变差,吃奶减少,吐奶,咳嗽,气促,紫绀。氨溴索的理化性质是盐酸盐,可以断裂痰中黏多糖蛋白纤维,加快痰液溶解,降低患者痰粘度,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具有改善呼吸功能,恢复呼吸顺畅的作用。又因此种药物无臭,易溶解水,毒性较小,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时可以放心给药。在使用氨溴索药物来治疗新生儿的肺部感染时,可以增加新生儿患者的肺部及呼吸道表面的活性物质数量,活性物质可以润滑化患者的肺部以及呼吸道,在作用肺部及呼吸道表面,促进肺部润滑产生痰液,在呼吸道作用下,将痰液排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6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观察组中,采用氨溴索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在吸氧时间(3.2±0.54)h、啰音消除时间(4.1±1.02)h等均小于对照组(P<0.05),说明氨溴索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以帮助患者痊愈。

综上所述,氨溴索在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时,可作用于新生儿肺部表面,增加患者的咳嗽力度,促进痰液的排出,保证新生儿患者的健康呼吸。还可促进患者淋巴细胞的反应,增加抵抗病毒的能力,帮助新生儿早日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曹彦.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肺炎淋巴细胞的影响分析[J].医药,2015(18):12-12.

[2]张娜娜.盐酸氨溴索药物治疗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4):644-645.

[3]陈锦金,黄润忠,张金凤.新生儿肺炎给予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的不同剂量效果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4):429-430.

[4]杨彬.氨溴索药物治疗新生儿肺炎80例临床分析[J].今日健康,2016,15(5).

标签:;  ;  ;  

氨溴索药物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对其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