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德育工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田村小学266000

电子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网络的神奇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正日益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生性好奇的孩子们更是难以抵挡其诱惑。人们往往只看到它带来的快捷方便、资源无限,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及消极后果。因此,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迫在眉睫,这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对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也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德育工作必须要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在工作中应努力淡化说教痕迹,悄无声息地进行德育渗透,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我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德育的渗透,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从教材的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在知识讲授及上机实践过程中,进行点滴渗透,使德育和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水乳相融。下面仅从四个方面谈谈当前形势下如何结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渗透德育思想。

一、养成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低年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低年级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每个新学年开始时,接到新一届三年级时,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的教育,强调在机房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如:学生自带脚套,认真填写使用记录,不准带零食进机房,拉键盘抽屉不要用力过猛,或乱敲键盘、乱按鼠标,开机和关机一定要按照程序进行。然而生硬的教育效果不是十分的明显,每次在机房上完课都是一片狼藉,键盘抽屉没关好,鼠标乱放甚至鼠标垫被撕破等现象时有发生,俗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即使是小事情也要重视起来,小中见大,学生要从小做起,从小培养才行。

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循循善诱,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如:信息技术课堂都要求学生自带脚套,主要是为了机房的卫生,防止尘土对计算机造成致命的伤害,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在学期初我们就可以给学生讲授脚套跟计算机的利害关系,以后上课必需准备好脚套然后上课,跟学生“一诺千金”,这样学生就会准时带全,如果有学生忘记带,可以给学生三次机会,“言必信,行必果”,在老师设难中,学生的责任心会逐渐提高。

在三年级第二课的教学中,介绍关闭计算机的时候,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关机的步骤,不能直接关闭电源,并且使他们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又比如有同学的电脑开不了机,我会要该学生检查自己平时是否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好了:是否带零食到机房,是否把鼠标放置于显示器旁,键盘抽屉是否关好等。学生自我检查后会对这件事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爱护机器设备乃至爱护公共财产的重要性,使学生渐渐养成自觉爱护电脑、公物的好习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二、网络道德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1.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教育是品德教育的核心。通过学习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与世界发达国家在硬件制造、软件开发上有很大差距,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刻苦学习,缩小差距,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教师还可以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联系爱国主义思想,比如制作电子板报时可以制作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板报,学生上网进行查资料时可以了解历史,激励他们刻苦学习,立志为国争光。

2.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网络资源无限,好的东西很多,但也充斥着大量垃圾,比如容易让学生上瘾的网络游戏,色情图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教育学生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参与一些与学习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网络法律知识和有关规定,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使他们养成道德自律的良好习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把一些优秀的网站制作成学生上网的导航,避免学生无意中点出不适合的网站。学校电脑还安装了绿坝软件和极域电子教室,限制某些不良的网站,从多角度杜绝不良影响。

3.网络资源合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生搬硬抄,不能完全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比如,四年级学生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时,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和参看已经有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启发,但切记不要照搬作为自己的东西。还有同学将其他同学的作品更改为自己名字占为己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在教学活动中,每制定一项任务都给学生一定的主题范围,学生可根据主题内容,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信息,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完成。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权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

三、合作与竞争意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1.合作意识的渗透。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当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堂跟其他的学科不太一样,它存在实践性、操作性更强,现代技术更先进等特点。学生在各方面都是参差差异的,课堂要求强强互动,要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特别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欣赏,互相体验快乐。在信息技术互动课堂上,应充分地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的课堂氛围。

我经常在教学中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学习借鉴他人的想法,然后布置一些任务是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使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和信息素养,还让学生学会评价、鼓励和欣赏他人的成果,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获取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

2.竞争意识的渗透。具有竞争意识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注意引导学生在同等的条件下赶超别人,以满足自己的好胜心。而如何在不断经受成功或挫折的考验中,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荣誉,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和锤炼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各种契机,积极激发、培养学生不甘落后的强烈竞争意识。我在课堂上结合小组合作法开展了小组合作竞争,多设计激励型的任务,诱发竞争意识,使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对每个小组、组长进行评价,再让组长对组员进行评价,这样使得小组之间以及组内的每位成员形成良性竞争,使得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

四、心理健康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生正处于健康心理形成的最佳时期,信息技术教师应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对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加以锤炼。面对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广阔空间时,很多孩子就会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因为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可以让他们知道很多现实中无法得知的东西。而小学生在学校参加各种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课是小学生接触电脑网络最多的学科,很多小学生学会上网聊天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作为信息技术应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如在三年级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面案例告诉学生现阶段他们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上网也必须是有一定的目标,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或者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进入一些健康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渗透对人的思想道德影响是广泛的,并且是非常重要的,它几乎存在于教材的每个章节里、每个知识点里,信息技术教师只要能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抓住进行课堂教学和德育渗透的最佳切入点,采取多种形式,抓住时机有机渗透,使学生在无形中接受德育,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为新世纪培养更多更优专业扎实、思想过硬的人才。

标签:;  ;  ;  

德育工作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